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宋词鉴赏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临江仙陈与义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
想当年在午桥的桥上喝酒,在座的大多是豪杰英才。长长的护城河浸泡着一轮明月,无声无息地流去。在杏花疏稀的影子底下,吹笛子一直吹到天亮。
二十多年过去了,真像一场梦啊!我这人虽然还活着,回忆起来也足以惊心了。闲来无事,我登上小阁楼看看新霁后的月色夜景。古往今来有多少令人感慨的事啊!只听得半夜三更有人在唱渔歌。
赏析
陈与义以诗著名,但所存一卷《无住词》“殆于首首可传”(《四库全书提要·无住词》),即如此首《临江仙》,忆昔感今,声情并茂,便堪称绝唱。
上片忆昔。从容而起,自然述说,不加雕琢,对当年群贤毕至,相聚夜饮于洛阳午桥盛况的追忆向往之情,已洋溢纸上。如此发端,落落大方。至后几句对场景细节作具体描绘时,便更见精彩。“长沟”三句,可谓百读不厌。本谓月映长沟,流水无声。现在凭着作者对诗意的敏锐感觉而将措辞稍加变动,说成“长沟流月去无声”,而意思也随之改变,意谓月渐西落,不能长映于沟水之中,恰如被不断逝去的流水(习惯上又比作时间)无声无息地送走。巧语天成,妙手得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十字,快言爽语,意境之佳,更被诸多评词者所激赏。特别是因为所写是回忆中情景,又历历如在眼前,更为过片的兴叹,蓄足了势头。
下片感怀。“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作者抒情也是高手,词句仿佛直接从胸中自然流出,却极富艺术感染力。记忆中连流月无声、杏花影里等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想不到转眼竟已过去“二十余年”了,发“如一梦”的感喟,是逻辑的必然。昔日“洛中旧友”,如今死的死,散的散,所剩无几,且都已鬓发苍苍了。“此身虽在”的言外,就包含着这些意思,故接以“堪惊”二字,犹杜甫之“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也。叙来简捷之至。“闲登”句,申足题意。“新晴”是说雨后初霁,与当年竟同是月夜。
词末了两句大大地拓展了感慨的内涵,使之超越了自身的经历和友情的范围,而把目光转向历史和人生,去作哲理性的思考。“古今多少事”五字中,昔时相聚的“豪英”和后来“堪惊”的见闻,都得以包容。问题是提出来了,却没有答案。代替回答的只有“渔唱起三更”这令人惕然警觉的凄清情景。把国家兴亡、人生穷通的大感慨,付之于渔唱,是我国文学中从《楚辞·渔父》开始,逐渐形成的一种传统意象。诗词中都有,如王维《酬张少府》诗云“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即是。直至清代,孔尚任写明朝亡国之痛的《桃花扇》,也还把渔樵晚唱作为全剧的尾声余韵。此词的结尾,正利用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寂寞悲凉的情绪,同时又因以景语代替叙事抒情,而能收到宕出远神的艺术效果。
陈与义(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居士,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唐时避乱入蜀,至其曾祖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宋政和间,为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南渡后,历兵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参知政事,以疾辞归,卒于湖州。为江西诗派主将之一,词虽不多,但语意超绝。有《简斋集》,附《无住词》十八首。 唐宋词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