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李好古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宋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李好古,生平不详。他的一些词,或感怆时事,或呼吁收复中原,言词激切,情绪昂扬。
有《碎锦词》。
江城子
平沙浅草接天长[1]。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2]。千古英雄成底事[3]?徒感慨,谩悲凉[4]。
少年有意伏中行[5],馘名王[6],扫沙场[7]。击楫中流[8],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9],空怅望,过维扬[10]。
长江两岸是古来兵争之地,岸边白骨使人想起每经历一次兴亡,都曾出现多少英雄。作者船过扬州时,回想自己当年也曾以英雄自许,对着江水,发誓要击退金兵,收复中原,如今抱负犹在,却难实现,想为朝廷献策也办不到。因此一路上徒生感慨。
清平乐
清淮北去[11],千里扬州路[12]。过却瓜州杨柳树[13],烟水重重无数。
柁楼才转前湾[14],云山万点江南。点点尽堪肠断,行人休望长安[15]。
作者乘船经瓜洲北上,回首江南,只见云山万点,愈觉与中原隔绝已久,推想流落在江南的老百姓,北望汴京,一定会因思念家乡而悲恸欲绝。
清平乐
瓜州渡口,恰恰城如斗[16]。乱絮飞钱迎马首,也学玉关榆柳[17]。
面前直控金山,极知形胜东南[18]。更愿诸公著意[19],休教忘了中原。
这首短词的文字饶有风趣,作者故意把瓜洲比做玉门关,讽刺南宋统治集团依恃长江险阻,龟缩在江南,全忘了中原。
注释
[1]平沙:这里指岸边平坦的沙地。梁何逊《慈姥矶》诗:“远岸平沙合。”浅草:短草。
[2]这句说,波涛冲刷着岸边色白如霜的遗骨。
[3]底事:何事。这句是说,千古以来,英雄们的成就在哪里呢?
[4]谩:徒然。
[5]伏:制服。中行(hánɡ杭):指中行说,汉文帝的宦官,后投降匈奴,教唆单于侵扰边境,进逼长安,造成很大的祸害。见《史记·匈奴列传》。这里指宋朝廷的投降派。
[6]馘(ɡuó国):杀敌后割下其耳朵。《诗经·鲁颂·泮水》:“在泮献馘。”郑玄笺:“馘,所格者之左耳。”名王:见张孝祥《六州歌头》注〔11〕,第297页。这里指金军的将帅。
[7]扫沙场:把战场上的敌军扫荡一空。
[8]击楫:见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注〔9〕,第360页。
[9]治安:《汉书·贾谊传》载,贾谊曾献“治安之策”。这里指军政主张。双阙:古代宫殿前面设有门楼,左右各一,称双阙。这里指朝廷。这句说,想陈述治国计策,但是皇宫遥远,无由得达。
[10]维扬:即扬州。见姜夔《扬州慢》注〔2〕,第379页。
[11]清淮:指清河军与淮南东路,其地即今淮扬一带。
[12]千里扬州路:扬州为《禹贡》九州之一,包括今江苏、江西、浙江、安徽等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淮海维扬,三千馀里。”
[13]瓜州:即瓜洲,南宋时是守卫江南的要地。见白居易《长相思》注〔1〕,第19页。
[14]柁楼:船上掌舵之室,代指船。前湾:前面水流弯曲处。
[15]行人:指因中原沦陷而流落江南的人。长安:代指北宋故都汴京。
[16]城如斗:形容瓜洲城小如斗。
[17]乱絮:纷飞的柳絮。飞钱:飘扬的榆荚。榆荚圆而小,状似古钱,俗称榆钱。玉关:玉门关,在甘肃敦煌西北。榆柳:古代北方边远关塞多种植榆柳。以上两句意谓前线南移,如今长江边上竟成了边塞关防。
[18]金山:山名,在镇江市西北,原在长江中,因江沙淤积,后与南岸相连。以上两句说,瓜洲渡口直对着金山,是东南地区的江防要地。
[19]著意:注意。 唐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