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从《金瓶梅》说开去

第52章 什么都吃

从《金瓶梅》说开去 刘心武 3656 2021-04-05 19:5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从《金瓶梅》说开去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

  西方文化是“性文化”,中国文化是“吃文化”——这说法有道理么?

  多少有那么一点道理吧!

  且不去说西方,且说咱们中国。

  且说我自己吧——我今年在《中国青年报》的周六“生活特刊”上辟了一个专栏,栏名就叫“品味生活”;“品”是三张嘴,而且要嚼出味道——连“生活”也要吃,还有什么不能吃不敢吃的?

  但“品味生活”并非什么新鲜语汇,没什么人视为奇特。

  2

  我们把生活里接触的人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人,一类是熟人。

  生人,因为不熟,所以,我们往往“不吃他那一套”,他也对我们“软硬不吃”;

  熟人,因为熟了,所以我们有信心消化他,他也乐于容纳我们。

  “熟人好办事”,我们中国的传统菜肴中很少生鱼片那类的东西,我们总是要把生的东西弄得烂熟才觉得好对付,一样菜如果“做生”了,那属于烹调中的败笔。

  “一回生,二回熟嘛!”我们期待着互相视作熟人,彼此都熟,那就不仅“好说”,而且相处“有味儿”,不至于“中看不中吃”。

  “熟人”相见,分外“眼青”——在备受青睐之时,也就相互要“吃”了!

  3

  遇见难对付的事,我们常慨叹:“真吃不消!”

  棋牌赛中我们赢了对方的棋子或牌,很少说:“我赢了你这个!”或“我取消了你这个!”一般总是说:“我吃了!”

  费力时,我们说“吃力”;

  受惊时,我们说“吃惊”;

  受损失时,我们说“吃亏”;

  依赖原有功劳,我们说“吃老本”;

  爱让人表扬,我们说“吃捧”;

  挨了批评,有时我们说成“吃了批评”;

  受重视,我们称之为“吃香”,受冷落则叫作“不吃香”或“吃瘪”;

  混得好,我们称之为“吃得开”,混得不好自然就是“吃不开”;

  挨了骂不敢还嘴,我们就说是“吃骂”;

  形势不好,我们说是“吃紧”;

  打了败仗,我们常说成“吃了败仗”;

  被刀砍我们说是“吃一刀”,被箭射我们说是“吃一箭”,被枪击我们说是“吃一枪”或“吃黑枣儿”或说是“饮弹”;

  足球场上运动员犯了规,裁判给了他警告或罚他下场,我们中国人说是“吃了一张黄牌”或“吃了红牌”;

  工厂定货量不够,我们说是“吃不饱”;

  对问题心中无数,我们说是“吃不准”;

  卷入了诉讼,我们说是“吃官司”;

  当中间人拿佣金,我们说是“吃回扣”;

  男女情爱里生出嫉妒,我们说是“吃醋”;

  女子长得漂亮,那麻烦了,我们不说“秀色可赏”,而说“秀色可餐”;

  想占有一样并非食物的东西,我们也说是“垂涎三尺”;

  肯定一样并非食物的东西,比如文章、节目、绘画……我们也说“很有嚼头”;

  有技术,生存能力强,我们说是“一招鲜,吃遍天”;

  吸取教训,我们说是“吃一堑,长一智”——细想这话最怪:“堑”怎么个吃法呢?

  4

  会吃是中国人美德,不会吃则被人看不起,甚至构成奚落或骂人的话语,如:

  “吃饱了撑的!”

  “别含着骨头露着鱼的!”

  “别贪多嚼不烂!”

  “吃了枪药了吗?”

  “吃了豹子胆还是怎么的?”

  “才吃了几碗干饭!”

  “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别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你这吃里扒外的家伙!”

  “什么腥的臭的你都叼!”

  “狗改不了吃屎!”

  5

  中国的批评家都是大吃家,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那位钟嵘写的《诗品》,就开创了用三张嘴吃作品和作家的先河,所谓批评其实就是“品味”,他们动不动就说什么作品“有味道”、“品味高”,要么就说“没味道”,或“味道”不够“醇厚”,“淡而无味”、“品味低”或简直“乏味”;他们总喜欢作品“有血有肉”,喜欢“成熟”,赞赏“独特的风味”,而且最好是让他们“品”完了还能“余味无穷”,可供他们“回味”。在中国批评家的评论文章中,几乎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许多与吃有关的语汇,即使是有严重胃病的批评家,亦难免俗,难怪有的作家一想到批评家,眼前便现出一排白厉厉的牙齿来!

  6

  中国人常说:不要因噎废食,我这小文让你噎了几下么?不要理我,请照吃不误! 从《金瓶梅》说开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