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套装共18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套装共18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九章 结束语

  1.《第五项修炼》第一版中文版序

  彼得·圣吉

  1994年年中,本书英文版出版时,其前身《第五项修炼》的第一个中文版本也即将面世。我们觉得中文版的意义重大,因为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像其他亚非拉等国家一样,中国社会在进入21世纪所面对的独特挑战是:如何在发展中不损害5000年来积淀的知识和智慧传统。它们的发展也会走西方工业化一样的老路吗?还是会开发新型的利用资本的发展模式,保持对过程和相互依赖性的敏感度,并整合工业时代和古典时代的思考方式?

  当时,为中文版《第五项修炼》写序的时候,我的一位中国朋友说:“只要静坐冥思,想象有许多中国读者坐在你面前,想要听你从内心深处发出的肺腑之言,就这么简单。”当我静坐并思考这个建议时,下面这些话便从心中不断涌现出来。

  远古的人类并未把自己跟所处的世界加以区分。那时的人类所看见的世界是一个未被打破的整体,人与自然合而为一。但不知自何时起,我们学会了区分自己,视自己为分离的个体。我们刻意凸显个人意识,强调独立的意志、个人需求和个人的愿望。这种自我意识的演化越来越强,我们也越来越与他人以及造物主的万物区分。这对人类的进化而言,是福也是祸。

  如果不懂得区分“自我”与“环境”,人类无从发展出现在所有的智能,也不可能发展出科学分析方法,学会认识自然宇宙,更不用说创造出20世纪的科技文明了。

  然而,这样的区分也演变成分割孤立和碎片化。农业革命和后来的工业革命加深了专业化程度、加深了社会的分化,更加深了人类思想的割裂。到后来,我们不仅自外于自然中,而且认为有权主宰自然。今天,人类的文化教导我们自幼就认为:自然世界是为了我们的利益而存在的,它不过是等着我们使用的一个在自然中储存的“资源”而已。

  现在,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上。一方面,人类的文化告诉我们,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只需继续向前迈进即可,人类原本生来就要征服自然的。然而,种种迹象显示,我们可能已快走到这条路的尽头了。

  我们学会了如何影响及改变环境,但没有想到,这样的影响力,已经严重到危及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的程度。人类的自我意识已经膨胀到极点,认为“小我”的福利和周围及自然的祸福毫不相关,竟至失去了那份对宇宙生命奥妙应有的敬畏感,也失掉了我们从属于某种比自我更大整体的那种感觉。

  在西方世界,我们的社会组织已被分割得四分五裂。我们把生理的健康与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分割开来探讨,以致于人们虽然活得长一些,但整体身心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而所支付的社会成本也越来越高。学校的教育成为片断知识的传授和枯燥的学术性演练,最后竟发展到越来越与个人成长和真正的学习实践脱节,成效也越来越差。政府各部门不仅已被分割得各自为政,而且被各利益团体的不同需求分割,变成一部老旧瘫痪、无法有效运作的机器。事实上,与现代管理系统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都根源于这种分割和碎片化的思想上,这也无可避免的造成竞争。在企业里,营销部门与制造部门处于对立状态;一线的管理人员对总公司管理当局怀有近乎憎恶的敌意;各部门的竞争更甚于跟外部同行的竞争。

  就我所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途径与西方文化略有不同。你们的经典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把生命作为整体的观点,并以此来了解万事万物运行的法则,了解对奥妙的宇宙万有的本源,体悟极高明、精微而深广的古老智慧的结晶。在西方文化中,我们关注于看见的、由一件件事物所组成的世界;我们深信简单的因果关系,不停地寻找能够解释一切的答案。

  因此,当中国社会进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时候,就特别令西方人注目。全世界都拭目以待。不要重蹈西方的错误:工业化的力量是强大的分割和碎片化的力量,工业的进步使这种情况在西方加速演进。农业革命时播下的碎片化的种子,在烟囱、工厂和传统工业管理的气候中,得到了更快的生长。

  看着你们的演变,我们自然会想问:你们会不会步工业社会的后尘?会不会物质越富足,就越唯我独尊,而傲视于自然秩序之上?你们会不会牺牲社会来发展经济?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不择手段地攫取自然资源,以不可持续的、危害后代的方式实现“发展”的社会?或者,你们也许会找出一条新路?

  这些问题的答案,至少部分可在正在发展出来的主要中国管理体系中找到解答。因为管理体系将决定企业、政府和教育机构的特质。而这些机构的特质将会塑造未来社会。现代社群的精神生活,与其所处的许多大机构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跟自然的关系和谐与否,与我们所处的许多大机构能否跟自然和谐相处,同样也密不可分。

  因此,能把这本书献给有心为人类寻找一条新路的中国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我内心深感惶恐与荣幸。我相信《第五项修炼》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原理和技术,可以提供这样一条途径的初始架构。它植根于不断反思我们心灵深处的真正愿望,强调尊重个人愿景和交流互动,使集体远比个体的相加更有智慧;它植根于重视整体而非局部的观点;它是一条在本质上与西方工业化进程完全不同的途径。

  现在,许多西方的企业和学校已开始努力尝试这条途径。全世界在管理上也正在酝酿一个新趋势,它是由全球竞争带动的。在全球竞争的风潮下,人们日益发觉21世纪成功的关键,与19世纪和20世纪有很大不同。在过去,低廉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传统的管理系统也是用来开发这些资源的。然而,这样的时代正离我们而去;发挥人们的创造力,现在已经成为管理努力的重心,这是东亚各主要经济体崛起,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时代启示。

  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些领导者和管理者已经开始深切地体会到,我们一定能找出对策,来化解那些根源于不断碎片化所产生的组织病毒——它使许多组织充斥着你争我夺、互相防卫的内部竞争,以及钩心斗角、玩弄手段的政治游戏;它只会消耗人们大量的精力,不断打击人们的工作意愿;它会使我们永远不可能建立伟大的企业组织,或可持续发展型社会所必需的根基。

  在我撰写《第五项修炼》的时候,深觉自己从许多睿智的前辈获益太多,无以回报。每当有人问起:“你花了多少时间写这本书?”我常常回答说:“只花了几年,但这完全是因为有先前一些杰出的思想家上百年努力的成果。”这并非夸张,这本书是以一些非凡人物的毕生成果为基础的。

  对于我的前辈,我能想象的最好的回报方式,就是将他们的成果介绍给中国。你们的学习实践,也将促使我们的学习和进步。

  2.致谢

  很多人不惜花费时间致力于《第五项修炼·实践篇》这本书的改进工作。

  首先是这本书的主编贾尼斯·达顿。《第五项修炼·实践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她收集、协调的,而且她对该书作了精妙的改进。她的勤奋和创新性工作,促成了这项由很多作者合作完成的工程,以一种协调一致的整体形式得以问世。

  迈克尔·古德曼是创新伙伴公司系统思考项目的主持人,他主持了“系统思考”这一章内容的写作。本章的质量直接得益于他的批判性眼光、充满想象力的深刻见解和坚定不移地使这部分内容尽可能具有说服力的意志。

  罗伯特·帕特南是行动设计公司的合作人,他在“心智模式”这一章上给了我们重要的指导,并慷慨地提出了批评意见。

  威廉·艾萨克是麻省理工学院深度汇谈项目的主持人,他帮助设计了“团队学习”这部分内容,并在这部分所运用的概念上给予了指导。另外,他在这部分所描述的交谈形式的总结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督导了这一部分的完成。

  乔伊斯·罗斯是罗斯合伙顾问公司的经理。他对本书几乎每个部分都提出了极为宝贵的批评意见,并在设计“领导力”这部分内容和很多练习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对《第五项修炼·实践篇》这本书的构想最初萌发于与双日出版公司总编辑哈丽雅特·鲁宾的谈话。她为这本书的问世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同时,这本书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双日出版公司的编辑珍妮特·科尔曼提出的建议、批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她督导了编辑和制作过程的各主要阶段。我们还要感谢琳恩·芬威克和罗布·厄普。而唐娜·桑福德对本书公开面世的解释工作,增添了我们的理解。

  感谢文稿编辑克里斯·佩文和埃丝特拉·劳伦斯、美术设计特里·卡德斯和克里斯·韦尔奇、副主编苏珊·纽、负责新闻发布的加布丽埃勒·布鲁克斯和制作部门经理兰迪·朗。他们在本书上贡献了自己的才华,表现出了耐心和足智多谋。

  乔·斯皮勒是我们的对外事务的代理人。他指导了本书的合约签订过程,为本书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更多的读者作出了贡献。同时,他对我们思考如何为未来的《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奠定良好的基础也给予了帮助。

  马蒂·霍姆尔在紧迫的时间期限内,为本书创作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手绘图形和图表,这增添了创意并使本书得到了改进。另外,书法家赫伯·弗洛雷尔为本书书写了“学习”这两个古汉字(见第51页)。

  大量的读者为本书的全部或部分初稿提出了批评意见,并且提供了宝贵的思考问题的视角。《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从中受益匪浅。

  科琳·皮科克是本书的业务经理,她沉着自信地承担了本书的业务推广工作。汤姆·弗里奇和蒂姆·埃弗斯对部分文稿进行了编辑和润色。克里斯·海默克、贝蒂·匡茨和贝齐·琼斯担任了重要的编辑协调工作。朱迪·韦布的录音带整理稿是本书神经系统的关键部分。同时,我们也受益于朱莉娅·塞杰和南希·金的整理稿件。另外,谢里尔·埃里克森帮助我们开始了读者和实践者团体的建设工作。

  还有一些人对本书不同部分的草稿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同时,我们十分荣幸地读到了加利福尼亚的罗伯特·列维所写的摘要:《〈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本书还受益于下列组织机构的支持和鼓励:

  ■ 创新伙伴公司(Innovation Associates),这是一家学习型组织机构。它向顾客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以使顾客集体创造出他们最关心的成果。这本书的很多技术和工具,包括系统基本模式和几项自我超越、共同愿景的技巧的最初概念,都是由该机构设计的。在这里,我们非常感谢谢查理·基弗、詹妮弗·凯梅尼等人。

  ■ 加拿大创新伙伴公司(Innovation Associates of Canada)。这里所设计的《愿景领导力和规划程序》课程一直是本书很多观念得以来发的实验室。同时,该公司还向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行政上和辅助性的帮助。在这里,我们还要感谢克莱尔·德拉·克鲁斯和弗朗西丝·斯帕塔弗拉。

  ■ 麻省理工学院组织学习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这个中心是企业和研究者的联合体,它协调改进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并增加了人们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使得学习型组织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反映了在中心或与之有关的深度汇谈项目中发展出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尤其得益于埃德加·沙因、弗雷德·罗夫曼等很多人的深刻见解和工作。同时也受益于薇姬·特威顿、芬拉·塔沃特等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 罗斯伙伴公司(Ross Partner)。这家咨询和培训公司与创新伙伴公司合作,设计了“领导学习型组织”这一课程。《第五项修炼·实践篇》的大部分资料取自于这个课程。这家公司同时也提供了必要的行政支持。如果没有这种支持,本书就不可能取得进展。

  ■ 飞马传播公司(Pagasus Communications)。这家公司是《系统思考者》这份通讯的出版商和每年一次的系统思考行动大会的召集者。这家公司与我们合作,以便确保我们双方都能在经验和资料上相互取长补短。我们特别感谢丹尼尔·金、科琳·兰农-金和凯莉·沃德曼。

  ■ 学习圈(The Learning Circle)。这家合伙公司开发并举办了一系列有趣的项目和合资企业,并致力于在全世界的企业、卫生保健、教育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促进学习型组织观念的形成和实践的发展。我们从谢里尔·埃里克森和丽塔·克利里的兴趣、鼓励和建议中受益匪浅。

  ■ 深度汇谈咨询公司(DiaLogos)。这家非营利机构怀着促进生成性学习和合作性社会活动的目的,领导了全球深度汇谈理论的创建和实践活动。我们希望感谢威廉·艾萨克斯、乔迪·艾萨克斯、约翰·帕罗特、丽莎·卡帕罗等人。

  ■ 行动设计公司(Action Design Associates)。这家咨询公司帮助组织设计和实施了很多项变革,这种变革要求人们对自己的假设和行为作出根本改变。我们的大部分反思和探询技巧的内容是建立在这家公司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的。黛安娜·史密斯、罗伯特·普特纳姆、菲尔·麦克阿瑟和萨姆·博雷利帮助了我们。

  ■ 全球商业网络(Global Business Network)。在这家公司的帮助下,我们的大部分方案资料设计出来了。这家公司还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一年一度的情景开发研讨会。在这里,我们要感谢内皮尔·科林斯、劳伦斯·威金森等很多人。

  ■ 《全球目录》和《全球评论》(The Whole Earth Cataloy and Review)由波恩特基金会(Point Foundation)出版。这些刊物为《第五项修炼·实践篇》的一些形式和方法提供了灵感。假如你喜欢这本书轻松的格调和兼收并蓄的方式,我们特别建议你阅读《全球评论》这份刊物。约翰·萨姆塞、霍华德·莱因戈尔德等人给予了我们鼓励和帮助。

  还有很多人给予我们帮助和鼓励,我们非常感谢他们。这些人包括比尔·奥布莱恩、阿兰·高蒂尔等。

  我们的“词汇”词源参考了三种资料:约翰·艾托的《词源词典》(Dictionary of Word Origins.New York:Arcade,1990),埃里克·帕特里奇的《起源:现代英语词源精典词典》(Origins:A Short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New York:Greenwich House,1958),和戴维·博姆的文章和演说。

  创作一本这种规模和格局的书,不可避免地得到了我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的帮助和关心。因此,我们满怀爱意和感激,特别感谢这些亲密的伙伴。

  3.与《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及其他彼得·圣吉

  学习型组织经典著作保持联系为遵循本书宗旨,给致力于建造学习型组织的人提供工具和机会,请联系索奥中国(SoL China)。彼得·圣吉及其中国伙伴,包括本次新版《第五项修炼·实践篇》的审校者和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其他圣吉著作的中文译者和审校者,在2008年共同创建了索奥中国平台(北京索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索奥中国是圣吉创立的国际组织学习学会(SoL)全球网络成员,致力于通过推动学习型组织的集体修炼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 并在中国建立广泛的跨界协作,以参与促进社会和组织共创造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过程。同时,索奥中国为本书以及中信出版社其他“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经典著作”系列新译本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联系方式和详细信息,请见:http://hi.baidu.com/sol_china/home.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套装共18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