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宋词鉴赏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疏影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译文
这梅树长着苔藓的枝丫上,点缀着美玉般的花朵,有绿色羽毛的小鸟,跟它一同栖宿在枝头上。我客居中与它相逢,在黄昏时分,篱笆旁边,它像一位绝色佳人默默无语地独自倚在高高的竹林下。王昭君不习惯远涉沙漠去往异邦,心里暗暗地思念着江南江北的景物。我想这幽独的花朵,一定是她在月夜里响着佩环归来的芳魂幻化而成的。
我还记得从前在深宫里发生的事:那位美丽的公主恰好睡着了,梅花悄悄地飞近她的黛眉,落在额上。且不必像春风那样不管这美好的花枝,真该早早安排好金屋,将这美人珍藏起来。可还是让一片落瓣随着江水的逝波远流而去,倒教玉笛又吹出哀怨的《梅花落》曲子来。等到那时,想再重新寻找这清幽芳香的花朵,它已到小窗间的图画横幅上去了。
赏析
头三句先以梅树为主体作一幅花卉翎毛画。借“翠禽”暗用罗浮梦故事,词人回想旧游恰似一场春梦的惘然惆怅心情,已微微透露了出来。再三句将客中初遇事述明,以花拟人,将杜诗中佳人“日暮倚修竹”形象与苏诗中“竹外一枝斜更好”构图融合为一。这是对梅花也是对昔日恋人的衷心赞美。再四句,更想象梅花是昭君“月夜归来”的幽魂所化,构思奇妙而并无难解处(如刘体仁《七颂堂词绎》即以为咏梅而写“昭君”二句“费解”)。陆游《梅花绝句》云:“蜀王小苑旧池台,江北江南万树梅。”所谓“暗忆江南江北”“化作此花”云,正揣想远去之人,也眷恋故地,以至魂系梦绕也。我们说过,作词的那一年,白石最后到过合肥而所眷之人已远移他处,故上首中有“叹寄与路遥”的话。知此背景,对词人以昭君比梅花的用意就更可理解了。何况,如此比拟,也非自白石始。
换头用明承暗转法。昭君本出自“深宫”,故“犹记”句仿佛是连前而来,这是字面上的“明承”;但实际上已另述一故事,指的是寿阳公主事,这又是内容上的“暗转”。从咏梅说,自是在写梅花落于眉间额上的历史奇闻;从寄托往事看,又未必不是对热恋中醉心时刻的回忆。“莫似”三句,又可视作是对当时极度爱怜而唯恐失去的心情的追述。金屋能藏阿娇,自亦能藏比拟作美人的梅花,俞平伯转引类书中王禹偁《诗话》云:“石崇见海棠叹曰:‘汝若能香,当以金屋贮汝。’”(《唐宋词选释》)与白石的想法是一样的。但结果还不免是“一片随波去”(写花落就好像离人之乘片帆远去),只好让笛声来怨恨离情了。末两句说想要再寻旧梦已不可能,梅花或者所寄托的恋人都已成为画中婵娟了。写来恰似罗浮梦醒,“但惆怅而已”。
《疏影》、《暗香》两首咏梅词,前人多有政治寄托之说,尤以“昭君”数句谓指徽、钦、后妃或家国之恨,最可作代表。如张惠言《词选》云:“此章更以二帝之愤发之,故有昭君之句。”夏师驳之云:“然靖康之乱距白石为此词时已六七十年,谓专为此作,殆不可信。此犹今人咏物,忽无故阑入六十年前光绪庚子八国联军之事,岂非可诧。若谓石湖尝使金国,故词涉徽、钦,亦不甚切事理。”(《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此论最确,其书中《行实考·合肥词事》一文所引事例甚详,可参看。
姜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少小随父宦游汉阳,父死,流寓湘、鄂间。萧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随萧移居湖州(今浙江吴兴),往来苏、杭间,与诗人词客多有交游。一生未仕,卒于临安。工诗,其词清空蕴蓄,格律严密,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等传世。 唐宋词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