首页 男生 其他 如何优雅的老去(套装共5册)

第二章 人类繁荣发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如何优雅的老去(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章 人类繁荣发展

  如何充分利用我们非凡的人类才智,打造长寿新人生?

  我们人类最独特的技能,是设想未来可能会有哪些结果,并为复杂和棘手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有了更智能的机器,也有了更长的健康人生摆在我们面前,现在我们有很好的机会运用人类独有的技能来更充分地想象和展现我们人类的潜力。

  在回答我们前面提出的问题之前,可以肯定的是,作为精神支柱支撑了人生选择和行动的很多旧日臆想显得越来越错位,甚至根本就是错误的。英臆想着她能在这份工作上一直干到退休,经济状况也会有保障;汤姆臆想着他开卡车的工作还能干很久,能让他有资格领取在他看来足够丰厚的工会养老金;弘树和圆香的父母臆想着自己的孩子也会想过他们过的那种生活;克莱夫臆想着他能安享退休后的天伦之乐。

  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精神支柱,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就无依无靠了。我们正处于确凿无疑的过去和含混不清的未来之间。或许你也有过无依无靠的亲身经历——可能是因为移民,可能是因为事业上的重大变动,也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离婚。在这个过渡时期,你的身份不再是“曾经是什么”,“可以是什么”也并不清晰。你还没有适应新国家、新工作或新婚姻状况。

  人类学家把这种时期叫作两可之间的“间隔期”。阿诺尔德·范热内普(Arnold van Gennep)在研究“通过仪礼”时观察到,随着过去的确定性开始消退,人们会感觉自己正在失去立足之地。如果你感觉到自己正在失去立足之地,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科技和长寿带来的变化时,家庭、社会、工作单位乃至整个人群都感到无所适从。

  跟转型和尝试有关的焦虑会一直存在,这也是社会才智必须发挥作用的地方。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意味着向前看,形成见解,面对真实情况:毫不畏惧地面对现在和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就是说,成为社会先锋。

  在现实中,这很困难,因为在向前看、形成见解的时候,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未来会带给我们什么。因此面对这种前途未卜的境地,好奇心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哈佛商学院弗朗西斯卡·吉诺(Francesca Gino)的心理学研究中很容易看到这一点。她在研究中确认了好奇心在人们面对不确定性和外部压力时可以帮助他们更快适应,能起到关键作用。那些好奇心强的人更容易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更不容易成为成见和错误臆断的牺牲品。

  社会先锋需要具备的好奇心,汤姆也有一些。他会阅读并密切关注工会发给他的最新资料,借此跟上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他也在自己的关系网络中跟司机朋友们谈论他们的所见所闻。回顾过去,英希望自己以前也有这样的好奇心,要不然她也不会在如今处于失业边缘的时候几乎毫无准备。

  保持好奇、前瞻性思维和想象力虽然很重要,但还不是成为社会先锋的全部。同样重要的是,这也意味着要有采取行动的决心和勇气。在新技术和长寿面前,我们目前的工作方式,我们的职业道路,教育机构和人际关系,看起来似乎都越来越不可持续。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开始以不同方式行事。对于有些人来说,采取行动的意思就是追随社会创新者的脚步;然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采取行动就意味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再依赖过去的社会规范或现有制度来指导或支持。

  所有年龄段都有人已经成为社会先锋。他们通过形成新的人际网络来拓宽自己的见解;他们试着弄清楚自己在家里的角色和责任;他们发起新项目,创立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项任务并不容易,有时候维持现状更简单。英如今认识到,她为了维持现在的职业道路不遗余力,结果却没能预见这么大的转型,更没有做好准备。

  重新规划人生

  如果我们面对的挑战无非是重新规划我们度过这一生的方式,那么应该按照哪些基本原则来重新规划呢?

  显然,经济考虑会成为所有规划的核心——基本原则之一必然是保证“美好生活”。人们担心机器人会摧毁人类所有的工作岗位,而且随着老年人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社会也负担不起那么长的退休生活;这些问题背后都是对经济的隐忧。因此,对长寿和科技必然有一种重要回应,那就是,要能够确保良好的生活水平。

  历史当然提供了乐观的理由。虽然在以前的技术转型期可能几家欢喜几家愁,但长期来看,技术还是令生活水平大为改善。在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按照1990年平价计算,全世界人均生活标准大概相当于年收入90美元到150美元的水平。18世纪,生活水平开始提高,到1800年达到200美元,到1900年进一步达到700美元,而到2000年超过了6500美元。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同样的情形会再次发生。

  我们现在的工作时间也变少了:1870年,法国人平均工作时间为每周66个小时;而现在是36个小时。此外,自从引入退休制度以来,现在人们在晚年也有了更多闲暇。展望未来,智能新技术有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家务时间,并带来每周只需要工作4天的前景。

  这些创新反映的都是平均水平,但为了人类繁荣发展,必须人人都能从技术进步和长寿中受益才行。在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沃尔特·沙伊德尔(Walter Scheidel)看来,关心公平性不仅关乎个人结果,而且关乎社会风险。他的看法是,纵观人类历史,不平等加剧最后都只能通过战争、革命或灾难来解决。

  这个问题令人担忧,因为近几十年来,很多国家不仅在收入和预期寿命上的不平等正在加剧,而且未来的趋势也表明,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很可能还会持续下去。按收入计算,占美国人口1%的顶层人口和底层人口之间的预期寿命差距达到了男性15年,女性10年,因此也难怪这些问题会成为政治议题。

  就好像我们个人需要重新规划人生历程一样,我们向资源匮乏或经济上遇到困难的人提供社会保障和帮助的制度和政策也需要改变。英有完成她现在面临的转型所需要的经济能力,但埃丝特尔要想完成转型就捉襟见肘了。要确保人人都能从这场正在进行的长期转型中获益,需要各式各样的政策。

  ◎ 人类繁荣发展

  下面这个原则无法反驳:人类想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资源,喜欢更少而不是更多的工作,也更希望在经济方面感到有保障,而不是没有安全感。我们对科技和长寿的回应,也必须以实现经济繁荣为核心。但人类议程真正的供血中枢,必须有更加远大的志向。

  就这么想吧:如果人类直接变成了超级智能机器人的宠物,那他们肯定享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有大把的闲暇时光,同时也衣食无虞。但这并不是人类想要的生活——我们人类会展望未来,会怀抱希望、雄心和梦想;我们有需要发挥出来的人类才干;我们想要的不只是盆满钵满,还想得到归属感和受到敬重的感觉—— 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感觉。

  因此,塑造社会才智的原则既要保证良好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要确保我们能作为人类繁荣发展。生活水平好不好,检验标准很容易理解,但是,怎样才算是繁荣发展呢?

  我们的关注焦点是三个核心的检验标准,每一个都反映了人类根深蒂固的特性,同时也为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叙事:为人生故事指引方向,创造能给生活带来意义、有助于指引我们面临的选择的叙事。我的工作会变成什么样子?我需要哪些技能?职业生涯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老了”是什么意思?

  探索:以让我们能够成功转型的方式学习和改变,而转型也将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我应当如何面对更长远的未来提供的全新职业选择?我怎样才能学到这些职业所要求的新技能?我该如何尝试改变,如何度过在新阶段中夹杂着更多转型的人生?

  关系:深层连接,建立并维持有意义的关系。我应该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家庭结构?孩子更少、老人更多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要实现代际和睦,我和其他人能做些什么?

  ◎ 叙事:指引我的人生故事

  孩提时代,我们会发现故事很吸引人——它帮助我们想象和理解我们的世界,也带来了归属感。随着我们长大成人,这些叙事变得越来越关注身份认同的问题。这种身份认同——对于我们是谁的认同感,跟时间有关——我们以前是什么,现在是什么,以及将来也许是什么。回首过去,我们知道以前是什么;展望未来,就像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黑兹尔·马库斯(Hazel Markus)和保拉·努纳斯(Paula Nunus)描述的那样,我们面前呈现了一系列未来“可能的自我”。探索这些“可能的自我”,是为人生故事指引方向的关键。

  传统上,我们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这种结构形式很简单:全日制教育,继之以全职工作,再继之以完全退休。因为所有人都步调一致,都会在同一时间转换,同辈压力是一种很重要的指引力量。

  这种叙事的很多表达方式,以及这种指引力量的本质特征,都正在改变。长寿意味着平均寿命更长,而科技的影响也带来了更频繁的转型。正是在寿命变长了、间隔变短了的双重作用下,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多阶段而不是三阶段的人生——必然会出现。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工作是什么,我们如何工作,如何规划职业生涯,以及变老意味着什么——答案会受到这种变化的深刻影响。

  拉迪卡展望未来时,强烈意识到需要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一种独特的叙事,这可能跟她父母的生活截然不同。对于如何想象自己的身份,想象自己的人生故事,她希望自己能更加别出心裁。那么长的人生摆在她面前,她意识到需要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更加深思熟虑,也需要更清楚地意识到该如何权衡现在和未来,权衡时间和金钱。

  ◎ 探索:学习和改变

  人类史就是一部关于探索的历史。人类总是渴望探索未知,而且我们的探索意识远远不只是地理探险,同时更是助长了我们想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最根本的好奇心。

  贾克·潘克塞普等神经系统科学家发现,生理学上大脑中有那么一块区域,他们称之为“寻找系统”。在神经学实验中,他们发现当个人吸收了新信息或是参与了很费脑子的任务时,这个“寻找系统”就会被激活,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叫作“被点亮了”。他们也有清楚的证据证明,这种神经刺激非常能调动积极性——就像伦敦商学院的丹尼尔·凯布尔(Daniel Cable)证明的那样,我们以探索为乐。

  好像我们生来就很适合学习和改变。未来几十年会出现很多迷人的问题,而我们作为社会先锋,需要努力应对。转型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探索和学习,学会新的技能,并习惯于尝试新的行为方式。

  英现在面临着失业的危险,也正在重新设想自己的人生。在她的转型期,她必须找到新的事情去做,也必须用新的技能来武装自己。要探索她“可能的自我”,以及未来的一系列选择,她不但需要好奇心,也需要勇气。环顾四周,她发现很少有人走上她想象中的道路——人到中年,她却成了社会先锋。

  ◎ 关系:深层连接

  哈佛大学有一项纵向研究,探索了人们在一生中如何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乔治·瓦利恩特(George Vaillant)在指导这项研究时,有个方面浮出了水面——对人生最积极、最深刻的影响,来自深厚、浓郁、持久的友谊。

  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带来了一种有归属、受欣赏的感觉。当我们爱人和被爱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开心,感到自己被珍视、关怀和理解。如果我们无法跟他人产生关联,会感觉自己格格不入,对他人的信任会渐渐消失,也会感到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焦虑不安。

  弘树和圆香想要知道,他们要如何发展两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让两个人都事业有成、工作时间灵活,同时还能养家糊口。他们希望两个人能平等分担经济责任和家庭责任。克莱夫试图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他开始认识到,跟比自己年轻的人真正打成一片,对他来说到底有多重要——他知道自己有很多要从他们身上学习的地方,同时作为回报,也希望自己能有机会指导他们。

  这种可以协商、可以承诺的深层关系,这种更广大的交际网络,都需要时间来建立。但是很显然,20世纪出现的三段式人生——上学、工作、退休——非常不适合用来支持这样的关系。以现在预计的工作强度工作60年,你基本上没有机会去建立一辈子的友情,也没法跟自己的孩子和父母共享天伦之乐。在长寿面前保留三段式人生叙事,必然会导致我们跟人类最大的需求无缘。

  1997年,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深蓝”电脑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这是个重大事件,表明人工智能的力量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卡斯帕罗夫后来指出:“人工智能会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但并不会改变,而是会揭露我们的本性。”

  揭露人类本性的关键在于,调整我们的人生,重新规划我们的人生叙事,找到我们探索未来的方式,加深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并使之根深蒂固。在接下来的几章中,我们将展示如何做到这些。 如何优雅的老去(套装共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