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唐宋词选

第68章 张元幹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宋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张元幹(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永福(在今福建省)人。

  他在北宋宣和元年(1119)出仕,曾为李纲行营属官,官至将作监丞。靖康元年(1126)因罪落职南归。南宋绍兴年间,又因赠胡铨诗词而受到削籍除名的处分。晚年寓居福州。

  张元幹的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作品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例如本书所选的两首《贺新郎》,就是他的主要的代表作;另一类作品则以清丽婉转为特色。从词的发展历史上看,他生活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的作家。他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的词风,又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使词的内容更紧密地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使词成为对国事发表见解和感触的一种艺术手段,这对南宋的许多优秀的词人都起了重要的影响。

  著有《芦川归来集》。词集名《芦川词》,存词一百八十馀首。

  石州慢

  己酉秋吴兴舟中作[1]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2]。谁家疏柳低迷[3],几点流萤明灭[4]。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5],菰蒲零乱秋声咽[6]。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7]。

  心折[8],长庚光怒[9],群盗纵横[10],逆胡猖獗[11]。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12]。两宫何处[13]?塞垣只隔长江[14],唾壶空击悲歌缺[15]。万里想龙沙[16],泣孤臣吴越[17]。

  建炎三年(1129)夏天,金兵南侵。冬天,高宗赵构一度逃往海上。这首词即写于这一年的秋天。

  作者在上片描绘了他在舟中所见的夜色。雨急云飞,疏柳低迷,流萤明灭,菰蒲零乱,秋声呜咽,烟水苍茫,一切显得多么低沉、凄切。而这,又和当时政局危急的形势,作者忧虑的心情,都是一致的。所以从这里过渡到下片,再去正面表现作者的愤恨和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就像水到渠成一样的自然了。

  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18]

  曳杖危楼去[19],斗垂天[20],沧波万顷[21],月流烟渚[22]。扫尽浮云风不定[23],未放扁舟夜渡[24]。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25],正人间鼻息鸣鼍鼓[26]。谁伴我,醉中舞[27]?

  十年一梦扬州路[28],倚高寒[29],愁生故国[30],气吞骄虏[31]。要斩楼兰三尺剑[32],遗恨琵琶旧语[33]。谩暗拭,铜华尘土[34]。唤取谪仙平章看[35],过苕溪尚许垂纶否[36]?风浩荡,欲飞举[37]。

  这首词作于绍兴九年(1139)。

  当时宋金议和,高宗赵构向金拜表称臣。李纲罢官在家,遂上书反对,赵构不听。作者写了这首词寄给李纲,对他的抗金主张表示支持和同情,并抒发了自己抗金报国的雄心壮志。

  贺新郎

  送胡邦衡谪新州[38]

  梦绕神州路[39],怅秋风连营画角[40],故宫离黍[41]。底事崑崙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42]?聚万落千村狐兔[43]。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44]。更南浦,送君去[45]。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46],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47]?回首对床夜语[48]。雁不到,书成谁与[49]?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50]!举大白[51],听金缕[52]。

  这首词作于绍兴十二年(1142)七月。

  绍兴八年(1138),秦桧决策主和,向金屈膝投降。金派出使臣,竟使用了“诏谕江南”的名义。消息传来,朝廷内外,群情汹汹。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反对和议,指出“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凌夷,不可复振”,表示“义不与桧等共戴天日”,请斩秦桧等三人,并要求拘留金使,兴师问罪。结果,胡铨除名编管昭州,改监广州都盐仓。四年后,秦桧又策动谏官弹劾胡铨“饰非横议”,胡铨因之除名编管新州。途经福州时,张元幹写了这首词,为他送行。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沦陷的悲痛,对投降派的愤怒,以及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两句更说明,他同情胡铨是由于政治立场相同,政治见解相同,而不是从朋友的私交出发。

  南宋词人杨冠卿曾说,秋日乘船过吴江垂虹桥时,“旁有溪童,具能歌张仲宗‘目尽青天’等句,音韵洪畅,听之慨然”。见《客亭类稿》卷十四。由此可知张元幹的这首词在当时流传甚广。

  点绛唇

  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53]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54]。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55]。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56]。还知否,燕将雏去[57],又是流年度。

  这首词作于绍兴十六年(1146),正是秦桧专权,主战派受到排斥和打击的时候。作者描写雨中暝暗的景色,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关怀,抒发了岁月易过而功业未就的慨叹。

  点绛唇

  呈洛滨、筠溪二老[58]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59]。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60]。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61],忘了前时约。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的寂寞的处境,寂寞的心情。上片写景,以景寓情,起了很好的陪衬作用。下片全用比喻,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中原沦陷地区久久不能收复的失望。

  瑞鹧鸪

  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

  白衣苍狗变浮云[62],千古功名一聚尘[63]。好是悲歌将进酒[64],不妨同赋惜馀春[65]。

  风光全似中原日[66],臭味要须我辈人[67]。雨后飞花知底数[68],醉来赢取自由身。

  这首词大约作于张元幹的晚年。词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以及遭受统治集团排斥和打击之后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悲愤的感情。

  注释

  [1]己酉:高宗建炎三年(1129)。吴兴:县名,在今浙江省。

  [2]以上两句,一作“瞥然惊散,暮天凉月”。

  [3]低迷:模模糊糊的样子。

  [4]明灭:忽明忽暗。

  [5]苍茫:空阔辽远。

  [6]菰(ɡū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中,夏秋间开花。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河滩上。咽:声音悲切。

  [7]危樯:高高的桅杆。清绝:风景清幽之至。

  [8]心折:中心摧伤。江淹《别赋》:“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9]长庚:星名,即金星,又名太白。《史记·天官书》:“长庚如一匹布著天,见则兵起。”怒:指星光出现芒角。《史记·天官书》又说,太白星“小以角动,兵起”,“赤角,有战”。

  [10]群盗:指孔彦舟、李成等人。当时,他们乘金兵侵扰大肆劫掠,后又投降金兵扶植的傀儡政权伪齐。纵横:奔驰无阻。

  [11]逆胡:指金兵。我国古代称北方的少数民族为胡。猖獗:凶猛而放肆。

  [12]挽:引。天河:银河。杜甫《洗兵马》诗:“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膏血:血肉。膏,肥肉。以上两句说,要收复中原,使人民不再受蹂躏。

  [13]两宫:指宋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

  [14]塞垣:边界。

  [15]唾壶:承受唾液的器皿。缺:破碎。东晋时,王敦每逢酒后,就诵读曹操的《龟虽寿》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用如意打唾壶作节拍,壶口因而全部破碎了。见《世说新语·豪爽》。

  [16]龙沙:白龙堆沙漠,在今甘肃西北部和新疆之间。这里借指金人囚禁徽宗、钦宗的地方。

  [17]孤臣:作者的自称。吴越: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作者所在的吴兴正处于这个地区。

  [18]李伯纪丞相:李纲,字伯纪。参见李纲小传,第222页。

  [19]曳(yè业):拖。危楼:高楼。

  [20]斗:指北斗七星。

  [21]沧波:青绿色的水波。顷:百亩叫顷。

  [22]流:形容月光像水一样地倾泻。烟渚(zhǔ主):烟波迷茫的小洲。

  [23]风不定:风不停。

  [24]扁(piān篇)舟:小船。

  [25]吊影:形影相吊,表示孤独的意思。

  [26]鼍(tuó驼)鼓:鼍皮所做的鼓。鼍是一种爬行动物,俗称猪婆龙。这句说人们酣睡,鼻息如雷。

  [27]以上两句用东晋初祖逖和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原意是说祖逖和刘琨互相勉励,立志要恢复中原,听到鸡鸣而中夜起舞,表示奋发振作。这里说,有谁来陪伴我醉中起舞呢?意思是自己的壮怀不为世人了解,只有李纲才是知己。

  [28]这句写十年往事如梦。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不久逃往扬州,金兵南下,他又匆匆渡江南逃。从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起,到作者写此词时,其间相隔十年。

  [29]高寒:指高楼。苏轼《水调歌头》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0]故国:指中原沦陷地区。这句写对沦陷地区的怀念,眼望中原,心生愁意。愁生,一作“愁中”。

  [31]骄虏:指金统治者。匈奴王给汉朝皇帝的信说:“胡者,天之骄子也”,见《汉书·匈奴传》。后多用以借指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

  [32]楼兰:又称鄯善,都城在今新疆若羌县治卡克里克。汉昭帝时,楼兰王勾结匈奴,多次杀害汉使。元凤四年(前77),傅介子出使楼兰,设计刺死楼兰王。见《汉书·傅介子传》及《汉书·西域传》。这句表达了作者积极抗金,杀敌立功的意愿。

  [33]这句用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对当时的统治阶级向金屈膝求和表示不满。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4]谩:同“漫”,姑且。暗拭,一作“暗涩”。铜华:指剑上的铜锈。以上两句说,宝剑埋在土内,长了铜锈,即使加以擦拭,也不能用以杀敌立功。表示自己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

  [35]谪仙:《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真谪仙人也!”后人因称李白为谪仙。这里指李纲。平章:评论。

  [36]苕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北部,源出天目山,流入太湖。垂纶:垂钓。纶是钓丝。李白《行路难》诗三首之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化用其意,表示时势不容许隐退。

  [37]飞举:乘风高举,表示雄心勃发,想有所作为。飞举,一作“轻举”。

  [38]胡邦衡:胡铨,字邦衡。小传见第269页。新州:治所在今广东新兴。词题一作《送胡邦衡待制》。

  [39]神州: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这里指中原沦陷地区。这句写日夜牵念中原。

  [40]画角:军中所用的号角,上面饰有彩绘。

  [41]故宫:这里指北宋故都汴京的宫殿。离黍:语出《诗经·王风·黍离》首句:“彼黍离离。”黍,小米。离离,形容行列整齐的样子。《毛诗·序》说,周平王东迁后,有一个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庙宫室已平为田地,长满了黍稷,他忧伤彷徨,“悯周室之颠覆”,因而写了这首诗。这句表示对中原故土的怀念。

  [42]底事:为什么。倾:倒塌。《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九地:遍地。九,泛指多数。黄流乱注:黄河水乱流,泛滥成灾。九地,一作“九陌”。以上两句暗喻北宋王朝崩溃,金兵入侵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

  [43]落:聚居的地方。狐兔:比喻金兵。这句说,无数村落已被敌军占领。

  [44]以上两句,对南宋统治集团推行投降主义路线,逐渐丧失抗敌热情表示不满。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这里化用其意。人情,一作“人生”。老易,一作“易感”、“易老”。难诉,一作“如许”。

  [45]南浦:泛指送别的地方。浦,水滨。屈原《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去,一作“路”。

  [46]耿:明亮。斜河:银河斜转,表示夜深。

  [47]江山,一作“家山”。这句写胡铨的远谪。

  [48]对床夜语:指知己朋友深夜谈心。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这句写对当年友谊的回忆。

  [49]以上两句写书信难通。相传雁能传书,但北雁南飞,止于衡阳。胡铨所去的新州远在衡阳之南,正是雁所不到之处。

  [50]肯:岂肯。儿曹:小儿女辈。尔汝:彼此以你我相称,表示亲密,叫做尔汝交。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这句兼有临歧不作儿女惜别之态和感慨不是由于私人交情两意。

  [51]大白:酒杯。

  [52]金缕:即《贺新郎》。《贺新郎》词调又名《金缕曲》、《金缕衣》、《金缕词》、《金缕歌》。

  [53]丙寅: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秋社:时令名,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社,见晏殊《破阵子》注〔1〕,第95页。

  [54]暝鸦:昏暗中的乌鸦。

  [55]以上两句,用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意,参见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注〔11〕,第264页。

  [56]只道:只觉,只以为。消:消减,消除。以上两句意谓梦中还以为残暑已消,实则此地炎热,暑天尚未过去。

  [57]将:带领。

  [58]洛滨:不详(疑是陈与义)。筠溪:李弥逊,号筠溪翁。

  [59]沉沉:形容夜色深沉。蛩(qiónɡ穷):吟蛩,即蟋蟀。檐花:屋檐前的花。以上两句,化用杜甫《醉时歌》:“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杜甫此诗写他和郑虔友谊甚笃,相聚痛饮。

  [60]屏山:屏风。

  [61]尽交:尽教,任令如何。

  [62]这句说,天上的浮云一会儿像是白衣,一会儿又变成黑狗。比喻世事变幻不定。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63]一聚尘:比喻功名就像是一堆积聚起来的尘土。

  [64]将进酒:汉府鼓吹铙歌曲调名。古辞大略以饮酒放歌为内容。这里是借用字面的意义。

  [65]惜馀春:词调名,一名“惜馀春慢”。这里也是借用字面的意义。

  [66]中原: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及其附近一带。这句慨叹眼前风光虽与往年相同,时势却已起了巨大的变化。

  [67]臭(xiù嗅)味:气类相同,志趣相投。《左传》襄公八年:“今譬诸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要须:总须。

  [68]底数:多少。这句用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诗意,写对暮春的惋惜,暗寓对南宋前途的忧虑。 唐宋词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