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凤鸣五溪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但即便魏明帝也只是举例到汉宣帝而已,却不知史上最血雨腥风,连司马迁都没多写一个字的,还算汉文帝刘恒事件。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那么,当吕雉死后,周勃和陈平立刻反击,荡尽吕氏。没错,就是社祭分肉很公平深受赞誉的那个陈平。他们废除了吕后所立的小皇帝,迎代王刘恒为帝,亦即汉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
可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比如刘恒在山西当代王的时候,不仅有王妃,还有四个儿子。可是,就在他称帝前,王妃死了,称帝后三个月内,儿子全死了,而且母子五人连名字都没有。
所以,这才有大名鼎鼎的窦太后出世,实则那时候的皇后窦氏,正想着找他的兄弟在哪里做奴隶。因为窦氏本就一普通小宫女,家里穷得一塌糊涂,半点后台也无,居然莫名其妙就当上了汉文帝的皇后,还生下了汉景帝。
这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连司马迁也不敢多写几个名字呢?略加推测,只因吕氏专权,和刘恒并不是吕后与刘邦所生。
刘邦一共八个儿子,吕后只生了一个,也就是汉惠帝刘盈。吕后为了专权,肥水不流外人田,杀了刘邦四个儿子,吓得刘恒躲在山西瑟瑟发抖且不说,她还怎么玩呢?她让儿子刘盈娶他刚11岁的外甥女为皇后。所以这皇后至死、据说入殓时发现都还是个处,怎么会有儿子呢。于是吕后狸猫换太子,说皇后生了儿子,并立为帝。
这还不算什么,要解释刘恒的原配和儿子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更在于吕后为了掌权,曾让很多刘氏子弟去娶吕氏女子做老婆,才能明白陈平推平吕氏过程中是如何的人头滚滚。
刘恒是刘邦和薄姬所生。这薄姬其实是个寡妇、项羽某个部将的妾,所以连个妃的名位都没有,只是姬。但这样正好啊,这样在陈平眼中,坐冷板凳的薄姬就肯定和吕氏没关系;窦氏小宫女穷,好啊,就让她当皇后,她肯定和吕氏没关系。。。。。。
所以,刘恒听说要邀请他当皇帝,吓得死。史称,为了防备有阴谋,他去咸阳前,做了无数准备工作,比如派探子入咸阳先行调查、派舅舅又去如何、在距离咸阳四十里就不敢走了,等等,直到确认真是让他去当皇帝,这才进城。这种情况下,如果他的王妃也姓吕,他怎么保得住自己的老婆孩子?
因此,到底该叫他柴荣还是郭荣,并非一件小事。至少在宋代,是不会称呼他郭荣的。称呼郭荣,那就承认他是郭威后人,即位理所当然。而如果他姓柴,能继承姓郭的做皇帝,那么姓赵的皇位由姓柴的禅让而来,也就很正常了。
也因此,宋以后就更加不会称呼他郭荣了,像《杨家将》里就有柴郡主,水浒里也有小旋风柴进。而事实上,即便在民间,一个人被抱养或过继后,肯定不再用本姓本名,因为他已经成了新家庭的嫡长子,也没人会再去喊他的本来姓名。如果有人把他老底揭出来,且多方宣传,未必好心。
柴荣此时不过是一个卑贱的商人,哪知道将来事,对王道士的格外礼遇,敬畏感激又不解,当下回道:“道长既知在下本姓,也必知在下此刻乃郭家大郎。”
王芳点头。八年后郭威造反,后汉隐帝刘承佑杀了柴荣的老婆孩子,也杀了郭威两个儿子、三个侄子、两个女儿,唯有老四寿安公主和女婿张永德,刚好在此前接到隐帝命令去陕西给常思过生日逃过一难。
郭威这两个儿子当时年龄都还小,一个叫青哥、一个叫意哥,叫哥儿就说明还是小朋友,事实上郭威称帝后才给他们赐大名以追封,则柴荣在家里必是大郎。
此前,柴荣一家本住在魏县,因为动乱和穷,他父亲带全家投靠妹妹和妹夫郭威,于是来到邢台。
郭威这人不好色,称帝前后加起来才六个老婆。当年,他本在楚汉争霸的鸿沟那里当驿站的队长,当时刚巧柴荣的姑姑从宫里放出来,她父母来接她,天却下起大雨。这柴氏在旅舍一眼便瞧上了英武彪悍的郭威,宁愿倒贴也要嫁给他,于是成亲。郭威正是依赖柴氏的金钱,上下打点,这才迅速得到提拔。
柴氏婚后一直没有生育,所以柴荣被过继,不同于那时候流行的义子。
这一点,不仅郭威称帝时,柴氏已死,却仍然被追封为皇后,且不另立后可知。而柴荣称帝后,把生父送到了洛阳,就算生父犯了大罪也宽容,却从此不再相见,模仿的也是刘邦和父亲刘太公的故事。
刘邦称帝后,开始还经常探访父亲,行礼问候。经人提醒,天不容二日,于是刘太公遂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没当过皇帝就成了太上皇的人,父子自此不再相见。
总之,淹没在历史真相中柴荣之名,应该称其郭荣,大致就是如此了。柴荣的领养手续一切合法,起码生父就在身边,且皇位得来是经过郭威努力培养和亲自确认与安排而来,就算他亲生儿子和侄子不死,也未必能动摇。
像那时候枢密使王峻势大,甚至不让郭威和柴荣相聚。郭威对王峻曾多番忍让,但最后愣是断然罢了王峻的官,为柴荣即位铺路;郭威除了女婿张永德,还有个外甥叫李重进,但临死前要他与柴荣行君臣之礼,免其觊觎皇位,等等,都是郭威把柴荣当亲儿子看待的明证。
但是,这都没什么用。史书上,柴荣死后,继位的儿子就叫柴宗训,已经不姓郭了,此后子孙也都姓柴,这也是杨家将和水浒出现柴氏的原因。
熙宁四年时,司马光向宋神宗说:“崇义公柴咏,祭祀不以仪式。周本郭姓,世宗后侄,为郭氏后。今存周后,则宜封郭氏子孙以奉周祀。“帝问王安石,安石曰:“宋受天下于世宗,柴氏也。“帝曰:“为人后者为之子。“安石曰:“为人后于异姓,非礼也。虽受天下于郭氏,岂可以天下之故而易其姓氏所出?“帝然之。
就是说,司马光认为宋朝继承的是后周的天下,而后周姓郭,让柴氏去祭祀郭氏,这不合祭祀礼仪,所以出了乱子,问皇帝是不是要取消柴氏世袭公侯的权利。
在王芳看来,柴荣当皇帝那会儿,天下皆知皇帝叫郭荣,那么,是谁让郭宗训改叫柴宗训的?其后人比如柴咏,于是便也会生出想法:既然我先祖叫柴荣,不姓郭,那为什么我还要给郭氏祭祀?因此,可能才有祭祀不以仪式的事情。
这种事宋神宗头疼,问王安石。王安石认为,大宋受的是柴荣的天下,而柴荣自然是姓柴,他却改姓郭,这不合礼。虽然他得了郭家的天下,但怎么能因为得了天下就改了本姓呢?
按照王安石的逻辑,柴荣根本就不应该过继;或者过继后就应该继续姓柴。问题是,你不叫郭荣,郭威会把皇位传给你?如果柴荣没得天下,大宋从哪里受天下?王安石果然有罔顾事实的毛病,难怪变法时问题多多,会受到司马光和苏轼等人的诟病。
当然,他的发言客观上也让柴氏子弟得以继续享受富贵,既然大宋是受的柴荣的天下,那柴氏后人当然应该世享荣华。要按照司马光的意思,既然你姓柴,和后周的国姓郭没关系,那就交出崇义公的头衔去当平头百姓吧。
这种事,反复述说,因为这其实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礼,作为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隐隐牵引着历史的走向,以及个人的荣辱和命运。
王芳既然无心干预历史,便不会剧透太多。因为在她想来,剧透也没用。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动了一个链条,那么很多走向都相应会变,根本不是谁能掌控的。
就像柴荣生前收到“点检作天子”的预言,结果一番安排,反而把赵匡胤真正推上去了一样。就算她直接告诉柴荣要小心赵匡胤,难道还真去把赵匡胤杀了?要知道柴荣得罪的人可不少,就算是他的靠山、岳父符彦卿,其实都已经得罪了,而赵匡胤可没得罪柴荣。
而就算把赵匡胤杀了,焉知赵匡义不能篡位?赵匡义就是赵光义,哥哥当了皇帝,避讳改名。此前,他也娶了符氏家的女儿,亦即北宋的懿德皇后,和柴荣是连襟。
所以,比如一开局就杀了赵匡胤,自己来如何如何,都是小说家的恶搞。主要原因还在于两点,一是柴荣的性格,刚过易折;一是那个时代的时势,人人都力图自保、为了利益毫不顾忌道德底线。
王芳虽强,她也没法改变柴荣的性格,更没法改变整个时势。不仅她不行,天仙都不行。
她只能顺应历史走向,拿出一本书,胡老道赠送给她的《太清神鉴》,把它交给柴荣:“既然我是道士,你便相信我,十年后,你就能当皇帝。你要做的大生意,不是贩茶,而是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本书有空看看吧,也可以交给你信任的人,或许,它能让你知人善任,乃至百战百胜。”
这本书,在历史上标注为柴荣的枢密使王朴所著。王朴是状元出身,当柴荣还在镇守澶州的时候,就给他当掌书记,两人关系亲密。看来,这本太清神鉴便是柴荣交给了他。
据说,柴荣曾请王朴预测一下他能在位多少年,王朴算了一下,说三十年。于是,柴荣便说,好,那我就用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可惜,王朴竟然还猝死在柴荣之前,君臣二人三十年的大计划,竟是一场大梦。在王芳看来,这二人的性格都过于刚直,得罪了不少人,远不如赵匡胤如渊似海的城府。
比如年轻的赵匡胤出门找工作,第一站找的就是那位诛邪军内线王彦超,可惜王彦超根本不鸟他,给点钱就打发走了。而后来赵匡胤即位后,也仅仅只是笑着回忆了一下,并不报复。
至于柴荣临死前遗诏做宰相的王著,赵匡胤当然不会真的让王著成为宰相,但也照常使用,只是默默地让其消失,消失得让人无法挑剔。甚至还有人说,王著啊,才高一时,可惜酗酒,自己害了自己。
其实呢,说到喝酒宿娼什么的,谁比得上李白,可谁又说李白不对了?贺知章初一见到李白,读完蜀道难后就称其谪仙。就算2020年已经过去,一首抖音《谪仙》还在流传。而如果再看看正史中王著的优点,“著善与人交,好延誉后进,当世士大夫称之”,李白有么?可后世谁记得王著是哪颗葱。这都还是小事,杯酒释兵权,那才厉害。
由此可见,赵匡胤为人处事的水平,在历代帝王之中都是排在前列的。这一点,绝非柴荣可比。可惜,大宋再繁华,弱就是弱。柴荣若在,谁敢呲牙?
也或者说,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在那样一个没有底线的时代,柴荣与王朴二人真是为世所不容,更不用说王著了。
954年正月,郭威去世,柴荣继位。二月,契丹和北汉便联手进攻而来,并打败后周前锋,长驱直入。当时,柴荣想要亲征,大家都反对。而柴荣以唐太宗自诩,宰相冯道还嘲笑他不知道哪来的底气。
结果,高平一战,柴荣在右翼已经崩溃的情况下,依然顶着箭石督战,赵匡胤受到激励,和张永德左右夹攻,终于杀得北汉崩溃、契丹逃跑。事后,他不仅讲了爱护百姓和军民关系,还斩杀了七十多名逃跑的将领,世人震撼。
那时,他便已经可以考虑改郭为柴,把生父推为太上皇了。可是没有,如魏明帝所说,他没有考虑私亲。这也是他生父在洛阳频频犯法的真正原因,谁看到儿子当了皇帝,自己却没法共享尊荣而不生气呢?
柴荣在位只有五年,却做了别人,比如石敬瑭、李存勖和朱温做不到的事,他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多次战斗在第一线,还清吏治、修律法和历法、改革经济、纠正科举、大兴文教,再北伐契丹,直到身死。
没他的这番努力,北宋能否统一全国还两说。像湖北湖南,这是后周时就已经称臣了的。到赵匡胤时,这两个地方政权都是十几岁的小朋友在当家,否则北宋能否平定荆湖还难说,更别说打契丹了。
历史上华夏族经历过不少耻辱,究其根源,还是湘西土匪如何才能成为英雄那个原因:人不能太自私。柴荣何以伟大?倒并非那些文成武德,而是三个为,为百姓、为天下、为太平,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一个人,尤其一个领袖,如果有这样一种精神,辱何能加其身、辱何以加其子民?
而柴荣和王朴,一个国家的元首和总司令,死一个就算了,不到三个月又死第二个。再过六个月,就变天了。而外戚符氏,那是晚唐五代以来唯一的将门世家,屁都没放一个。小说家都不敢这么编排,这是再明显不过的连环下毒暗杀。
柴荣死前的一些安排,大概那时已经开始毒发,于是第一感就去判断他被害谁将是最大受益者,因此反而把张永德、李重进怀疑上了,让赵匡胤捡了个漏。
而不管如何,太清神鉴,王芳只是让它在自己手上过了一过,便飘向它该去的方向,助力柴荣大杀四方,结束五代乱世,奠定大宋统一全国的基础。
柴荣目瞪口呆,继而笑道:“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一定请你当国师!”
王芳嫣然一笑,不置可否,招呼第五队,登船而去。 凤鸣五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