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观故宫藏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从《金瓶梅》说开去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外出办事,路过“五四书店”,进去逛逛,本不拟买书,但忽见一本大16开的厚书《故宫珍藏人物照片荟萃》,请售货员拿过来,一翻便爱不释手,虽定价180元,仍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该书主编之一为刘北汜。说来有缘,33年前,刘先生在当时《大公报》编副刊时,我向那副刊投稿,小作曾被他发表过;18年前,“文革”末尾,当时我借调到北京人民出版社当编辑,所联系的作者之一,便是北汜先生——“文革”中《大公报》被封了门(“文革”后亦未恢复,现大陆无此报,只香港有《大公报》)——他当时经过一番大折腾,“落实政策”到了宣武区的一个“日用杂品门市部”,因为知道他40年代写过不少小说,所以我们找到他,希望他重新拿起笔来,他那时表示,可以考虑,也许通过在“日杂”一行的生活体验,能写成个关于那一行甘苦的长篇小说来;约稿后,我便担任了他的责任编辑。当时,我内心里不禁有种不能公开的情绪涌动,又听说我所心仪的小说家林斤澜,是分到了一处电影院卖电影票,如此“落实政策”,岂非荒诞!当然,后来我弄清了,林大哥并未真卖过电影票,刘先生也并未在那“日杂”门市部卖过扫帚簸箕,他们只是被“分配”到那儿,去那儿领一份工资(那儿的“头头”也不知该拿他们怎么办,就都让他们且“歇病假”)——但这也还是滑稽……
后来我们大家的境遇都越来越正常。刘北汜先生没写成那“日杂”题材的小说,到了故宫博物院,主持《紫禁城》杂志,发挥出他那学者型作家的优势,编出了不少既有资料性又有文艺性的图书,这《故宫珍藏人物照片荟萃》即为其一。
这本“荟萃”共收珍贵照片535幅,其中收得最多的是慈禧、溥仪和婉容的,奇怪的是光绪皇帝一幅也无。光绪当然拍过照片,在别的印刷品中我见过,很清秀的模样。这本书的前提是“故宫珍藏”,可见有关光绪皇帝的,现故宫里竟一幅无存了(连多人合影的亦无),这是怎么形成的?颇觉诧异。但书中最老的一张照片,却是珍妃的,珍妃1900年被迫投井,因此这应是上一世纪的遗物。从所存照片看,隆裕皇后年轻时就不好看,瑾妃更难看,只有珍妃似还有几分姿色——但也绝非后来电影《清宫秘史》里周璇扮出来的那么艳丽。清亡后“逊帝”的后妃,婉容确实堪称美人,文绣就显然相貌平庸,想起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里面邬君梅扮演的那个文绣,显然从相貌风姿上都大大拔高了。这本书里有许多清宫太监的单人照(有的似是用来贴在档案上的),作为一个当代的正常人,与这些已作古的阉奴们照片上的目光相对,真有悚然之感。在所有的照片里,拍得最认真,保存得最好的是慈禧的单人照,没想到她对拍照如此有兴趣,其中一幅是她做出一手簪花一手持镜自顾的姿态,极富表演性质,把所谓历史责任、政治评价、道德裁判都从她身上剥离下来,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竭力想把岁月挽住并及时行乐的颇有情趣的女性,体现出从古至今不分种族不分地域男女皆备的一种人性之挣扎。
北汜先生他们在前言、后记里说,他们编印这本书,也是意在为文史学界,戏剧电影界提供有关晚清与民国的服饰、装扮、建筑、摆设等方面的资料。这诚然是宝贵的资料,不过,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在某个逝去的时空中存在过的人与物,在文学作品与戏剧影视里,都是无论如何不可“真实再现”的,纵使你有最充分的资料,遵循最严格的现实主义、历史主义的创作原则,到头来,文学艺术家所提供的,还是现在这个时空里的一个梦境般的想象,而读者、观众所感觉到的,就更可能是离彼时彼空遥遥远远的另一种东西——当然,也许那是好东西,但已不复是逝去的那些东西。
但旧照片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把那个时空中某个个体生命的瞬间,化为了一种似乎可以超越岁月和世事流逝嬗衍的“高保真”。我常常爱看旧照片甚于爱看历史小说、回忆录与历史题材的戏剧影视,就是这个道理。
翻看着这本“荟萃”,产生出一个不无沉重感的想法:这些个体生命,实在都是时间与空间所捕获的人质!
到头来,我们这生命,只能一次性地属于一段时间,并一次性地属于一个种族、一种文化根源,这里实实在在地有着“宿命”,无可逃逸;但人生的意义,正在于努力地超越,使自己这有限度有限制的生命,得以在有限的时空中,承继身后传统,开创身前新境,获得最大的张力,从而融会于永恒之中! 从《金瓶梅》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