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的兴起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渤海国的兴起
唐军撤出辽东后,东北各部落纷纷反叛,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靺鞨。靺鞨在大氏家族的领导下于八世纪初崛起,最终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建立起了一个组织完善的国家——渤海国。渤海国的出现改变了该地区的政治格局,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在包括今辽宁省北部、吉林省东部和黑龙江省的广大地区生根。
靺鞨是一个部落联合体,各部落有自己的首领,与其他部落或邻国没有稳固的政治联系。他们中有的依附高句丽,有的投靠突厥,有的臣服于中原王朝。隋炀帝征高句丽时,长期受高句丽威胁的靺鞨南部的部落首领大乞乞仲象和大乞四比羽决定向隋称臣。隋廷将他们安置在柳城(唐时改名营州)。靺鞨北部各部落则一直是高句丽的臣属,唐太宗征高句丽时,他们与高句丽并肩对抗唐军。高句丽的安市城陷落后,他们遭到唐军惨无人道的对待,多达三千三百名靺鞨士兵被活埋。高宗征服高句丽以后,靺鞨北部各部落,连同他们的首领大祚荣,以及高句丽遗民一起被迁往营州,与先前已经被安顿在这里的靺鞨部落合流。靺鞨人在营州伺机东山再起。696年,机会终于到来。当时,一位契丹首领为反抗残暴的唐营州都督揭竿而起,并入侵河北。三名靺鞨部落首领趁乱率部众及高句丽遗民逃离营州,渡辽河向东而去。唐廷试图安抚反叛的大乞乞仲象和大乞四比羽,封前者为震国公,后者为许国公。但大乞四比羽拒不受封,不久就被唐军讨灭。这时,大乞乞仲象已经过世,他的养子大祚荣(渤海国高王,698—719在位)成为叛众的新首领。
大祚荣是一位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领袖。他决定离开辽河流域,迁移到东北更遥远的地区。唐军一路追至天门岭(吉林哈达岭)。在那里,足智多谋的大祚荣大败唐军,迫使他们退兵。大捷之后,大祚荣率众来到东牟山,在此筑城吸引高句丽遗民和靺鞨部落前来投靠。这个位于敦化的据点,日后将发展为一个成熟的军事强权,拥有五京、十五府、六十多个州和数量庞大的定居人口。它所辖领土辽阔,南至新罗,西南接契丹、奚,东至日本海,东北连黑水靺鞨和越喜部。
698年,大祚荣自立为震国王。这个新政权自诞生之日起便面临危险、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唐及宿敌新罗的关系都不稳定。大祚荣为了政权的生存,在和强邻交往时不得不实行“权宜外交”。他先向突厥称臣以求突厥的庇护,后来又在八世纪初接待了唐使。他还把儿子大武艺送到唐廷做人质,表示在政治上服从唐朝。对大祚荣来说幸运的是,震国西面好战的契丹和奚都已向突厥称臣,它们在震国西南形成了一个缓冲带,阻止唐直接对大祚荣的新政权用兵。同时,大祚荣在713年接受了唐廷颁赐的渤海郡王封号,并以渤海为正式国号。
719年,大祚荣去世。渤海国在他雄心勃勃的儿子大武艺(武王,719—737在位)的领导下,开始开疆拓土。至九世纪初,除了黑水靺鞨,其他靺鞨部落均已被并入渤海国。大武艺继位时虽然接受了唐廷的封号及赏赐,却公然在政治上我行我素。他未请示唐廷便追谥大祚荣为“高王”,并在720年采用自己的年号。这两项举措都是公然蔑视唐廷的政治权威。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