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元明清散曲选

第127章 后记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元明清散曲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本书自1988年面世以来,已经历了十一度春秋。出版社的同志——本书责任编辑弥松颐告诉我要重版,问我是否需要作些修改。这自然是题中的应有之义。因为不管自己多么不长进,十馀年的岁月,多少也会使我察觉到本书的一些不足。因此搦管雌黄,竟也改动了几十个地方:有的是注释的不当,有的是说明的欠妥,有的是作者介绍的不够准确;把过于简略的地方充实了,当然也改正了一些错字。限于时间,虽然不能使本书的质量有根本的提高,但能减少一些讹误,也算对读者多尽了一分责任吧。

  犹记本书编撰之初,王起(季思)老师谬委重任,嘱我负责。1981年春天,又乘赴南京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工作会议之便,偕我亲登当时任教南京大学的谢伯阳兄之门,以向他索借清代散曲的资料。伯阳当时编《全清散曲》已就,但尚未出版,却慨然答应将资料全部借出,供我选用。这种无私精神,实在令人感动。后来他参加了选注工作,又于1982年秋天亲赴中山大学,埋头数月,完成了清代部分,始返南京。若没有伯阳的大力支持,本书肯定逊色不少。因为清散曲在他的《全清散曲》出版以前,从无完帙,他选入的资料,很多是当时未能见到的。季思师对本书的工作始终抓得很紧,经常性地耳提面命,检查督促,自不在话下;全书初稿写出之后,他又亲自细读精改,润色增删,稿纸上经常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再发回来让我整理。这样反复修改,一直到1983年底,才尘埃落定,全稿杀青。稿子寄到了出版社,又承弥松颐同志细心审阅,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和商榷意见,才使本书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以散曲完整选本(涵盖元明清三代作品)的面貌,在八十年代率先出版。回首往事,我对同志间的精诚合作深感快慰,更深谢季思师的提挈指引。

  如今,季思师墓木已拱,伯阳兄息影吴门,本书重版的修改之责,只好落在我的身上。自惭鄙陋,事忙学荒,既乏明灯之引,又缺切磋之效,其觳觫之状,可以想见。倘所改有不尽、不善之处,统希高明赐教,以匡不逮。

  1999年8月,柏昭记于广州 元明清散曲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