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李开先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元明清散曲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除户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中,擢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年四十罢归,家居近三十年。他同王慎中、唐顺之、陈束、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等并称“嘉靖八才子”。诗文之外,更精于词曲。曾因事至西北,访王九思、康海于鄠、杜之间,赋诗度曲,彼此相见恨晚。家中藏书很多,而词曲尤富,有“词山曲海”之称。生平著述甚富,传奇有《宝剑记》,院本有《打哑禅》、《园林午梦》,诗文集有《闲居集》,散曲有《中麓乐府》、《中麓小令》,往往尚未脱稿,已为里巷传歌。时人认为“与东篱、小山并驱争先”。
小令
南仙吕·傍妆台[1](二首)
其一
雨丝丝,冲风跃马欲何之?闲游正喜风吹袂,况有雨催诗。休图云里栽红杏,好向山中觅紫芝[2]。磨而不磷,涅而不缁[3]。得随时处且随时。
其二
曲弯弯,一轮残月照边关。恨来口吸尽黄河水,拳打碎贺兰山[4]。铁衣披雪浑身湿,宝剑飞霜扑面寒。驱兵去,破虏还,得偷闲处且偷闲。
作者的〔傍妆台〕曲共一百首,即《中麓小令》,是他归田后写的。从表面看来,几乎全是“自了汉”的言语:举凡人情、世态、宦途、名利、是非、成败,都一举而空之;乐在逍遥散诞,诗酒烟霞;思想未免消极。但实际上官场的黑暗,人情的险恶,也就在这样的言辞中揭露出来了。作者自己说,这些曲子“中多悲愤之音,激烈之辞”,王九思认为“感情激烈,有正有谑”,都是不错的。
这里选了两首。第一首写弃官归隐的乐趣:“闲游正喜风吹袂,况有雨催诗”,多么优游自在!结处引用《论语》表示耿介不移的话,而加以否定,好像是提倡“得随时处且随时”的“随大流”哲学,实际是借此发牢骚。〔傍妆台〕百首结句构造相同,很多都应作如是观。第二首写边关将士惊人的豪迈气概和辛勤地执行任务,直至破虏而还;而最后却以“得偷闲处且偷闲”来一笔勾销,也是一种“悲愤之音”。
注释
[1]傍妆台:又名〔临镜序〕,南〔仙吕〕宫曲调。句式:三七、五五、五五、三三七,共九句六韵(第三、五、七句不用韵)。
[2]“休图云里栽红杏”二句:是说不要希望做官,最好还是归隐。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紫芝,道教徒所说的一种灵芝,据说服食后可以却病延年。
[3]“磨而不磷”二句:《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磷,是说因磨而致薄损;涅,本指黑色染料,这里是说用黑色染料染物。缁,黑色。
[4]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边境和内蒙古自治区接界处。 元明清散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