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苏轼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宋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在今四川省)人,是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
宋仁宗赵祯时,他曾上书,要求对当时政治做一些改革。但在王安石推行新法后,他站在保守派一边,上书反对,并乞求外调,先后出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不久,受谏官弹劾,以作诗讽刺新法、“谤讪朝廷”的罪名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赵煦即位,高太后听政,废除新法,他被召回,迁任翰林学士、侍读、龙图阁学士。这时,司马光等人全盘废弃王安石新法,他不赞成,因和司马光政见不合,他又请求外调,出任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知州。在地方官任上,他曾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好事,获得人民的好感。赵煦亲政后,继承新法,起用新党,罢斥旧党,他又遭贬谪,放逐惠州(治所在今广东惠州市)、儋州(今广东海南岛儋县)。徽宗赵佶即位,遇赦北还,卒于常州。
在文学上,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大作家。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使他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创作使他成为宋代很有影响的诗人,宋诗的著名代表作家之一。而在词的发展历史上,他更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他的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举凡对古迹的凭吊,对亲人的怀念,山川景物的刻画,农村风光的描绘,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等等,无不构成了他的作品的内容。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使得词这种文学样式几乎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1]。到了他这个时代,词才真正突破了“花间”、“尊前”的藩篱,从离怀别绪和男女爱情的狭窄范围里跳脱出来,走向社会人生的广阔天地。
他创造性地“以诗为词”[2],尝试用散文的句法写词,在词里发表议论,并企图打破声律对词的束缚。他的许多词都写得气势磅礴,叙述曲折,思致婉转,想象丰富,比喻新颖,结构变化多端,写景、抒情和说理融合无间,充分显示了他的巨大的艺术才能。
他的词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而以豪放刚健为主。他出现在北宋词坛上,“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3],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对于词的健康发展,他的作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世界观是复杂的。在政治上失意的时候,由于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往往会流露出一些虚无主义的逃避现实的情绪。这在他的词里也有明显的表现。
词存三百馀首,集名《东坡乐府》。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4]
十年生死两茫茫[5],不思量[6],自难忘。千里孤坟[7],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8]。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9]。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0]。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正月,作者时任密州知州。
以悼亡为题材,这是最早的一首词。全篇采用白描的手法,朴素自然,字字句句流露出深沉的感情。
江城子
密州出猎[11]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12]。锦帽貂裘[13],千骑卷平冈[14]。为报倾城随太守[15],亲射虎,看孙郎[16]。
酒酣胸胆尚开张[17],鬓微霜,又何妨[1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9]?会挽雕弓如满月[20],西北望,射天狼[21]。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
作者在《与鲜于子骏书》中曾说:“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指的就是这首词。
这首词通过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感情奔放,气概豪迈。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22],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23]。
明月几时有[24]?把酒问青天[2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6]。我欲乘风归去[27],又恐琼楼玉宇[28],高处不胜寒[29]。起舞弄清影[30],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31]。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3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3]。
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中秋夜,作者在密州。
词的上片由问天开始,写幻想乘风上天,但又觉得天上寒冷,不如人间温暖,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对现实不满,想逃避现实,但又不能决绝的矛盾心理。但作者以“何似在人间”作结,说明他对于现实人生还是热爱的。
下片抒写了作者和胞弟的离别之情。作者由月的圆缺想到人的离别和团聚,发出了感慨。结尾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自慰,也是共勉。
这是一篇历来传诵的名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对它做了这样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
浣溪沙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34]。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35]。
麻叶层层苘叶光[36],谁家煮茧一村香[37]?隔篱娇语络丝娘[38]。
垂白杖藜抬醉眼[39],捋青捣頳软饥肠[40],问言豆叶几时黄?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41],村南村北响缫车[42],牛衣古柳卖黄瓜[43]。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44]。
元丰元年(1078)徐州地方发生春旱,灾情比较严重。作为徐州知州,作者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谢雨途中作《浣溪沙》五首。这里选了其中的第三首和第四首。
在第三首中,作者描绘了他所见到的农村夏日风光,反映了旱后得雨的喜悦心情。风格比较清新,生活气息也比较浓厚。
第四首表达的也是同样的内容。
把词的题材领域扩大到农村,写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在作者之前,词坛上还很少出现过。从这也可看出,作者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45],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46],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47]。
谁道人生无再少[48],门前流水尚能西[49],休将白发唱黄鸡[50]。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
作者在《志林》卷一中说:“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王羲之)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这首词就是游后所作。
词内用明朗的色彩描绘了秀丽的春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
洞仙歌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馀,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51]。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52],作一词[53],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54],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55],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56]。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57],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58]。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59],玉绳低转[60]。但屈指西风几时来[61],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62]。
这是一首描写夏夜的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
作者在小序中说这首词为补足孟昶佚词残句而作,词的上片的个别语句也确实写了一点宫廷的景色。但从全词看,这不是什么拟作,更不是那种秾艳的宫词。它是作者自己的创作,反映的也是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苏轼词的风格以豪放为主,但也有一些作品像这首词一样,写得比较清丽。
念奴娇
赤壁怀古[6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64]。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6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66]。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67],雄姿英发[68]。羽扇纶巾[69],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70]。故国神游[7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72]。人间如梦[73],一尊还酹江月[74]。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在黄州。
词中描绘了赤壁的雄伟壮丽的景色,歌颂了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战功,并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慨。毛主席曾指出,赤壁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有名的战例”之一。作者以精炼而形象的语言,对这一战役表示了赞美。特别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句,描写周瑜面对强大的敌人,沉着应战,表现了藐视敌人的气概。
从全词来看,气氛是开朗的、豪迈的,情调是健康的。结尾流露了一种低沉的、消极的情绪。但主要的动人的部分却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这首词是作者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像那磅礴的气势,英雄人物形象的描写,结构的变化起伏,写景、抒情、议论的结合的和谐,都是很突出的。据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苏轼有一次问一个善歌的人:“我词何如柳七(柳永)?”那人回答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充分说明了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雄奇豪放的风格和境界。
临江仙
夜归临皋[75]
夜饮东坡醒复醉[76],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77],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78],何时忘却营营[79]?夜阑风静縠纹平[80],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81]。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
当时作者谪居黄州,以罪人的身份被看管。词内反映了他对现实处境的不满,要求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相传这首词写成后,当晚就很快地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由于结尾三句表达了作者隐退的想法,以致人们在第二天纷纷传说,作者已将冠服挂于江边,坐上小舟,长啸而去。地方官得知此信,大吃一惊,怕因罪人逃走而失职,急忙前去察看动静。谁知到了作者的住所,却发现他鼻息如雷,还没有起床。见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82]
缺月挂疏桐[83],漏断人初静[84]。惟见幽人独往来[85],缥缈孤鸿影[86]。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87]。拣尽寒枝不肯栖[88],寂寞沙洲冷[89]。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
词内生动地描绘了孤鸿的形象,它的傲岸和自甘寂寞,正是作者自己的性格和心情的反映。
毛晋《六十名家词》中的《东坡词》以及沈雄《古今词话》引《女红馀志》,都说这首词是在惠州为温姓女子而作,牵强附会,不足为据。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90],照水红蕖细细香[91]。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92]。殷勤昨夜三更雨[93],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约作于元丰三年至六年(1080—1083)间,作者在黄州。
不用典,采用白描的手法;铸词造句,鲜明、准确而又生动;音节和谐、优美,读起来十分顺口:这都是这首词的特点。上片写景尤为突出,远景、近景,动态、静态,视觉、听觉、嗅觉,全都配合得恰到好处,自然而不板滞,没有露出斧凿的痕迹。此外,作者“以诗为词”的特点,在本篇也表现得比较明显。
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94]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95]。知君为我新作[96],窗户湿青红[97]。长记平山堂上[98],欹枕江南烟雨[99],杳杳没孤鸿[100]。认得醉翁语[101],山色有无中[102]。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103]。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104]。堪笑兰台公子[105],未解庄生天籁[106],刚道有雌雄[107]。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108]。
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
词内生动地描绘了快哉亭边的水光山色。“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两句,更是突出地刻画了一个不怕风吹浪打、出没于波涛之间的老船工的形象。“白头翁”本来是鸟名或草名,作者却巧妙地用以借指操舟的白发老人。在另一首词《浣溪沙》里,作者也曾借用虫名“络丝娘”来写农村中的养蚕的妇女。可见这是作者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者对向自然做斗争的老船工是赞赏的,所以他嘲笑了宋玉。在他看来,宋玉把风分为雌雄,实际上是贬低了“庶人”。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109]
似花还似非花[110],也无人惜从教坠[111]。抛家傍路[112],思量却是,无情有思[113]。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114]。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115]。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116]。晓来雨过,遗踪何在[117]?一池萍碎[11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119]。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120]。
这首词作于元祐二年(1087),作者和章楶当时同在汴京做官。
和韵填词,从命意到用韵,都要受到种种的限制。这首词在这种条件下却能写得完美浑成,颇为动人,不受拘束,不见牵强,和韵而似原唱,充分反映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能。
在一般人所写的咏物词中,堆砌典故,玩弄辞藻,内容空洞、复沓,是常见的缺点。这首词却避免了这些弊病。它通过富有匠心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咏物和写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它表面上在描绘杨花的飘坠,实际上是刻画了一个女子的伤感和幽怨。声韵谐婉,清丽可喜,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一个大作家的艺术风格,尽管有其主导的一面,但往往是多方面的,不拘一格的。苏轼就是这样的大作家,而本篇也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
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121],悄无人,槐阴转午[122],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123],扇手一时似玉[124]。渐困倚[125],孤眠清熟[126]。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127]。
石榴半吐红巾蹙[128],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129]。秾艳一枝细看取[130],芳心千重似束[131],又恐被秋风惊绿[132]。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133]。
关于这首词所写的内容,前人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作者任杭州知州时,官妓秀兰受召赴宴,因浴后困睡而迟到,受府僚责问;秀兰手折一枝榴花请罪,府僚益怒,作者作此词以解之。见杨湜《古今词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另一种说法是:在杭州万顷寺作,寺有榴花,且是日有歌者昼寝。见曾季狸《艇斋诗话》。这些说法无疑都是牵强附会的,和词中的意旨不完全相符。
这首词实际上要表现的是一个女子的孤独、抑郁的情怀。当作于作者贬官之后。
下片咏石榴,描写细致,形象生动。而且咏物和写人也结合得比较紧密。“蹙”、“束”、“惊”等字选择得非常准确,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双关的意义。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134]。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135],天涯何处无芳草[136]。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137],多情却被无情恼[138]。
这首词描绘晚春的景色,表现了对春光已去的惋惜。末句“多情却被无情恼”寄寓着作者自己的失意。
据《林下词谈》说,苏轼在惠州时,曾命朝云唱这首词。朝云还没有开始唱,就已“泪满衣襟”。苏轼问是什么原因,朝云答说:“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可见这两句的感人之深。
注释
[1]清刘熙载《艺概》卷四。
[2]宋陈师道《后山诗话》。
[3]宋胡寅《题酒边词》。
[4]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5]十年:指作者之妻王弗逝世已十年。王弗卒于治平二年(1065)五月,见作者《亡妻王氏墓志铭》。从治平二年到熙宁八年,正相隔十年。茫茫:形容全无所知。
[6]思量(liánɡ良):想念。
[7]这句说,王弗的坟墓远在千里之外。据《亡妻王氏墓志铭》,王弗死后,“葬于眉(眉州,治所在今四川眉山)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作者此时在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两地相距很远。
[8]以上三句,作者自伤生活不安定,到处奔走,人已衰老。
[9]轩:有窗槛的小室。以上四句写作者梦中所见亡妻的情景。
[10]短松冈:栽种着矮松树的山冈。这里指王弗的葬地。唐孟棨《本事诗》记载了当时的一个传说:唐代开元年间,幽州衙将张某之妻孔氏,死后忽自冢中出,题诗赠张说:“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冈。”这里是化用其意。以上三句写孤坟的凄凉,寄寓作者对亡妻的持久的怀念。肠断,一作“断肠”。
[11]《密州出猎》,一作《猎词》。
[12]左牵黄:左手牵着黄狗。右擎(qínɡ情)苍:右臂托着苍鹰。古人出猎时常臂鹰牵狗。《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引《史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梁书·张克传》也说:张克少时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
[13]锦帽貂裘: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貂是一种鼠类动物,皮黄色或紫黑色,为珍贵的皮料。
[14]千骑:见柳永《望海潮》词注〔15〕,第111页。这句说,大批的人马在比较平坦的山冈上奔驰而过。
[15]报:告知。倾城:这里是全城的意思。太守:指作者自己。太守本为战国时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官员。作者当时担任密州知州,其职位相当于汉代的太守。
[16]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载: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在今江苏丹阳东)”。
[17]胸胆尚开张:胆气很壮,还有豪兴。
[18]霜:白。又,一作“有”。
[19]节:符节,古代使者所执,以作凭证。云中: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冯唐: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年老的郎官。当时,云中守魏尚打败匈奴后,上书报功,因杀敌数字与实际情况稍有出入,获罪削职。冯唐向刘恒直言劝谏,刘恒便遣他持节赦魏尚,使复任云中守。事见《史记·冯唐列传》。以上两句,作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够起用他。
[20]会:将要。雕弓:饰有彩绘的弓。如满月:形容拉弓如满月一样圆。
[21]天狼:星名,即狼星。古代传说,狼星出现,必有外来的侵掠。见《晋书·天文志》。这里用天狼隐指当时的西夏。
[22]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23]子由:作者之弟苏辙,字子由。
[24]几时:何时。
[25]把:持,握。
[26]阙:皇宫门前两旁的楼观。今夕是何年:出自唐人传奇《周秦行纪》(托名牛僧孺所作),其中有诗云:“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27]乘风:《列子·黄帝》曾有“列子乘风而归”的记载。这里是说,作者本想像神仙一样乘风回到天上的宫阙去。
[28]琼楼玉宇:指神仙居住的天上宫阙。月中有琼楼玉宇,此典出自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二)小说。又恐,一作“惟恐”、“只恐”。
[29]不胜(shēnɡ生):禁受不了。
[30]弄清影:和月亮照耀下的自己的影子一起嬉戏。
[31]朱阁:华丽的楼阁。绮(qǐ起)户:镂刻花纹的门窗。无眠:难以成眠。以上三句写月光的低转。
[32]以上两句说,月亮该不是对人有恨吧,可为什么它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却好像故意要团圆呢?不应,一作“不因”。偏向,一作“长向”、“常向”。
[33]共:指共赏。婵娟: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许浑《怀江南同志》诗:“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
[34]谢雨:旱后喜雨而去谢神。古代大旱时,地方官员要去向天求雨;降雨后,又要去谢神。
[35]泗水:见白居易《长相思》词注〔1〕,第19页。以上两句说,石潭水与泗水相通,无论水涨、水落、水清、水浊,它们常常是一致的。作者在同时所写的《起伏龙行》诗序中曾说,“徐州城东二十里有石潭,父老云:与泗水通,增损清浊,相应不差,时有河鱼出焉。”
[36]苘(qǐnɡ请):苘麻,通称青麻,叶似苎麻而较薄,麻质略粗,可制绳索。
[37]煮茧:把蚕茧放在热水里浸煮,然后抽出蚕丝。这整个过程,叫做缫(sāo骚)丝。
[38]络丝娘:虫名,即络纬,俗称络丝娘、纺织娘,秋季鸣叫,声如纺织。这里是借用这个双关语来称呼缫丝的妇女。
[39]垂白:须发将白。这里指村中的老叟。杖藜:扶着拐杖。杖在这里作动词用。藜是一种草本植物,茎高五六尺,老后可作拐杖,取其轻而坚,称为藜杖。
[40]捋(luō啰)青:捋取新麦。捋是用手握着东西,顺着东西移动。青指青嫩的新麦,可以取来食用。捣頳(chǎo炒):把摘取的新麦炒干,捣碎成粉。頳是用麦子炒成的干粮。软饥肠:指充饥。捋,一作“扶”。
[41]簌(sù素)簌: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元稹《连昌宫词》诗:“风动落花红簌簌。”巾:指头巾。
[42]缫(sāo骚)车:缫丝的工具。
[43]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用草或乱麻编成,与蓑衣相似。《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这里是形容卖黄瓜的人衣衫褴褛。
[44]漫:随意地,不由地。野人:住在村野的人,指村中的老百姓。以上三句说,因酒后口渴思茶而敲门求饮。作者有《偶至野人汪氏之居》诗:“酒渴思茶漫扣门。”写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45]蕲(qí旗)水:旧县名,治所在今湖北浠水。
[46]浸:泡在水中,淹没。
[47]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鸟的别名。
[48]少:年轻。古人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说法。作者对此表示不同的意见。
[49]门前,一作“君看”。
[50]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白居易《醉歌示伎人商玲珑》诗:“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说不要因为年老而唱起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老的悲观消极的调子。
[51]孟昶(chǎnɡ敞):五代时后蜀国君,公元934年至965年在位。
[52]花蕊夫人:孟昶的贵妃,姓徐,别号花蕊夫人。见吴曾《能改斋漫录》。摩诃池:摩诃在梵语中是大的意思。摩诃池建于隋代,在成都城内。五代前蜀时,改名龙跃池、宣华池;其后浚广池水,于水边筑殿亭楼阁,改名宣华苑。
[53]作一词:指孟昶所作词,今已不传。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及《阳春白雪》所载孟昶《玉楼春》词:“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系就苏轼此词改写、附会者。
[54]寻味:反覆玩味。
[55]冰肌玉骨:形容肌骨像冰一样的清净,像玉一样的润泽。
[56]水殿:建筑在水上的宫殿。暗香:这里是指荷花的香味。
[57]素手:指女子的洁白的手。
[58]河汉:银河。
[59]金波:形容浮动的月光。
[60]玉绳:星名。位于北斗星斗柄三星的北面。
[61]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西风:秋风。
[62]不道:不知不觉地。流年:像流水一样易逝的年华。
[63]赤壁:山名。长江、汉水之间,以“赤壁”为名的地方共有五处。其中,较著名的有两处:(一)在今湖北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二)在今湖北黄冈县城西北,一名赤鼻山,屹立江滨,截然如壁,土石都带赤色,下有赤鼻矶。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战场是前者。作者这时贬居黄州,他所游的赤壁实际上是后者。
[64]大江:指长江。淘:冲洗。千古:久远的年代。风流人物:有影响的、优秀的、杰出的人物。以上两句表现了作者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凭吊。浪淘尽,一作“浪声沉”。
[65]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人道是:人们传说是。三国:时代名。东汉以后出现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从曹丕称帝(220)开始,到吴亡(280)为止,共历六十一年。一般也把赤壁之战前后的历史划入三国时期。周郎:周瑜,字公瑾,三国时吴国著名的将领。《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说,在周瑜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的时候,“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军二十馀万南下,进攻孙权,遭到孙权、刘备五万联军的抵抗。周瑜指挥了这次战役,利用曹军远来疲惫,流行疫疾,又不习水战,用火攻烧曹军船只于赤壁一带。战后不久,形成了曹、孙、刘三方鼎峙的局面。三国,一作“当日”。周郎,一作“孙吴”。
[66]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李煜《渔父》词:“浪花有意千重雪。”以上三句写赤壁的自然景色。穿空,一作“崩云”。拍岸,一作“裂岸”、“掠岸”。
[67]小乔:周瑜的妻子。姓乔,《三国志》作“桥”。当时,乔公有两个女儿,容貌都很美丽,人称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68]英发:英气勃发。形容周瑜的言论精彩、透辟。孙权曾和陆逊评论当时的人物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吕蒙“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见《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作者《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也说:“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一说,英发是形容“雄姿”。
[69]羽扇:用长羽毛做成的扇子。纶(ɡuān官)巾:古代一种配有青丝带的头巾。这句描写周瑜战时身穿便服,姿态潇洒,从容不迫。
[70]樯(qiánɡ墙)橹:船的代称。樯是船上挂帆的桅杆;橹是划船的桨。这句写曹军战船遭火攻后被焚。樯橹,一作“强虏”。
[71]故国:这里是旧地的意思。指古战场赤壁。神游:在感觉中好像曾前往游览。
[72]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这是倒装句法。华发:花白的头发。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年方四十馀岁,而鬓发已斑白,所以说“早”。以上两句,一作“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
[73]人间,一作“人生”。如梦,一作“如寄”。
[74]尊:酒器。酹(lèi类):把酒浇在地上祭奠。这句是说,举起一杯酒,倾洒在月光照着的江水中,表示对古人的凭吊。
[75]临皋:地名,在黄州的江边。作者的寓所在此。
[76]东坡:地名,在黄州。作者后来曾在这里筑“雪堂”居住,并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的别号。
[77]这句说家童已酣睡。
[78]这句是抱怨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活。典出《庄子·知北游》:“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79]营营:来往匆忙、频繁的样子。这里是指为名利而忙碌、奔走。
[80]夜阑:夜深。縠(hú胡)纹:形容水中细小的波纹。縠是一种有绉纹的纱。
[81]以上两句说,此后要隐居于江湖之间。
[82]定惠院:一名定慧寺,在黄州东南。作者著有《游定惠院记》。
[83]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84]漏断:指夜深。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有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分。播水壶上下分为数层,上层底有小孔,可以滴水,层层下注,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内有立箭,箭上画分一百刻。箭随蓄水上升,逐渐露出刻数,用以表示时间。到夜深时,壶水渐少,滴漏的声音已很难听到了,所以说是漏断。
[85]幽人:幽居之人,这里是形容孤雁。惟,一作“谁”。
[86]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87]省(xǐnɡ醒):了解。
[88]寒枝:寒冷季节的树枝。鸿雁栖宿之处,本是田野苇丛,而不是树枝。这句用“拣尽”、“不肯”字样,含有良禽择木的意思,表达了作者不肯随波逐流的寄托。
[89]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这句一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词意上下不接,疑误。
[90]翻空:在空中飞翔。
[91]照水:映照在水面上。蕖(qú渠):芙蕖,荷花的别名。
[92]杖藜:扶着拐杖。见作者《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词注〔6〕,第131页。徐步:缓慢地走着。转斜阳:随着人的散步,太阳也逐渐落山了。
[93]殷勤:尽心,周到。这句说,天公十分作美,昨夜给人们下了一场透雨。
[94]快哉亭:在黄州江边,张偓佺建于元丰六年(1083)六月。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说:“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黄州),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词题,一作《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张偓佺,字梦得。
[95]水连空:水天相接,连成一片。
[96]作:建造。
[97]这句是说,推窗一望,只见山光水色迎面而来。曾巩《甘露寺多景楼》诗:“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98]平山堂:在江苏省扬州市西北瘦西湖北端蜀冈上。欧阳修所建。
[99]这句写倚枕观赏江南风景。
[100]杳杳:遥远而不见踪影。杳杳,一作“渺渺”。
[101]认得:体会到。醉翁:指欧阳修。欧阳修曾作《醉翁亭记》,自号醉翁。
[102]山色有无中:指远山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词:“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103]以上三句写江面广阔,江水澄澈,映照着碧峰的倒影。
[104]一叶:指小舟。白头翁:鸟名,或草名,这里借指操舟的白发老人。以上两句写小舟随浪起伏。
[105]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侍从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兰台在今湖北钟祥县东。
[106]庄生:庄周。天籁:《庄子·齐物论》说有天籁、地籁、人籁之分。天籁是自然界的音响。这里指风声。
[107]刚道:偏说,硬说。有雌雄:宋玉曾对楚襄王说,风有雌雄之分,雄风是“大王之风”,雌风是“庶人之风”。见《风赋》。
[108]浩然气:《孟子·公孙丑上》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古人把这浩然之气看做是一种最高的正气和节操。快哉风:语出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以上两句说,胸中有了“浩然”之气,才能享受、领会到这种“快哉”之风。
[109]章质夫:章楶(jié节),字质夫,蒲城(在今福建省)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吏部郎中、同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1102)卒。他是作者的好友,当时同官京师。他作有咏杨花的《水龙吟》词,是传诵一时的名作。杨花:柳絮。
[110]这句说,杨花又像花,又不像花。
[111]从:任。教:使。这句说,也没有人对杨花加以爱惜,任其自飘自坠。
[112]抛家傍路:杨花离开枝头,飘落路旁。抛家,一作“抛街”。
[113]无情有思(sì四):杜甫《白丝行》诗说,“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韩愈《晚春》诗说,“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说杨花看来像是无情,实际上却有愁思。
[114]萦:缠绕,牵挂。损:坏。娇眼:指柳眼。柳叶初生,如人睡眼初展,称为柳眼。李商隐《二月二日》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以上三句表面上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杨柳,实际上却是暗写一个女子的愁苦和困倦。
[115]以上三句暗写女子对离家万里的爱人的怀念。金昌绪《春怨》诗说,“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里是化用其意。
[116]落红:落花。缀:连接。这句说难将落花再连缀在枝头,表示对春光已去的伤感。
[117]遗踪:遗留下的踪迹。指雨后的杨花。
[118]这句说,杨花落入水中,化为一池碎萍。作者自注说:“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这种说法只是古人的一种传说,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119]以上三句说,杨花三分之二飘落路旁,三分之一飘落水面。三分春色就这样地消逝了。
[120]以上三句,曾季狸《艇斋诗话》说是化用唐人诗句:“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细看来”三句,或标点为“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21]乳燕:小燕子。华屋:有雕梁画栋的房屋。这句写初夏时节,小燕学飞。
[122]槐,一作“桐”。这句说,槐树的荫影逐渐转移,表明时间已到午后。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诗:“日午树阴正。”
[123]绡:生丝织成的白色薄绸。
[124]这句说,扇子和女子执扇的手都像玉一样的洁白。《世说新语·容止》载,王衍“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125]倚:指倚枕。
[126]清熟:安静地熟睡。
[127]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指女子的居处。瑶台: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曲:指曲折隐僻之处。以上四句写风吹竹推门,使女子从梦中惊醒。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此用其意。
[128]红巾蹙(cù促):形容榴花半开,像是一条紧束起来的有褶纹的红巾。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诗:“山榴花似结红巾。”
[129]浮花浪蕊:指桃花等颜色冶艳,但花期短暂,一旦凋谢,飘落水上,即逐水而去。韩愈《杏花》诗:“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君:指女子所思念的远人。以上两句说,春去夏来,百花已残,只有石榴盛开,陪伴着孤独的远人。
[130]秾:茂盛。看取:看。取是语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131]这句形容榴花复瓣,花萼为喇叭筒状。
[132]此句是说,又恐到了秋天,榴花凋谢,剩下的绿叶已难经受秋风的摧残。
[133]粉泪:指女子的眼泪。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以上两句写花瓣与粉泪共落。
[134]花褪残红:残花凋谢。
[135]柳绵:柳絮。柳树种子上带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叫做柳絮或柳绵。
[136]天涯: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137]这句说,墙外行人已渐渐听不到墙里荡秋千的女子的话音笑语了。
[138]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女子。女子之笑,本出于无心。行人听见墙里女子笑声之后,枉自多情。恼:引起烦恼。 唐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