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从《金瓶梅》说开去

第41章 村中又闻饹馇香

从《金瓶梅》说开去 刘心武 1858 2021-04-05 19:5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从《金瓶梅》说开去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晚餐前,一股特殊的气息从窗缝沁入温榆斋,那是美食的味道。我抛开手中书,出门循味而去。啊,不是小吃店里飘出,也不见推车卖食的小贩……呀,分明是从潘嫂院中逸出,她家大门虚掩,我唤了声“潘嫂”以代叩门,迎着一声爽朗的“进呀”,我推门进了院子。只见潘嫂坐在马扎上,正用临时搭起的一个柴锅灶炸饹馇呢!

  “刘爷爷来啦!”潘嫂的孙女菊菊从正房里跑出,懂事地招呼:“进屋坐吧!”潘嫂就笑:“他才不进屋哩,我就知道他要看个究竟,还要把我问个底儿透!”菊菊也就笑:“谁让您容他叫您‘铅笔’啦!”潘嫂两口子都比我小个十来岁,我管他们一位称潘哥,一位称潘嫂,是随小年轻的口吻,这并不违背当地习俗,但菊菊上学以后,上完头几节英语课回来,好奇地当着我问她奶奶:“刘爷爷干吗管您叫‘铅笔’呀?”潘嫂明白过来英文“铅笔”的发音近似“潘嫂”,笑得仰背又捶腿,相处更熟稔以后,她摸清了我的习惯:对原先不了解的农村事儿,总愿意“打破砂锅璺(问)到底儿”。

  潘嫂不待我细问,就主动说出了许多我想知道的详情。饹馇如今不算什么稀罕物,有的超市里经常摆着玻璃纸包着的成袋的饹馇卖,但那种杂豆面的饹馇,潘嫂提起来就摇头,认为“好比没漤的涩柿子,不招人待见”。潘嫂炸饹馇的方式,是祖传的,正宗的,说起来,带着一份自豪。她说饹馇应该用纯红小豆磨的面来制作。把红豆面和成糊浆,需要很高的手艺,而把糊浆(潘嫂强调糊浆可不是糨糊,弄成糨糊那就麻烦了)倒进柴锅里,用木勺抹成薄饼时,更需掌握“见熟揭”的技巧。现在各家平日做饭都使用上了液化气罐,也有就用那液化气灶盘和不粘锅烙饹馇饼皮的,但潘嫂认为那样制作“好比印花布充十字绣”,她是坚持要使用原来安放在烧炕的砖土灶上的那种圆底的老式大铁锅,如今家里没有炕了,也没有砖土柴灶了,但是村里许多家都还存留着老式大铁锅,偶尔会临时用砖头码个灶,用柴禾当燃料,弄一些老式食品来吃。潘嫂炸饹馇,就用的是这种临时灶,烧的呢,是好不容易收集来的干麦秸。第一道工序,只是把红豆面糊浆烙成薄饼状,每张足有水缸盖大;第二道工序,是用那薄饼卷胡萝卜、丝和香菜丝,卷成长筒,再切成一段段的;第三道工序,才是炸。第一道工序,讲究的是要把“见锅熟”的饼烙得薄如纸而且均匀绵软;第二道工序,卷入的胡萝卜和香菜并不要从地里现挖现采的,而是要窖藏的胡萝卜和晾干的香菜,胡萝卜去皮后擦成细丝,香菜呢,潘嫂指给我看,原来她家厢房屋檐下不仅挂着成串的红辣椒、金黄的老玉米、肥壮的辫子蒜,还有以往我一直忽略的深绿色的香菜辫子,她说那香菜辫子就是专用来切碎了填入饹馇里的,市场里卖的饹馇怕存不住,里头都不放胡萝卜丝和香菜丝,因此,“那都没有啥嚼头”;第三道工序,掌握火候尤为要紧,正如吃饺子讲究“原汤化原食”,炸饹馇必得用豆油,用昂贵的花生油去炸,那就“娶媳妇瞎用官轿子”了。只见潘嫂把切好段的生饹馇“哗”地倒进热好的豆油里,一手往灶眼里麻利地填入大把麦秸,一手用漏勺技巧地推动被热油浸透的饹馇段,一阵吱吱的声响中,炸熟的饹馇香气扑鼻,我还没来得及咽完馋涎,潘嫂已经把又一锅炸得黄金般璀璨的饹馇全捞到一个绿釉大陶盆里了,她仰起头,乐呵呵地跟我说:“可不是我抠门儿,今儿个不给你吃,炸饹馇必得搁凉了,散尽热油味儿,才吃着爽口哩。你别急,赶明儿我让菊菊给你那温榆斋送一坛子去!”

  第二天菊菊果然送来一坛炸饹馇,学她奶奶声气嘱咐:“不必搁冰箱,不要盖闷盖子,实在怕灰,浮头苫张豆包布就行啦!也别怕一时吃不了底下的坏掉,衬着好些山里红啦!”

  这些天,村里有更多人家炸饹馇,巷巷飘散着香气。尽管如今可以吃到那么多种新颖的食品,这个村的村民仍把炸饹馇视为从年前一直吃到年后的美味,男子汉用来下酒,孩子们当作零食,男女老少又都把它用开水一沏倒点酱油醋,撒点葱花,甚至搁点辣椒,当作早餐……炸饹馇在生活中的延续,不也是乡土审美韧性的一种体现吗? 从《金瓶梅》说开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