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中原争霸最终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力游戏:简明春秋战国史(套装共2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吴越恩仇记
当初吴国攻入郢都的时候,越王允常趁机在后方偷袭,进攻吴国本土。这件事成为吴国被迫撤军的原因之一。阖闾肆无忌惮地欺凌越人,终于遭到了报应。
吴国当然不肯罢休,在又一次打败楚国,迫使楚国迁都以后,他们再次把矛头对准越国,准备报仇。
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允常过世,他的儿子勾践继位。吴国不顾“礼不伐丧”的规定,由阖闾亲自领军攻打越国,发起了第二次槜李之战。
吴军的实力远远超过越军,越军派出敢死队几次冲锋,都没能冲破吴军的阵营。越人被逼急了,使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撒手锏——他们派一群戴罪的士兵出场,排成三排,走到吴军前面,大呼小叫,然后集体自刎。
吴国士兵被这个场面吓傻了,一时间不知所措。越军趁机发起冲锋,一举冲散了吴国的阵形。
在混战中,吴王阖闾被人斩掉了脚趾头;吴军群龙无首,登时大乱,被越人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越国人靠这种惨烈的方式奇迹般地打败了强大的吴军。
阖闾不久以后就死在了败逃的路上。这次意外失败使得巅峰期的吴国遭遇到重大挫折,也让吴越两国结下了死仇,两国从此不可能再共存于世。
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继续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吴国的军事实力,准备报仇。传说他让下人站在王宫的天井里,每次他从那边经过,下人就对他喊道:“夫差,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大仇了吗?”他则含泪肃立答道:“绝不敢忘!”
如此连续两年,夫差终于做好了战争准备,决定再次对越国开战。
但刚继位的勾践同样年轻气盛。他听说吴国将要来攻打的消息,不顾范蠡(lǐ)等人“兵者乃凶器”的劝告,决定先发制人,抢先对吴国开战。
夫差立即点起全国兵马应战,兵力甚至超过十几年前阖闾攻打楚国的时候。
两个年轻的君王在夫椒山正面碰撞。吴国已经做了两年的准备,兵精粮足,尽管已经没有兵圣孙武的指挥(史书上没有记载孙武的结局,他从柏举之战以后就消失了),仍然打得越军丢盔卸甲,狼狈逃窜。最终,三万越军只剩下五千人勉强逃出。
吴军趁乱掩杀,一路打到会稽。越军被包围在会稽山上,眼看即将全军覆没。
勾践为自己的轻率举动后悔不已,但已经太迟了,这时候越国实际上已经灭国。范蠡劝谏勾践:“事到如今,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乞求他们原谅;如果还不行,那只能大王您亲自去吴国为奴了。”
勾践无可奈何,派出文种带上重礼去见夫差,请求投降。
吴越都有蛮夷气息,对战败的一方极其刻薄。文种跪在地上边磕头边前行,战战兢兢地求肯:“亡臣勾践派遣陪臣文种跪告执事大人,勾践请求入吴国为奴,妻子做大王侍妾。”
夫差本来想答应,身边的伍子胥劝谏道:“现在上天把越国赐给了吴国,请大王务必全歼敌军,不可留祸患。”夫差因此拒绝了越国的投降请求。
文种回去报告了情况,勾践目眦欲裂,咬牙含恨说道:“如此一来只能拼个鱼死网破了。孤王这就杀掉妻妾,焚尽宝物,亲自去与吴人决一死战。”
文种坚决阻拦道:“万万使不得。臣听说吴国太宰伯嚭生性贪婪,我们可以贿赂他,让他去说服吴王。”
勾践听了他的,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去贿赂伯噽。伯噽果然见钱眼开,去向夫差进谗言,大肆吹嘘接受越国劝降的种种好处。伍子胥仍然坚决反对。但夫差糊涂油蒙了心,竟然听信伯噽的话,同意越国的和谈请求,撤走了军队。
吴越两国明明已经是不共戴天的世仇,两国只能存下一个,夫差却自动放弃了永久除掉这个仇家的机会,这是给自己掘了一个大坑。可惜当时只有伍子胥看到了这一点。而伍子胥在夫差眼里已经是一个啰啰唆唆的怪老头,他反复念叨的那些话,对于夫差只有反效果。
只能说,夫差自己作死,谁也拦不住吧。
公元前四九二年夏天,勾践带着妻子和范蠡,从会稽出发,到吴国去当奴隶。
送行的队伍阻塞了道路,从会稽一直延伸到固陵。这是越国历史上最凄惨的一幕,人人悲泣,个个无言。勾践把国事托付给留下的大臣们,与大家把酒告别,在一片愁云惨雾中踏上了那段生死未卜的旅程。
越国还有复国的机会吗?上天会怎样安排?谁也不知道。“尽人事,听天命”,这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越王的奴隶生涯
勾践来到吴国,匍匐在夫差脚下,自称“东海贱臣”,愿为吴王做牛做马,肝脑涂地。
夫差把勾践夫妇发配去作养马的奴仆。他们带着范蠡,住在王宫旁边的一间石屋里。
由于是亡国之君,勾践的地位比一般的奴仆更加低贱,做事也更加小心谨慎。有一次夫差登上高台游览,远远地望见勾践夫妇在养马。只见两人都穿着奴隶的衣服,勾践割草,夫人递水、除粪、洒扫,忙累了以后跟范蠡三人坐在马粪旁边休息。虽然在这种情况下,三人仍然彬彬有礼,完全遵守夫妻、君臣的礼节。
看到这一幕,连夫差都有点不忍心了,当时就想赦免他们,但被伍子胥劝住了。
夫差也挺看重范蠡,曾经当着勾践的面劝范蠡归顺吴国。但范蠡坚决推辞,不惜留在勾践身边继续当奴隶。一旁的勾践则伏地痛哭流涕,舍不得范蠡走。夫差由此越发从心底尊敬这对君臣。
在夫差看来,越国君臣的贤良简直超出了他的想象,渐渐地动了恻隐之心。
但作为君王来说,这样的同情心是绝对不应该有的。伍子胥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不停地劝谏夫差,希望他杀掉越王君臣,永绝后患。伍子胥性格刚硬,说话比较直,因此多次冲撞夫差。夫差对他的不满也越来越深,逐渐感到无法忍受了。
而伯噽这种小人则什么事都顺着领导。他看出了夫差对勾践君臣的同情心,所以就故意逢迎,说勾践君臣的好话,又大赞夫差如何贤德,“以圣人之心,哀穷孤之士”。夫差听了以后十分受用。
勾践君臣没日没夜地干苦力活,任劳任怨,没有一句怨言。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他们终于等到一个机会,放了一个大招。
当时夫差生病了,三个月都没好,范蠡算了一卦,说他的病不久之后就能好,然后给勾践献上一条计策。
勾践去求见夫差,说自己可以通过尝病人的大便了解病情,说完,亲自从粪桶取了夫差的大便来尝了一口,然后跪拜说:大王的病不妨事,不久以后自会痊愈。夫差被他的“忠心”震撼到了,对他彻底失去了戒备之心。
后来到了勾践预测的日子,夫差的病果然痊愈了。他非常感动,发布命令:立即赦免勾践君臣的罪行,释放他们回国,并且封赏百里的土地让他们居住。
勾践君臣为奴三年之后,终于等到了获释的机会。这是他们受尽苦难换来的结果,皇天不负有心人。越国的国运自此逆转!
伍子胥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自己也是忍辱负重最终翻盘的人,勾践的这些把戏瞒不过他的眼睛。他面见夫差,怒不可遏,强行要求夫差收回成命。但夫差对这个倔强的怪老头早已忍无可忍,他那些唠叨,夫差一句都不想听,只想让他赶快闭嘴。
对于夫差来说,越国已经被彻底打服,就算让他们复国,他们也只是自己的小弟而已,不必担心。他的目光,早已瞄准了北方。他要向北挺进,称霸中原,真正实现祖先们的梦想。
驱逐范氏、中行氏
这种想法其实有一定道理,吴国当时确实迎来了称霸中原的机会。
这时的晋国,内部暗流涌动,六卿之间已经撕破脸,公然开打。国际形势也对晋国严重不利。齐景公联合一众小国,组成反晋同盟,联手遏制晋国。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要从当初韩宣子执政说起。
赵氏孤儿赵武死后,韩宣子继任为正卿。但他是个心术不正的小人,只忙着保护自己的家族利益,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在他执政的二十多年里,韩氏迅速壮大,国家却基本处于空转状态,只能说勉强维持霸业。
韩宣子末期,公元前五一四年,晋国爆发祁杨之难。晋顷公跟六卿家族联手灭掉祁氏和羊舌氏,瓜分了这两个家族的田产。晋国公族势力因此彻底凋零,六卿完全把持了政权。
韩宣子过后,魏献子执政。
这时候六卿家族已经渐渐地分成了两派,韩、赵、魏、智成一派,而范氏跟中行氏结盟。在瓜分祁氏、羊舌氏两家田产的时候魏献子就公然打压范氏、中行氏两家,之后更是明争暗斗不断。
公元前五〇九年,魏献子在打猎回来的路上暴病身亡。范献子夺得了政权,马上就找借口打压魏氏,甚至公然削减魏献子的葬礼规格,强制以大夫的规格安葬了他。
范献子目光短浅,贪得无厌,他执政的短短四年间就把晋国搞得乌烟瘴气。其间最重大的事件是十八国诸侯会盟的召陵之会。这次会议本来是晋国打击楚国的绝佳机会,但中行寅向蔡昭侯索要贿赂不成,怀恨在心,跟范献子合谋抛弃了蔡国,也失掉了天下诸侯的拥护。
齐景公看到了机会,把晋国原来的小弟们拉拢过来,共同挑战晋国的霸权,使晋国的国际地位遭受重大打击。
晋国国内,两大派别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激烈,终于在范献子过世之后彻底爆发出来。
公元前四九七年,晋国两大势力发生大规模冲突。
那时候执政的是智文子,他的副手是赵简子。这两人曾经亲自带兵干掉王子朝集团,都是一等一的狠人。
当时邯郸的大夫是赵穿的后人赵午——他们家族好像总是晋国动乱的根源——论辈分,他算是赵简子的远房叔叔(另一种说法认为两人平辈)。
三年前,赵简子曾经攻打卫国;卫国只好进贡了五百户人家给晋国,赵简子把他们安置在邯郸。现在赵简子想把这些人迁到自己的晋阳去,用来壮大自己的势力,于是就向赵午提出这个要求。
但邯郸那边的人却觉得卫国是把这些人献给他们的,现在把这些人交给赵简子,肯定会得罪卫国。于是就想出一个损招:他们先发兵去攻打齐国,然后齐国肯定会来报仇;他们就假装说害怕齐国,被迫把这五百家迁到晋阳去避难,这样就不会得罪卫国了。
但不知什么原因,赵简子却没明白邯郸那边的意思,看到他们迟迟不肯迁移五百户人家,以为他们抗命不从。赵简子大怒,当即把赵午叫到晋阳关了起来。
赵午手下人去探望他,又为了不肯解佩剑跟赵简子的人吵了起来。赵简子更加暴跳如雷,派人直接撂给邯郸人一句话:“我这边把赵午杀了,你们再立一个族长,随便谁都行。”
随着赵午人头落地,邯郸那边彻底怒了。大家都是赵氏的人,你赵简子竟然嚣张到这种程度,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赵午的家族立即发起叛乱,据守邯郸,跟赵简子对抗。
赵午是中行寅的外甥,而中行寅又是范昭子的女婿。范氏和中行氏听说了邯郸那边的情况,都表示同情,公开派兵支持他们。而韩、魏、智三家则支持赵简子,并且晋定公也站在赵简子这边。双方积累多年的矛盾终于爆发!
赵简子跟邯郸氏的矛盾最终演变成了六卿两大派别的内战,双方都全副武装上阵。最终赵简子一方因为有国君的支持,打败了范氏和中行氏,后者被迫逃到了朝歌。
韩、赵、魏、智的军队立即包围朝歌,震动国际社会。齐、鲁、卫联合起来救朝歌,随后,郑国、周王室和狄人也加入,共同支持范氏、中行氏两家。晋国的内部矛盾终于演变成了国际联军跟晋国的大战。
双方围绕朝歌展开激烈的攻防战,打了六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四九〇年,朝歌终于失守。中行寅和范昭子被迫逃往齐国,范氏和中行氏在晋国国内的势力也遭到彻底的清洗,两大家族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在的晋国只属于韩、赵、魏、智四大家族,晋国再没有人可以对抗他们了。晋定公将为自己的错误决策付出惨重的代价!
卧薪尝胆
再说吴国那边,夫差认为越国已经被降服了,就把目光对准了北方。不远处的齐国这几年正嚣张得很,一度想跟晋国争中原老大的位子。中原两大国的对抗刺激了夫差争霸的欲望,他在跃跃欲试地等待机会。
公元前四九〇年,齐景公病故。由于景公没有嫡子,田氏趁机作乱,派兵打败了景公的托孤重臣,杀掉刚刚登基的齐晏孺子,拥立齐悼公即位。齐国国政从此被田氏所掌控。
夫差看到齐国内乱爆发,国力衰落,果断派兵北上争霸。他先攻打陈国(孔子看到陈国战乱不断,只好离开),然后又打鲁国。鲁国只好臣服,跟吴国签订了盟约,从此沦为吴国的附庸。
吴国的注意力在北方,这就给了越国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从吴国回来以后,勾践就开始紧锣密鼓地恢复越国的实力,为以后报仇做准备。
他不是打掉牙齿和血吞的人,他也曾是年轻气盛的君王,爱冲动、有闯劲。当初听说夫差要来打他,他立即点起全国军马抢先去打夫差。其实他的暴虐程度远远超越夫差。
只不过那场失败把一切都改变了。这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挨了重重一击,被迫把所有的戾气都收敛起来,装作低眉顺眼的样子,去给那个他恨极了的仇人当奴隶。
他所有的轻狂、所有的傲慢、所有的暴戾都被紧紧地压在心脏的最中央,被压成了一种他自己都不敢去触碰的奇异物质。从那时起,他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特别狠。是的,他不需要其他的任何感情,只需要一
样——狠。
民间传说,他在宫内给自己准备了一堆厚厚的柴草,每天枕着兵器睡在上面。他喜欢那种冰冷坚硬的感觉,那种让人颤抖的凉意,那种包裹住全身的、无法摆脱的刺痛,都会让他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
他的卧室里面还挂了一枚苦胆,抬头就会看见,他每天都忍不住要去舔几口。他喜欢那种苦涩的感觉,那种从舌尖渗入心底的凉凉的苦涩,让他感到莫名的刺激。多么美妙啊!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种感觉。
勾践很幸运地拥有范蠡和文种两个忠心耿耿的贤臣。这两人都是不世出的奇才,放眼天下也罕有匹敌。在勾践的带领下,两人合伙发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兴国强军运动。
据说,文种向勾践献上七条消灭吴国的计策,勾践只执行了其中三条就灭亡了吴国。这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可以看出,勾践君臣把灭吴作为基本国策在执行,可谓殚精竭虑。
对越国来说,他们首要的任务是继续麻痹夫差,为对越国的战争准备争取时间。
所以他们对吴国继续保持卑躬屈膝的姿态,不停地进献各种礼物。
夫差要修宫殿,勾践立即派三千名木工进山伐木,将名贵木材贡给吴国。夫差用这些木材修筑楼台,用了五年才建成,耗费大量财力,民众怨声载道。
听说夫差喜欢穿葛布做的衣服,勾践便命令全国男女进山采葛,女工日夜劳作,织成十万匹葛布献给夫差。
当然,夫差也喜欢美色,所以勾践让人遍访全国山野,在苎(zhù)萝山中找到绝世美女西施和郑旦,教会她们各种礼仪,然后进献给夫差。西施有沉鱼落雁之貌,很快得到夫差的专宠,成为越国最大的间谍。
勾践小心谨慎地侍奉夫差,甚至连新建国都的时候,都故意把城墙在西北方向留一个口子,以表示不敢防范吴国。
夫差被这些精心策划的手段迷惑了,完全忽视了越国国力的增长。
在国内,勾践竭尽全力发展经济,笼络人心。
他与夫人亲自跟百姓一起劳作,没有一天休息。他生活极端简朴,“食不加肉,衣不重彩”,而民众的税赋却很轻。他亲自过问民众的疾苦,有人生病或者家有丧事的,他都会去慰问。通过这种种的努力加作秀,他在国内和国际都树立了“贤君”的名声,越国的民心被完全凝聚起来了。
勾践君臣通过这一系列政策,使越国从战争创伤中渐渐恢复过来,社会生机勃勃,一派繁荣景象。
当夫差在四处征战寻找“霸主”快感的时候,越人却在低头默默地劳作。当初伍子胥预言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情形正在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但即使这样,要扳倒吴国仍然差很远。越国怕引起吴国的警惕,这几年全力发展经济,军备上并没有太大的投入。
勾践振兴越国七年之后,曾想试着挑战吴国。大臣逢同阻止说:“千万不可!我们的军力跟吴国仍然差很远。现在吴国正在争夺中原霸权,跟齐、楚、晋等大国都有矛盾,我们应该先跟这些大国拉拢关系,让他们先跟吴国打起来,这样我们才有机可乘。”
勾践听了他的,便有意结好齐、晋等大国,耐心等待吴国跟他们的冲突爆发。
王图霸业梦一场
公元前四八五年,吴、鲁、邾、郯四国联军攻打齐国,军队驻扎在
鄎(xī)地。这是一场小规模战争,可能是为了试探齐国的实力。
结果还没开打,齐国那边就传来大消息——齐悼公被弑,齐国主和派来向联军求和。
夫差一听这消息顿时激动了。按照国际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有大臣以下犯上弑君篡位,国际上的霸主可以兴兵讨伐。现在夫差自认为是“霸主”,齐国弑君不就是给他一个讨伐的借口吗?
夫差在军队营门外大哭三天,表示对于齐国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非常愤怒,将会兴兵为齐悼公讨回公道。
第二年,夫差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正好这时齐国为去年被打的事,正在打鲁国出气,夫差便以救援鲁国为借口,点起全国兵马,浩浩荡荡地杀向齐国。齐国也派出举国兵力应战。
这是春秋时代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双方投入的兵力都超过了十万。双方在艾陵相遇,吴军的超强战力再度发挥作用,齐军惨遭歼灭,全军覆没,所有辎重都被吴军俘获,高国两大家族的首领都沦为吴国的俘虏。
这一仗令中原各国心惊胆寒。吴国在灭楚之后再度显示出天下无敌的军事实力,天下霸主舍我其谁?
但这次胜利也使得夫差的自信心膨胀到无以复加,他开始挺近中原的核心地带,正式开启跟晋国争霸的序幕。小小的越国完全不在他的关注范围内了。
偏偏伍子胥那个“老匹夫”非常不识时务,不管什么时候都念叨着越国才是最大威胁,每次夫差要去打齐国,他都出来阻拦。这不是明确妨碍吴国称霸的计划吗?夫差越想越气。
艾陵之战过后,夫差把伍子胥找来,得意地问他:“你不是劝我不要打齐国吗?现在怎么说?”
伍子胥保持一贯的刚硬性格,昂着头说:“您现在高兴恐怕还太早。”
这本来还是在劝夫差防范越国,但在夫差听来却蛮不是味儿,不禁勃然大怒,严厉斥责伍子胥。伍子胥气得想自杀,被人拦了下来。
这时候正好越国使者到了,说越国今年饥荒严重,求吴国借一些粮食渡过难关。
越国使者说得楚楚可怜,夫差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他们。不过这其实是文种的计策之一,借此来试探吴国对越国有没有防范。
伍子胥又出来阻拦,说越人不安好心,不能借给他们。
夫差暴怒,觉得伍子胥已经泯灭了基本的良知,而且不顾国君“仁义”的形象。这样的人留着有什么用?于是便动了杀心。
伯嚭也一直在夫差面前诋毁伍子胥。他看到这个情景,便向夫差建议,派伍子胥去齐国递交国书。齐国跟吴国已经是死仇,伍子胥去了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夫差听了他的建议,就派伍子胥去齐国。伍子胥知道自己的家族在吴国肯定不能长久了,于是趁出使的机会,把自己的儿子伍封带到齐国,托付给了鲍氏。伍封成为后来的王孙氏的先祖。
这是明目张胆的通敌卖国行为,伍子胥不可能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但他不是唯唯诺诺的迂腐书生,他是个杀伐决断的人,他忠君,但也要替自己考虑。既然君王不可辅佐,自己就先割断情义吧。
夫差知道这件事以后再也不能原谅他了,赐给伍子胥一柄属镂剑,命其自尽。
公元前四八四年,吴国最后的顶梁柱伍子胥自尽而亡。他临终留下遗言:“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放到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越人入吴都。”
吴国对越国的最后一道防线自此瓦解。
勾践听说以后大喜过望,命令全国整顿军备,等待机会随时开战。
公元前四八二年,夫差凭借对齐国的胜利,号令群雄,与晋定公还有中原小国的国君们在黄池相会。
这次会盟本质上是晋吴双方希望通过谈判的方式确定霸主之位。
这次会盟是吴国历史的巅峰。夫差挟着打败齐国的余威,又带着大批随从,威风凛凛,对于霸主之位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其实在他看来,这次会盟就是希望“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军事威慑迫使晋国低头;只要晋国服软,晋、齐、楚三强便都臣服在了吴国脚下,他这个“霸主”的名头就坐实了。
所以他带上军队主力,全副武装,顺水路北上到达黄池,只把老弱残兵留在国内。小小的黄池一时间刀枪林立,旌帜蔽天,俨然成了吴国的演武场。
到这时为止,夫差争霸中原的操作基本都是对的,效果也都相当令人满意,他只留下了一个漏洞。
勾践等待了十年的机会终于来到了!他让范蠡带兵到淮河,拦住可能从北方回来的吴军主力;自己带着早已准备好的五千精锐,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入完全没有设防的吴国,随后在泓水消灭了吴国仅剩的一点老弱残兵。
吴国人再也没有任何兵力可以抵抗他们。吴国所有的关卡都形同虚设,所有的大门都是敞开的,姑苏城瞬间便被铺天盖地的越军所淹没,甚至没能发出一声喊叫。天下第一强国的都城便这样沦陷了。
他们直接攻入吴王宫,杀死吴国太子;随后烧杀劫掠,肆意发泄这么多年积累的仇恨。
虽然精心准备了十年,可越国真实的实力还是比吴国差得远,区区五千人都不够吴军塞牙缝。这一次偷袭得手是春秋历史上最大的意外,连勾践自己都觉得出奇的顺利,竟然一招就戳中了吴国的死穴。
黄池那边的会盟还在继续,晋吴两国正在为歃血的时候谁先谁后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听到后方传来的战报,夫差心里如坠冰窟,感到整个世界都沉沦了。
但戏还得继续演下去,要是让与会的诸侯们知道了姑苏陷落的消息,不仅“霸主”之位争不到,晋定公一翻脸,他夫差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问题。
所以夫差杀死所有信使,压下了后方源源不断的告急文书,继续装模作样地跟晋国争论;最后“很不情愿”地让晋定公先歃血,自己勉强占了一个老二的位置。
冗长而乏味的黄池会盟终于结束了。夫差甚至来不及假装热情地跟大家告别,便带领军队急匆匆地赶回了吴国。
等待他们的是一片已经陷落的国土,长途奔袭的吴军也无法再打一场规模浩大的攻城战。夫差只好咽下苦水,低声下气地向勾践求和。
勾践知道,以自己的实力真打起来还是会吃亏,所以立即答应了夫差的求和,撤走了军队。
但吴国本土已经残破不堪,经济实力大幅削弱,防御工事也严重受损,军心涣散,对越国的军事优势已经不存在了。
勾践知道灭吴时机还不成熟,继续等待机会。
四年之后,吴国遭遇饥荒,越国再度发难,倾尽全国军力,与吴军在笠泽隔江对峙。
吴国前几年在齐鲁战场上已经消耗了很多精锐之师,去年又刚刚被楚国打过,兵力还没恢复;国际上,齐、楚、晋、越四大国都是他们的死对头。面对气势磅礴的越国大军,他们已经是有心无力。
勾践把军队分为左、中、右三军,让左、右两军偷偷潜伏在笠泽江的上游和下游,趁着夜色朦胧,擂鼓大喊着渡江,把吴军的主力吸引了过去。然后越军的主力在中路渡江,一举攻入吴军大本营,获得大胜。
吴军惨败以后,退守姑苏城,大片国土被越国占领。吴越两国的实力对比已经彻底逆转。
勾践又让军队休息了三年。公元前四七五年,越国第三次发起对吴国的战略总攻。
吴军困守姑苏城。越军围而不攻,连续围城三年,吴国八次派人求和都被勾践拒绝,最后越军甚至在姑苏城郊外筑起新城,摆出长期住下来的架势。姑苏城内的守军终于崩溃。
越军长驱直入,一路横扫。最后,吴国只剩下夫差和一些亲信随从被包围在了山上。
二十年前的一幕重演了,不过双方的位置却倒了过来,现在轮到夫差求勾践了。
吴国使者一路跪行到勾践面前,献上求降书。勾践听了范蠡的劝谏,拒绝了吴国使者的求肯,只让吴国使者回去告诉夫差:“孤王可以饶他一命,以后把他安置在甬东,给他百户人家。”
在勾践这种人手下当俘虏会有怎样的命运?实在不敢想象。夫差只能回复道:“我老了,不能侍奉你!”随后自缢身亡,立国七百年的吴国就此灭国。
自尽前,夫差嘱托手下人,把他的脸蒙上,因为他在地下没脸去见伍子胥。
但现在后悔有什么用呢?他带领吴国建立了伟大的功业,一度离天下霸主一步之遥;仅仅在对待越国的态度上犯了错,就导致了身死国灭的下场,而这一切的关键都在于没有听信伍子胥的劝告。
这时候齐、楚、晋几大国都被内部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国际上没有真正的强国,因此勾践的越国迅速取代了吴国的位置。
消灭吴国后,勾践立即带兵北上,到徐州会盟天下诸侯。会上,他被各诸侯尊为霸主,并且受到周天子册封。励精图治二十年之后,勾践终于把越国带上了顶峰,成为众人景仰的天下第一强国。
但越国终究是新崛起的蛮夷之邦,经济落后,人才匮乏。勾践本人疑心病又特别重,灭吴之后不久就赐死文种,范蠡也已经在这之前逃走(也有可能是被勾践杀的)。越国再也找不出可以维持霸业的人才了。
八年以后,勾践病逝,越国的霸业如同昙花一现,转眼凋零。
从巫臣传授吴国人中原战法起,吴越两个蛮夷之地的小国就被中原大国们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来。吴越分别接过晋楚两个强国的衣钵,代替他们作战。
最后,经过了一百年大大小小的战争以后,两个曾经的小国又共同归于沉寂,只留下一百年的痛苦和荣耀让后人评说。
不知道他们是否后悔了?当初巫臣带给他们的,到底是先进的科技,还是一剂甜蜜的毒药?如果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他们是否根本不会接受巫臣的帮助,而继续过着田园诗的生活呢?
吴越争霸大戏落幕的同时,中原核心大国晋国正在上演另一出大戏。这出戏将会彻底扭转国际局势,甚至改变今后几百年华夏的命运。
三家分晋,战国来临
范氏和中行氏被赶走以后,晋国四卿之间似乎又恢复了和谐共处的局面。
公元前四七六年,赵简子病逝,智氏的宗主智伯瑶接任正卿的职位,智氏开始迎来大的发展机遇。
智伯瑶是个比较有责任心的执政官,他掌权以后,一心恢复晋国的国际地位。为此,他不断地对外用兵,先后攻打齐国、郑国,又出各种计策想灭掉卫国。这一连串的行动,使得晋国在国际上有了重新振作的迹象。
但晋国最大的问题还是四卿之间互相掣肘,分散了国力。其实晋国这些年来的正卿们,他们的才能都是相当突出的。特别是赵简子,他完全有霸主风范。但他们都被卿族之间的扯皮所拖累,无法尽情实施自己的战略,这才让晋国越来越沉沦。
随着执政的时间越来越长,智伯瑶越发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想尽办法要解决这个大麻烦,所以需要把其他三家团结起来,共同行动。
当时韩、赵、魏三家的宗主是: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其中才干最突出的是赵襄子。
赵襄子本名赵无恤,是赵简子的小妾所生。按理他是没资格继承赵氏宗主之位的。
据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远远超过其他兄弟们。看相的人看了赵家兄弟以后,就说只有赵无恤才是真正的大将之才。
父亲赵简子想考验他们,就发给每个人一块竹简,上面刻着一些训诫的话,要他们认真背诵,并说三年以后要考。三年之后,赵简子把他们找来考察。结果其他人都背不出竹简上的话,有的甚至连竹简都丢失了;只有赵无恤能把上面的文字原原本本地背出来,因此受到了父亲的嘉奖。
后来赵简子又考验他们,对他们说:“我在常山上藏了一处宝藏,你们都去找,看谁先找到。”常山在晋国和代国之间。几个儿子一起去山上转了很久,翻遍了每一个角落,可是大家都没找到所谓的宝藏,只好一起空着手回去。
赵简子问他们找的情况。别人都唯唯诺诺地说不清楚,只有赵无恤灵机一动,说:“我找到宝藏了——凭借常山之险,可以灭代国。”赵简子顿时对他刮目相看。
最后,赵简子终于放弃了嫡子伯鲁,而把赵氏宗主之位传给了赵无恤,也就是赵襄子。
后来赵襄子果然用毒计灭了代国,把代国领土全部吞并为赵氏的地盘。赵襄子的姐姐是代王的夫人,代国被灭以后,她用簪子自刺身亡。无情灭代,可见赵襄子之狠毒。
如此诡计多端又心狠手辣的人物,注定是不会屈居人下的。年轻气盛的赵襄子处处跟智伯瑶不对路,各种小摩擦不断。
当初打郑国的时候,两人就曾经吵起来。
当时晋军打到了郑国城下,智伯瑶是统帅,命令赵襄子带着他自己的兵马攻城。赵襄子为了保存实力,当即抗命不从。智伯瑶大怒,骂他:“你相貌丑陋又胆小自私,赵氏怎么选了你这种人当宗主?”赵襄子回答:“我懂得隐忍,这样对赵氏没什么害处吧?”
这次攻打郑国最终因为将佐不和没能获胜。这种情况正是智伯瑶要竭力避免的,所以对于赵襄子这个刺头,他心里非常厌恶。
后来又一次打郑国,大军驻扎到前线,智伯瑶举办宴会,拉着大家饮酒取乐。智伯瑶醉醺醺地向大家劝酒,众人都不敢不喝;偏偏赵襄子一个人不顺从,不肯喝。智伯瑶无名火起,趁着酒性,抓起杯子就砸到赵襄子脸上,砸得他鲜血直流。赵氏的军士们当即拔刀相向,想宰了智伯瑶。赵襄子拦住他们说:“国君之所以任用我,是因为我能忍辱负重。”这件事情才算过去了。
赵襄子跟智伯瑶的矛盾日积月累。双方心里都有气,不肯合作也是正常的。
公元前四五五年,智伯瑶忽然向韩、赵、魏三家提出:“现在国家萎靡不振,主要原因是国君的力量日益被削弱。为了重新振兴晋国,我提议,我们每家都交出一百里土地和人口给国家。我自己带头,先捐了。”
智伯瑶这个提议的动机很难说,有可能真是为了晋国的利益,也有可能是为了打击韩、赵、魏三家。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提议肯定是受到晋出公欢迎的。
韩、魏两家各怀鬼胎,都指望别人去应对智氏,自己作旁观者。所以虽然他们很不情愿,但都把土地交出来了。
轮到赵氏的时候,赵襄子一口回绝:“让我交土地?没门!”
智伯瑶彻底暴怒,他这些年来所有的政策都被赵襄子抵制,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亲自挂帅,拉上智、韩、魏三家兵力,共同围攻赵氏。晋国内战再度爆发!
赵襄子见到事态严重,赵氏一家肯定抵不住三家的进攻,只好退到晋阳据守。
晋阳城是当年赵简子替儿子选好的大本营,异常坚固,三家连续围城两年都没能打下来。城内粮食早已吃完,民众“悬釜而炊,易子而食”,但依然坚决支持赵氏,同仇敌忾地抵抗敌人的进攻。
智伯瑶在城外巡视,发现晋阳地势低洼,旁边就是汹涌的汾水,于是想出了掘开河堤,用洪水漫灌晋阳的毒招。
他派出士兵去挖掘沟渠,把河水导向晋阳。当时正值雨季,洪水排山倒海地冲向晋阳城,整座城市瞬间变成泽国,民众都只能到房顶上躲避。城内防御工事彻底崩溃,晋阳终于要被攻破了!
智伯瑶看着滔滔的洪水,得意非常,对身边的韩康子和魏桓子说:“你们看,晋阳就快完了。原来洪水也能消灭一个国家啊!哈哈哈!”
不料这句话却提醒了韩康子和魏桓子,他们的安邑和平阳旁边也有大河,不也是很容易被洪水攻克的吗?智伯瑶掌握了这一招,要灭他们是不是也很轻松呢?
韩魏两家本来就是见风转舵的人物,并没有真心跟着智伯瑶,这一下,心里便一直在嘀咕。
晋阳城内,赵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无路可退。赵襄子派张孟谈深夜潜出城去,找韩魏两家谈判,希望他们两家回心转意,跟自己共同攻打智氏——虽然希望渺茫,但也只有拼了。
赵氏万万没想到,韩康子和魏桓子一听说他的计划,当即就同意了。三家决定,共同消灭智氏。一次改变历史的背叛就此出现!
韩魏两家的士兵趁着夜色摸上河堤,杀了智氏的士兵,然后连夜挖掘沟渠,把河水引向了智氏军营。
夜色朦胧,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滔天巨浪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智氏大军,睡梦中的智氏士兵们顿时被冲得七零八落。
喊杀声震耳欲聋,韩魏两家的军队驾着小船从四面八方杀了出来,城内赵氏的军队也出来接应。三家合力,铺天盖地地杀向智氏。
智氏完全没想到盟友会如此迅速地倒戈,被杀得措手不及。士兵们被洪水冲走一大半,剩下的被三家的军队联手追砍,他们就算有再大的能耐也无力回天了。
智氏的军队全军覆没。这是一场恐怖的大屠杀,惨烈无比。晋国最大的家族——智氏就此被灭族,智伯瑶的头骨甚至被做成酒器,智氏的土地也被三家瓜分。
而赵氏则浴火重生,从此与韩魏共同主宰了晋国的命运。
绛城的晋出公听说了这场惊天变乱,狂怒不已。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可怖的事实——公卿家族之间的每一次兼并,都在把晋国推向深渊。晋国之前的历代国君虽然可能发现了这个事实,但他们不敢说也没有机会说出来。而现在,这个过程已经无法逆转了!
绝望中的晋出公发起最后一击。他向齐鲁两国借兵,去讨伐韩、赵、魏。羽翼已丰的韩、赵、魏三家,直接派兵应战。出公大败,被赶出晋国,最终死在了齐国。
三家拥立晋哀公做傀儡君王。从此以后,晋国名存实亡,韩、赵、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三家分晋”之程。
飘扬着诗书礼乐的、文质彬彬的春秋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各国诸侯在心惊胆战中迎来了下一个时代——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斥着血腥与杀戮的,被刀剑和战火包围的战国时代!
——请看第二部《战国:七雄博弈》 权力游戏:简明春秋战国史(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