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血沃关东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佐佐木希酝酿了很久的大扫荡,终于随着大炮的一声轰鸣拉开了战幕。
此刻的东北,华北都处在鬼子炮火的笼罩之下,肥沃的黑土地上狼烟四起,战火纷飞。自从吉星文在卢沟桥打响华北抗日第一枪,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就表现出了完全不同于东北军的勇敢和壮烈,在对日寇的作战中,副军长佟麟阁阵亡,师长赵登禹殉国,让鬼子在华北的侵略中付出了巨大代价,人员物资消耗极大。他们这才知道,华北的军人不是东北的军人,他们是有血性的,是敢于牺牲的军人。如此一来,东北作为物资基地的重要性就非常突出:一个稳定地满洲就是日本扩大对华战争的桥头堡,大后方。
小原之所以要阻止佐佐木希进行扫荡,就是怕他破坏这种稳定。佐佐木希之所以一定要消灭平谷的抵抗力量,也是为了稳定,两个人目标相同,只是手法各异。但是佐佐木希是平谷地区的当家人,手握生杀大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所以他就让大炮首先说话。为了摧毁史岳峰在高家河一带构筑的工事,他命令炮兵借着夜色掩护,提前进入了阵地。
在没有发动进攻的前夕,佐佐木希最担心史岳峰和孙国华的部队闻风而逃,那样一来,他所有的部署都要重新调整,因此他命令侯仁国派出多批次密探,每天像他报告义勇军和绺子的状况。最后让他感到不解的是,孙国华和史岳峰的义勇军根本就没有逃跑的迹象,两家义勇军都在自己的根据地外围构筑工事,似乎要和皇军打阵地战。
得到这样的报告佐佐木希根本不信,认为密探在欺骗他。在他看来,就史岳峰他们的物资条件,工程设备来说,根本无力构筑像样地工事,用泥土石头,沙袋构筑的工事能够抵挡日本人的野战炮?这也太荒唐了。大家不是都说史岳峰这个人如何了不起,如何有谋略,如果他做出这种决策,就说明他对现代战争一无所知,百分之百的土包子。
为了验证这一切的真假,他亲自带人潜入了高家河附近,站在林子里用望眼镜眺望河对岸。因为这条一到秋天就干涸的季节河本来就不够宽,他当然可以看的清清楚楚。河对岸果然有新筑的工事,而且看工事配备还不是一层,已经形成了梯队。佐佐木希真的迷糊了,心说史岳峰到底是个天才还是蠢材,这样的工事皇军大炮一个批次都不用,就可以砸个稀巴烂,史岳峰要干什么?想靠他那有限地部队保护根据地?这也太滑稽了。
看来被小原等人吹嘘的史岳峰,的确连一般地军事常识也没有。如果是他,绝不会组织这样的抵抗,早早把部队撤进山里才是硬道理,史岳峰如今这样做,等于给他全歼蘑菇岭义勇军提供机会。
看完了史岳峰构筑的阵地,佐佐木希就命令大炮连夜进入阵地,准备给史岳峰来个突然袭击,因此当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一抹鱼肚白的时候,炮击就开始了。随着几声试炮声响过,铺天盖地的炮声就席地而来,密集的炮火仿佛一只只猛虎,疯狂地撕咬着刚刚构筑的工事,泥土,砂石,破布片和杂草构成了恐怖地画面,天空和大地分不出谁是主人,一切都处在混沌之中。新筑地阵地迅速地被夷平了,赞新的泥土翻了出来,栖息在树上的鸟儿惊慌失措地四处逃逸。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饱受西方大炮的凌辱。英国几千士兵之所以敢于远渡重洋,到紫禁城一百里地之外的天津卫耀武扬威,最后逼使大清帝国签订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就是因为他们的大炮厉害,我们的土炮在他们面前是小儿科。加上夜郎自大惯了的皇帝,突然发现自己是侏儒,灵魂就出窍了,只要大炮不对准紫禁城,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中国人的屈辱历史就此翻开了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鬼子如此猛烈地炮火是不是让义勇军损失惨重?回答是零伤亡。难道就像民间传说的那样,史岳峰能掐会算?当然不是,故事出在佐佐木希身上。打惯了正规战争的佐佐木希把史岳峰的义勇军当成了国军,按照军事院校教科书提示的那样排兵布阵,大炮猛轰,延长炮击,随后步兵冲锋。
岂不知拂晓的时候,义勇军都在后面村子里休息,因为义勇军没有佛晓作战的习惯,史岳峰也没有料到佐佐木希会把野战炮端出来对付他们。当然,他也不知道野战炮的威力有多大,以往见过鬼子炮击都是小钢炮。
此刻当鬼子野战炮劈天盖地砸下来的时候,史岳峰才知道战争开始了,急急忙忙带着部队赶往阵地,只是还没有走到阵地前沿,就被野战炮凶猛地炮火挡住了,当时史岳峰的心里只有惊骇,才知道鬼子还有比小钢炮更厉害地武器,同时他心底里感到幸运,如果鬼子不是拂晓发动进攻,如果弟兄们此刻在阵地上,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站在史岳峰身边的师兄弟也是各个惊骇,郭勃麟的嘴角都噘到天上去了,他是强烈主张离开平谷的,如今看见这个架势,就用眼角的余光扫视史岳峰,似乎在说:我的遇见没有错,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和鬼子主力部队对峙。
史岳峰并没有注意到郭勃麟的眼光,但是眼前残酷地现实告诉他,他们事先挖好的一线阵地只是个摆设,根本经不住鬼子炮火的攻击,如果让部队在一线阵地阻击鬼子,结果就是一场屠杀,此时此刻的危险局势在考验他这个当家人随机应变地能力。
“当家的,不能往前走,部队撤到二线阵地。”追上来的关羽鸿说,及时地提醒史岳峰改变战术。
史岳峰原来的打法是在一线阵地顶住鬼子一上午,下午的时候撤往二线阵地,然后在哪里顶到天黑再撤往后山,现在看来这个计划不可能完成了,只能走一步说一步,视战局发展随机应变了。
“好,撤退。”史岳峰说完带头向二线阵地走去。
“我去催伙食班快一点烧饭,大家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关羽鸿说着看看史岳峰,史岳峰做了个同意地手势,又对马国华说:“带上你的大队进入二线阵地,把鬼子放近再打。”
“是,当家的。”马国华明白史岳峰的意思,双方距离近了,鬼子的大炮就起不了作用,他们的土造手榴弹就可以发挥威力。
这时候鬼子的大炮延伸了攻击,蝗虫一般地鬼子踩着干涸的高家河,成伞兵状般地冲过了河,但是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他们没有受到任何阻击,轻易地就来到了河对岸。
佐佐木希也随着部队冲到了对岸,结果看到对岸的情景差一点仰天大笑,因为岸上除了炸翻地工事,一个士兵的尸体也没有看见。就是说,他的大炮一响,史岳峰的义勇军就作鸟兽散了,这就是被小原大口称赞地义勇军,这样的部队凭什么和皇军较量?史岳峰带出这样的部队,肯定不是个合格地将军。
“这个的,什么的东西?”佐佐木希看见一个碗口粗的炮管子,正歪斜地扎在地上,问身边的翻译官。
“太君,好像是义和团使用的大炮?”翻译官回答。
“义和团的是什么东西?”佐佐木希对中国历史极为陌生,当然不知道义和团的故事。
翻译一怔,心说义和团不是东西,是抗击洋人的队伍,怎么佐佐木希连这个也不知道?心里酸酸地这样想,嘴上当然不敢这样说,就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义和团的历史和作用。
佐佐木希听后又想笑了,心说史岳峰的部队火力实在差到极点,居然连清朝时期的大炮都拿出来使用,这样的军队也叫军队?怎么能打现代化战争?
佐佐木希这样想其实是对这种炮一无所知,这种土炮虽然射程不远,发射麻烦,但是在近距离杀伤力并不差,尤其是炮弹成分中有不少铁沙子,打进肉体里极难医治,对受伤者的心里震慑作用很大。如果一无是处,史岳峰怎么会费尽心力把它们弄到前沿阵地?只是史岳峰没有想到佐佐木希会搬来野战炮,会选择拂晓进攻,大炮才没有发挥作用。
当然,进攻的意外顺利,不仅仅麻痹了佐佐木希,也让很多鬼子产生了轻敌地感觉,甚至连跟在鬼子身后的皇协军都感到奇怪,因为他们知道,史岳峰的义勇军是很有战斗力的,怎么遇到了佐佐木希就不堪一击了?难道真像古语说的鬼怕恶人?
那么史岳峰已经看出了鬼子炮火的厉害,为什么还要把部队撤到二线阵地和佐佐木希拼消耗?这里就不得不说史岳峰原来设计地战术了。史岳峰开始的打算就是给佐佐木希造成错觉,义勇军是因为不敌才不得不撤往山上的,为了让戏演得逼真,就必须进行真正地抵抗。
而局势的发展又出乎他的预料,因为佐佐木希偷偷地运来了野战炮,他们的确没有招架之力。但是就这样一路狂奔,佐佐木希同样容易产生怀疑。一支准备抵抗的部队,为什么如此地不堪一击?因此部队必须好好地和佐佐木希打一仗,只是又不能损失太大,二线阵地是唯一可以抵抗的舞台。
进行了相当的抵抗之后,部队再分散突围,目的当然是为了让鬼子分散追击。因为史岳峰明白,如果鬼子的兵马集中在一路,他们是没有办法吃掉对方的,只有让鬼子分成几路,然后寻找有利战机,吃掉或者重创最薄弱地一路。当佐佐木希发觉上当,战争的主动权已经易手了,他也会进退两难。
如果这个时候,齐光羽和高大昌他们,在鬼子的后方制造事端,后方告急,佐佐木希就不能不撤兵,那么在鬼子撤退的时候半路伏击,又可以重创鬼子。当佐佐木希带着残兵败将回到平谷,扫荡就算以鬼子失败而结束了。如果赢得了这次反扫荡的胜利,对于民心的鼓舞就是巨大的。
当初建立二线阵地的时候,从士兵到史岳峰的师兄弟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大明白阵地的重要,也不愿意干修筑工事的苦力活,因此工事进展缓慢。在众人看来,如果第一线阵地守不住,建立二线阵地就是脱裤子发屁——费二遍事。
关羽鸿如何进行解说也没有人愿意干,后来史岳峰下达了死命令,他们才不得不做做样子,出工不出力。关羽鸿看见后哭笑不得,心说这样的工事不用说防炮弹攻击,就是重机枪的子弹也防不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能率领傅家俊等人动员村子里的老百姓,还把老百姓家里富余的圆木运到了阵地上,每隔十米就有用圆木搭成掩体,圆木上面则覆盖厚厚地黏土,这样一来,对付小钢炮的炮击基本上没有问题。
二线阵地的后面就是大片的庄稼地,虽然高粱已经收割了,但是高粱杆还像屏风似的站立着,可以做移动的掩体,鬼子的子弹基本上不会起作用,就是炮弹爆炸的作用也会被抵消不少,因此马国华把大队中枪法好的射手放在高粱地里,作用是专门对付鬼子的机枪射手。
史岳峰安排马国华的大队作为抗击日寇的主力是经过充分考虑的。第一马国华本人因为家仇国恨,对鬼子仇恨在师兄弟中排名第一,第二马国华打仗喜欢动脑子,虽然聪明赶不上郭勃麟,但是韧劲超过郭勃麟很多。第三,马国华自身属于爱兵的指挥官,对于手下的队员爱护有加,队员们非常尊敬他,喜爱他,尤其后一点十分重要,因为遇到逆势的时候,部队容易被打乱,人心容易散,马国华的部队凝聚力要高于别的部队。
这次面对的是鬼子,是他们抗日以来最强势地敌人,很容易被鬼子击溃,所以此刻部队的凝聚力就分外重要。马国华当然明白史岳峰对自己的倚重,他虽然不会用漂亮地语言表达内心的激动,但是会用行动,因此在排兵布阵上想的很周全。甚至告诉手下有大刀的队员准备好大刀,要和鬼子肉搏,就这份勇气在平谷抗日力量中也是少有的。
关羽鸿也不失时机地来到阵地上进行战前动员,在战争中,心里启迪作用有多大,平谷抗日头领因为文化和素质地限制,不可能认识到它的神奇。但是关羽鸿知道,古今名将无不把心里鼓动架于武力拼杀之上,共产党的军队之所以能够和国民党的军队拼杀中不落下风,就是共产党军队中的士兵知道为谁作战,精神上健康,反之国民党军队就差多了,所以他一定要使用这一神奇地招数,要让马国华的士兵,在精神上不落于日本士兵的下风。
“战士们,大家都是爱国的中国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里的山林,草木,矿藏和粮食是祖辈给我们留下的,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世世代代能够繁衍。东北的黑土地是世界上最优良地土地,最肥沃地土地,是我们的眼珠子。当日本豺狼要抢走我们的财富,挖走我们的眼珠子,我们能不能干?”
“不能,打死小鬼子!”
关羽鸿的话音刚刚停顿,阵地上就爆发了山呼海啸般地回应。关羽鸿的话故意说的直白浅显,目的就是启发他们保护自家财产的愿望,他巧妙地把国家和小家融汇在一起,当然容易引起士兵们的共鸣。站在他旁边的史岳峰看到这一幕,眼里发出会心地微笑,心说这个关先生的确是大才,欣慰自己有如此强大地臂助。如果不是关于鸿的到来,蘑菇岭义勇军也不会发展的这样快,也不会得到民众强大地支持。他觉得别的抗日部队的战斗力之所以没有蘑菇岭义勇军的强悍,和他们没有关羽鸿这样的人有关系。
“战士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个了不起的民族,曾经雄霸东方,让四周的国家无不拜服。这个民族中出现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伟大地帝王,出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汉军大纛曾经遍布半个世界,卫青霍去病的战马把整个草原当做了牧场。成吉思汗的子孙横扫欧亚,打得欧洲人满地找牙,我们是他们的后代,现在却被岛国的倭寇欺负到家里,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只要有一点血性的男人就不会吞咽这样的血泪,你们说是不是?”
“是,关先生说的对,和鬼子拼了。”一张张黑红的脸在关羽鸿的鼓动下,人人热血贲张,祖先的荣誉激起了他们做男人的自尊,此刻每个士兵都在想:我的祖先是那么了不起,作为他们的后代,如果不和侵略者拼杀,死了都没有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史岳峰因为读书有限,对祖先历史了解的不多,关羽鸿的话在他的心里也产生了共鸣,心中的血也沸腾起来。因此当关羽鸿结束演讲,从阵地上走下来,他就抓住了关于鸿的手,表情恳切地说:“关先生,了不起。你的这一番演讲抵得上十万大军。”
“大当家的的夸张了,但是两军阵前气可鼓不可泄是古人教导的,曹刿论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关羽鸿说。
“关先生应该对别的大队也讲一讲,让他们的气也鼓起来。”史岳峰真诚地说。聪明人的优点就体现在这里,绝不故步自封,看见优秀的东西就会像海绵吸水似的要把他们变成自己的。史岳峰通过战士们表情的变化,已经看见了关羽鸿讲话的作用,所以一定要让这种作用扩大化。
“好,我立刻就去。”关羽鸿同意了,
再说佐佐木希的部队轻易地来到对岸,本来就信心爆棚地他,此刻的信心简直就要爆炸了,在他看来消灭史岳峰的部队只在咫尺之间,不用费吹灰之力。
这时候一个让他没有想到的事情出现了,高家河上唯一的木桥被史岳峰拆除后,他的野战炮没有办法过河,他只能命令工兵临时架桥,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是等着桥架好,野战炮上岸再进行攻击,还是立刻进行攻击。如果等待工兵架好桥,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如此一来,史岳峰的部队就可能逃的无影无踪,皇军不得不早早地在大山里和义勇军进行作战,显然这是不明智的。
因为皇军的重装备很难上山,缺少了重装备,皇军的火力优势就会打折。可是现在发起进攻,最强大的火力只能靠手里的小钢炮了。佐佐木希发现了这个不利,但是迅速消灭史岳峰部队的目标让他决定不再等野战炮上岸,因为他心里明白,即使没有野战炮,皇军的火力也远远优于义勇军,于是就下达了迅速前进的命令。
离开河岸几百米之后,佐佐木希发现对岸的地势对他们不利,因为史岳峰的二道防线布置的缓坡下,看起来是用人工完成的战壕,而战壕后面是看不到头的庄稼地,收割后的高粱秆子像一个个士兵,笔直地挺立在山丘上,远远看去就像巨大的屏障。
如果史岳峰的部队不敌皇军,完全可以逃到庄稼地里进行抵抗,皇军的优势火力拿庄稼地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你不可能把大片庄稼地都烧毁。通过望远镜,佐佐木希可以看见大批地义勇军已经进入阵地,做好了抵抗的准备,他自然想起了杀手锏——炮火,虽然野战炮没有上岸,小钢炮队可是一个不少,还有重机枪,统统地竖起来,用火力摧毁对方阵地,直接打击抵抗者信心,随后步兵就可以冲锋了。
当然,通过不接触的方式结束战争是不可能了,因为对方的阵地上已经布满了持枪的义勇军。不过佐佐木希是相信皇军炮兵的技术水准的,在这样近的距离之内,只要一排炮弹砸下去,很多义勇军就见上帝了,随后更猛烈地炮弹砸下去,工事被摧毁,阵地前沿尸体狼藉,高举双手的人群就会一拨接一拨地走出掩体,这个情景在和东北军作战的时候经历过了,他相信,史岳峰的部队不会两样。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他的算盘大错特错了,自编自导的大戏没有按照设定好的戏文上演。
就在佐佐木希挥动战刀,鬼子的小钢炮下雨一般地砸下去的时候,佐佐木希不知道他的炮兵在给地球挠痒痒,因为他的炮兵刚刚竖起炮管,马国华就在高处看见了,命令所有的战士进入掩体。当鬼子炮弹准确无误地落在阵地上的时候,的确蹦起了大片泥土,碎石,阵地上空烟雾弥漫也不假,但是并没有杀伤一个战士,这就不能不说关羽鸿的先见之明了。
是他一再坚持把坑道挖深,用圆木做棚顶,在圆木上面覆盖厚厚地黏土,这种黏土搬运的时候的确累人,因为粘性过大,铁锹下去就会和泥巴粘在一起,劳动强度惊人。最后因为没有办法,关羽鸿动员了村子里所有的青壮劳力,才勉强把工事修好。现在当鬼子炮弹砸下来,如泥牛入海,躲在下面的战士才知道他们的关先生简直就是刘伯温再世,料事如神。
当初让他们流汗,现在减少了流血,坐在掩体下面听着远处炮弹爆炸,感觉就和大年三十放炮仗差不多。如此一来本来有些胆怯的战士也气壮如牛了,因为他们相信,部队里有能掐会算的高人,鬼子是不能把他们怎么样的。
关羽鸿没有进过军校,甚至到蘑菇岭之前他都没有摸过枪,但是战争教会了他怎样做一个优秀地共产党人。他明白眼前需要合作的这些人,有知识,有文化的凤毛麟角,如果没有实际工作能力,一味地跟他们讲共产主义理论,讲爱国的大道理,效果会很差,所以必须进一步学习实际工作能力,至少对于战争不能是个门外汉。
因此他开始攻略兵法,研究毛泽东的游击战术,由一个不会打枪的门外汉,变成了内行的军事人才,真正成了史岳峰在军事上的帮手。事实证明,一个聪明人,只要不懒,所有没有干过的事情,一学就会,一会就精通,没有必要非要进科班,关键是你的做事态度。反过来思想保守地人,总是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没有做过的事情从来不敢染指,也不相信别人会成功,过度地迷信现成的经验,只能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当然不会有大的进取。
当然,关羽鸿不是神,他不知道鬼子的野战炮威力有多大,如果佐佐木希搬来野战炮,他的工事就没有多大作用了。 血沃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