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感觉你精明能干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请给我一分钟:向公众展示最好的自己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如何让人感觉你精明能干将约会时间精确到分
有的人整天说:“忙死了”;以为会给人能干的印象,其实不然。
倒不如与人约会时,将时间定在几点几分比“几点整”或“几点半”更能给人精明能干的印象。因为忙碌而有效率的人多半很会利用时间,所以和人约定时,刻意选定有零散的时间,能树立自己没有一刻停歇,十分能干的印象。
反过来,若和人约定“几点左右”这种模糊的时间,不仅给人做事马虎的印象,甚至尚未谋面,对方就已经讨厌你了。
在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先说明自己的意见范围。
说话清晰,可以让人觉得“头脑好”,这一道理相信大家都同意。但如何说才能口齿清晰呢?
最好的方法,是一开始就将今天所要讲的话有哪几大项,以及每一项的内容又如何等先说清楚!
为什么要先做上述的报告呢?由于人类是一种喜欢推理的动物,因此一旦事先表明了大概的内容,听众就可以一边听讲,一边进行下一步骤要说什么的推测,并且由于有了某些心理上的准备,他们对讲演内容的吸收也会特别快。
换句话说,事先简单地说明将要讲演的内容,由于听众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心理准备,因此就算讲演的人偶尔口齿不清,也不会影响到听众的感受,因此可以让他们产生“此人头脑不错”的印象。
挺直腰杆坐
从心理学上的观点来看,驼背的人多个性内向、防御性强,不擅长交际。
驼背的人看上去缺乏朝气。尤其坐在椅子上与人谈话,弯腰驼背会使人觉得缺乏自信,畏缩怯懦。相反的,若脊背笔直,不但会让人觉得生气勃勃,还会给人端正能干的好印象。在商谈、面试等重要场合,一定要挺直腰杆,这对自我表现有极大的帮助。
说话简洁有力
有一个研究报告指出:在一篇文章当中,句子愈短愈容易使人理解。
实际上句子简短,不仅容易使人明白意思而且能给人一种顺畅、节奏明快的感觉。
你若说话的语句常用这个这个,或者啊,啊等拖拖拉拉的词语,听者会感到烦燥,而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另外,你若嘟嘟囔囔,甚至自己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会使人怀疑你脑筋是否有问题,而给人一种拖泥带水的印象。
说话和写字一样,该断就断,少用连接词,会使听者感觉明朗而有理,给人精明能干的印象。
每次都能将意见归纳成三大项,别人就会对你的归纳能力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们对于“三”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三”往往可以带给人们一种安全感。
具有说服力的人,往往善于利用“三”的战术。有位商社的副社长士光敏夫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对于任何问题的答复都是“这个问题有三个答案”,并且在发表问题时也都将问题归纳成三大项。这样不但问题被整理得容易理解,对于整个问题的探讨也颇有助益。
反过来说,若将问题的答案仅仅限定为一项,则容易使人有一种武断的感觉,如限定为二项则又易使人有左右摇摆不定的印象。
事实上,演讲的人若能将问题归纳成三大项,则在进行演讲的时候也将会顺利得多!
任何话都尽量在3分钟以内说完,也是表现“自己头脑好”的诀窍。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类似“3分钟讲演术”以及“3分钟自我介绍”的书,事实上“3分钟”对我们而言,的确具有特殊的作用。通常一般人讲3分钟的内容,是不用看稿可以侃侃而谈的极限。
据有人以前在广播电台主持每天2分50秒的迷你节目的经验,发现这一时间正好可以不多不少地讲完一个主题。我的结论是,以一般谈话的内容而言,1分钟太短5分钟又太长!
为什么?事实上3分钟是人类表达自己意见的最适当时间。任何谈话只要有3分钟,就可以表达得清清楚楚。超过此一时间所说的话,很可能就是废话了!
说话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听众有良好的感受。世界上没有任何事会比内容贫瘠的话,更令人觉得无聊的了。因此与其多说废话,倒不如将说话的内容,精简在3分钟以内说完,反而更容易让听众所接受,并且听众还会对讲演者产生“此人头脑不错”的印象。
凡事考虑周到,想到最坏的结果。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定有一位汽车推销员,他每月销售业绩是30部汽车,但本月份他只销售了10部汽车。如果,事先他已向上司报告说:“这个月由于其他车厂推出新型车,因此预测自己本月份只能卖出四五部汽车”,如今卖出了10部汽车的这一事实,看起来就不再是一项缺憾而是一项突破了。
但若他事先向上司表示“虽然这个月份其他车厂推出了新型车,但我至少可以卖出十四五部汽车”,则售出十部汽车的这项事实,就会被认为是一项“失败”!
平常说话时偶尔加入一两个专业名词,可以使人感觉你有深度。
当我们坐在车上或咖啡厅里,听到旁边有人说外国话或专业名词时,我们的目光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去注视他们。
这种现象就是记忆心理学上所谓的“凝离效果”。例如我们若将一个特殊符号放在一大堆数字当中,则这个特别符号一定会特别醒目,这就是所谓的“凝离效果”。
所以当你追求女朋友的时候,如果常在谈话中加入一些外语,则对方往往会觉得有学问。一旦感觉他有学问,对于这个人谈话的内容就会格外注意。
反过来说,若总用这种方法,则不但“凝离效果”会越来越淡,并且反倒会使对方感觉谈话的人肤浅甚至卖弄!如此不但达不到表现自己有学问的目的,反而会给对方留下坏印象。因此,得适可而止。
若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可以尝试以名言或谚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时我们想拒绝一件事,往往会由于某些因素,使我们无法很干脆地拒绝,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又树立了另一个敌人!
此时我们就必须找借口来拒绝了。但若所找的借口又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时,虽然对方因此接受了我们的拒绝,但另一方面他同时也会感觉到直接被人拒绝的愤怒。
那么如何才能既不伤感情又达到拒绝的目的呢?通常,若要真正地做到两全其美,是相当困难的。这里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你不妨试一试,那就是翻一翻历史,找一找历史名人们说过的话,是否有适合自己目前处境的名言。若有,则我们可借该名人的话,向对方表达自己想表示的意思。例如我们可以用“孔子曾说……”的方式来表达(暗示)自己目前的心境。这样一来,对方的感受往往也不会再那么强烈,而我们想拒绝的目的就达到了。
此外,引用名言或谚语,往往也可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威光暗示”效果。
叙述数字时若能将个位数也表示清楚,可以提高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感。
试想,如果我们听到对方把小数点以下的数字,都清清楚楚地说出来,我们有什么感觉?是否会认为对方的记忆力惊人?通常有些人之所以被尊为“超人”,就是因为他们肯下功夫,将小数点后的数字都记起来的缘故。
其实牢记数字,往往还能让听讲的人产生信赖感。例如有一位杂货店的老板到银行申请贷款时,他要求银行借他91万元。银行的经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何不干脆借100万元,结果这位老板很坚决地表示,他贷款的金额经过他仔细计算过,确实只须借91万元,因此他只要借91万元即可,银行经理听到后觉得他非常可靠,于是立刻批准了他的贷款。
对于畅销书就算没读过,别人提到时也要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一旦丧失了时代感,就不可能会有任何进步。事实上,在各种变化都很激烈的时代,“时代感”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
为了达到具有时代感的目的,我们必须对流行语、广告词、电视的热门节目、各种周刊、杂志以及畅销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虽然许多流行现象并没有太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由于它们是一种社会的时尚,因此我们也不能轻易地否定他们。
虽然有人认为,只读畅销书的人没什么水平,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我们姑且不论它的内容如何,只要由它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一二百万的读者这一事实来看,就可以知道这实在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时尚。
因此,虽然我们不见得一定要读完所有的畅销书,但在报纸杂志上看到介绍畅销书的文章我们不妨看一看,对于我们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原因是我们很可能在许多聊天的场合,听到其他的人以目前畅销书内容来作为话题。若自己连书名、作者都不清楚,试想别人对你的印象将会如何?
畅销书明显地反应了一个时代的各种事物,因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从为何现在这本书会变成畅销书的立场,来对畅销书进行研究。
文章中千万别出现错字或漏字。
文章的好坏、有趣与否,往往会因读者兴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评价。不过文章中若有错字、漏字,则相信对任何人都会留下恶劣的印象。
在极端的情况下,一篇好文章很可能会因为一个错字或漏字而被否定了。其实许多错误往往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发现的,但若不加以注意就马虎地交出去,往往会给人不够细心的感觉。
另外,通常错字、漏字太多的文章,往往还会让人对它的内容是否正确也产生怀疑。每一篇文章风格各异,它代表了作者的一切,并且还将广为流传,因此在写文章时,就必须特别小心了。
就算字不漂亮,只要工整让人容易阅读,也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最感到头痛的就是学生写的字既脏又乱!所谓的脏与乱并不是指字写得漂亮与否,而是指他们往往会将写错的字直接涂掉。
其实就算字写得不够漂亮,也应该可以写出容易让人阅读的字体。如果字容易阅读,阅读的速度也会相对提高,阅读心情就会愉快,对写这篇文章的人自然会产生好印象。
当我们看一篇错(漏)字连篇的文章时,对于写这篇文章的人,在写这篇文章时是否仔细思考过,往往会产生怀疑。
如果你是位有名的大作家,或许写的字潦草一点还会被人接受,但一般人就没有这种“特权”了!例如一位经常写字潦草的职员,很可能会因此而被公司解雇。因为上司实在没那么多时间,逐字慢慢地阅读那些写得潦草又错字、漏字百出的报告。
和人一起吃饭时,若一直举棋不定,不能决定自己要吃什么,会给人留下判断力不足的印象。
有些人在与人一起到餐厅用餐时,常常无法决定自己要吃的东西。另外,有些人还会在好不容易决定自己要吃的东西后,又要求取消而另外再更换其他的东西。此时,如果是女孩子,旁人还可以容忍,但若是男人如此,则会给人留下判断力不足的坏印象,并且还会被人瞧不起。
因为这样的表现会给人一种优柔寡断的印象。虽然有人或许会说,只不过是无法决定自己想吃什么,怎么会被人认为优柔寡断?根本就是小事一桩!但若换个角度来看,就因为是小事,才必须更加注意!
倘若我们要作一个与自己或公司未来命运有关的重大决定时,任何人都不可能立刻决定。就算看似立刻决定,那也是由于他平时就已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早就胸有成竹。
不过对于决定自己要吃什么,相信任何人都应该能在短时间内决定。若连吃什么这种决定都要想来想去,不能立刻下决定,则别人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若让他决定一件比决定吃什么更难更重大的问题时,他的表现又将如何!
与人约定下次见面时间时先翻看一下记事本,再确定时间,可给对方留下很周密的印象。
与人约定时间时,对方通常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表示什么时间都可以,而另一种则表示要翻一翻记事本,看看哪个时间可以。
排除一些特殊的情况之外,对于前者人们可能会有“无能”的感觉,对于后者则会留下工作能力很强的印象。
这是由于一般人通常都很忙的缘故。而随时都有空,给人的感觉是很闲,很闲又会让人联想到无所事事,能力不强。事实上,有些推销员就算知道自己某一天有空,在与人约定时间时,也会掏出记事本装作要确定自己那天是否有空,以使对方留下他能力很强的印象。另外,边看记事本边约定时间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对方留下做事谨慎,不会到时忘了约会的好印象。
故意让人看看写满预定行程的记事本,可让别人留下能力很强的印象。
有时无意间看到了别人写满预定行程的记事本,往往会被它吓一跳,并且立刻会产生这个人工作能力一定很强的印象。这也是一种忙就是能力强的直觉反应。同样的,当我们看到写满姓名、电话及住址的记事本时,也会很自然地产生这个人交际一定很广的印象。
利用这种心理,我们可以给人留下我们工作能力很强的印象。虽然有点做作,但效果往往很好。
经常重复一些小命令可使对方觉得你是领导者。
有些已婚男士会告诫新婚男士,从新婚的第一天起,就应该以命令的方式与太太沟通,将来太太才会听话。事实上这种现象若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也是相当合理的。
男士在结婚后,若能立刻对妻子表现支配者的态度,久而久之妻子就会习惯于丈夫的这种态度。例如丈夫可以对妻子表示“倒杯茶给我”、“拿报纸给我”或“马上把洗澡水放好”等,让妻子自然产生“丈夫就是支配者,妻子就是服从者”的印象。
相反的,若一开始就表现出夫妻平等的态度,则一辈子就都必须维持这种关系。
类似的情形在办公室中也可以适用。对于那些不把上司看在眼里的职员,上司只要以命令式的口气与之说话,就可以很自然地改变他对上司的印象。
想让人觉得你是“大人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各种动作放慢。
从前有位朋友曾与一位号称最伟大的记者有过一面之缘,虽然他的言谈举止相当有深度,但给人的感觉不但不像个大人物,反而有点瘪三!事后想想,这是由于那位记者的各种动作不够稳重的缘故。虽然动作与人的本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却往往会因他所表现的动作而有所改变。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人一向就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通常所说的大人物,他的各种动作一定是缓慢而稳重的。我们从一些电影中也可以发现,那些所谓的大人物,不论是好人或是坏人,他们的动作都是非常缓慢而且稳重的。
因此若想让别人把你当作大人物般的看待,我们应该刻意地将自己的各种动作放慢。缓慢且稳重的动作,不论在视觉或心理上,都可以让对方感觉到我们是大人物!
逆光走向对方会使人产生此人较“大”的感觉。
欧美人士相当重视心理学在商业上的应用。尤其是身为公司的高级干部,他们平时更重视自己的服装、室内摆饰等等,都以尽可能给人留下好印象为目的。
在美国还有专为此论点写的一本很厚的书,书中分别说明大人物的谈吐(由如何选词造句到每句话间应停顿多少等)、应对表情、说话的语调姿态、抽烟的姿势等等,巨细无遗。其中最让人觉得有趣的,就是它还提到“逆光走向对方会使人产生此人较‘大’的错觉”。
逆光当然不容易让对方看清楚自己脸上的表情,因此会让对方产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的威胁及压迫感。有些人甚至按自己谈话的对象或内容,调整自己房间内灯光的明亮度,来制造最适当的气氛。
我们或许还用不着做到这种地步,不过在与人说话时选择逆光的位置的确比较好。因为逆光会使对方看不清楚我们脸上的表情,万一我们有时露出犹豫不决的表情时,对方也不容易查觉,从而可使对方对我们留下好印象。
直条纹的衣服可使你看起来较高。
错觉是视觉心理的一种原理。其中常被人应用的是直条纹与横条纹带给人的视觉差异。这项错觉原理常被应用在服装上,我们若想使自己看起来个子高一点,不妨穿直条纹的衣服,反之,若想使自己看起来胖一点,则可改穿横条纹的衣服。
对自己身高不满意的人,可以常穿直条纹的衣服,使别人产生错觉。根据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报告,身高与未来的升迁有绝对的关系,一般人站在个子比自己高的人身边,多少总会感受到有一股压迫感,这是一项不争的事实。
换言之,身材高大的人可以让别人产生自己能力强的错觉。因此我们应该多穿直条纹的衣服,让自己看起来更高更大。这样可以给别人一种大人物的印象。
好笑就笑,不懂就承认,才不会让人觉得你反应迟钝。
以前有两位杂志社的编辑,有一次为了连载小说的刊登事宜,两人一起到一位小说作家的家中拜访。其中有一位是老资格的编辑,另一位则是初出茅庐的新编辑。
见面时由那老资格的编辑展开话题,但是为了将来容易交接工作的考虑,他仍刻意地安排让同来的新编辑有说话的机会。可是很意外的,那位新编辑却根本不答腔。第二天,那位作家就打电话来向老编辑表示“昨天与你同来的那位老弟头脑是否有问题?”
听了以上这个故事,我们一点都不会感到惊讶。因为一个人在说话时,都希望让对方有印象。倘若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他一定会大感失望。因此我们在听人说话时,不妨偶尔加入“吓我一跳”、“了不起”等语表示同感,让对方感到我们在关心他。这样也可以给对方留下头脑反应快的印象。
重复“我认为”、“我的”等语,可以加深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我们在一些政论会等场合,经常可以听到演讲者在他们的话中,不时重复“我认为”、“我的……”等语。对于这些从事政治活动的人而言,向大众推销自己是最迫切的需要的事。而多用“我”这个字眼,正是加深别人印象的主要方法。
与欧美的语言比较,东方人原本就是比较少用“我”这个字,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东方人通常都会尽量避免用“我”这个字,那么为何东方人会避免用“我”这个字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潜意识中想逃避责任,不想让对方知道这是自己的意见、自己的感受,换而言之就是一种潜在的防卫意识,认为如此做同时还能避免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
的确,一个人若不时表示“我的看法是”或“我认为”,则往往会给人自大、固执的印象。相反的,若想让别人对自己留下强烈的印象,则不妨在言谈中多使用“我认为”、“我的”等语,则必然可以让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种方法不宜使用太频繁,否则反而会有反效果,这一点我们必须特别注意。
将自己的“特点”归纳在三个以内,可以加深别人的印象。
在日本的东北部,有一家知名度颇高的饭店。这家饭店虽然并不是什么百年饭店,但附近有喜庆宴会时,却都会选择在这家饭店举行。据了解,当地的人认为若能在这家饭店举行婚礼,是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这家饭店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完全要归功于这家饭店的总经理,他将该饭店的特点归纳为两个特点之故。
其一是他们推出只有他们的饭店才能制作的正统式餐饮。其二是他们所装设的吊灯,都是价钱极为昂贵的高级货。据说他们最小房间中所装设的吊灯,价值就有4000万日币,大房间中的吊灯,价格更高达1亿日币!因此,当你到达那个城市之后,只要向计程车司机表示要到这家饭店,司机就会立刻反问“是那家装设昂贵吊灯的饭店吗?”或“是那家推出正统餐饮的饭店吗?”
另外,有一位参议员,由于他在竞选时仅以单一的政见作为号召,而因此获胜。
由上述这些例子,我们不难了解,尽量将自己的特点归纳为少数几项,反而更能加深对方的印象,这可避免因特点过多,而使对方感觉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当我们参加面试时,与其想让主考官留下“本人文武全能”的印象,还不如强调自己真正精通的一项(例如“我对爬山很内行”等),反而可以让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专精于某一件事,往往可以让人刮目相看。
在日本NHK担任巴洛克音乐解说的皆川达夫先生,他因在NHK从事巴洛克音乐的解说工作,而获得意大利的音乐首奖,他也是巴洛克音乐的权威。他的本职是教授大学西洋音乐史的教授,但他的兴趣却极为广泛,有的兴趣甚至和他的本职毫无关系。高中的时候他曾参加歌舞剧的演出,而且对于葡萄酒也非常内行,甚至还写了一本有关葡萄酒的书。
虽然一般人或许无法像皆川先生一样,对于任何事都非常深入,但专门研究某一件事并且深入探讨,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例如对葡萄酒有兴趣的话,只要稍微下一点工夫,很快就能精通,甚至成为专家。或者以世界各国的语言来练习“早安”和“你好”,甚至学习一些口技(如学公鸡叫)等都可以给别人造成深刻的印象。这些雕虫小技虽然看似无聊,但往往可因此使别人对你刮目相看。
找个机会露一手,就可以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他们绝不会觉得你无聊。
说出别人意料不到的话,可提高对方对自己信任感。
有个人以前为了改建房子,找了一位木匠来估价。结果这位木匠对他说“这么好的东西拆掉实在太可惜了!如果是我的话就会原封不动地留下来”。听到他这么说,这人立刻对他产生信任感。虽然原本就听说他的手艺非常好,但由于是第一次找他干活,因此对于他是否值得信赖,事实上并没有把握。但这种疑虑由于他的那句话而一扫而空。
为什么?因为他没说出别人预期他会说的话。我们通常会由对方的职业或社会地位,推测他会说什么话。例如我们认为推销员一开口,就会说出一连串推销自己新产品是如何优良的话,而木工则应该会鼓励人尽量改建房子。因此当对方说出与自己预期正好相反的话,往往就会因惊讶而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信赖感。
不按旧例往例办事,可给别人留下“能干”的印象。
一些公司每年都会举办许多活动,因此每个职员都会有承办活动的机会。当我们被选派承办活动时,正是我们表现自己的大好机会。此时若能避免因循守旧,就可以给同事留下“能力强”的印象。
不过也不必样样都与众不同,例如主办年终聚餐活动时,只要选一个别人都没去过的好场所,让大家吃惊一下,那也就够了。
但必须注意的是,若平时工作不努力,只在主办一些宴会时大出风头,则别人对他的印象也不会太好,或许别人会私下戏称他是宴会部长。
因此这些与众不同的变化,最好别太夸张,只应该尽可能在一些细节上去求变化。另外自己平时的工作表现也必须力求完美,这样才能让同事留下工作能力强又会玩的好印象。在社会上只会工作不懂娱乐的人,并不见得会受到别人尊敬,既会工作又会玩的人,才真正会受到大家的尊重。
腰部挺直的坐姿,可让人留下“才俊”的印象。
由于某人有点驼背,因此看到腰部挺直的人,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羡慕的感觉。驼背给人的印象不但苍老,也不易让人留下好印象。
腰部挺直给人的印象往往会非常好。缩成一团地坐在椅子上,不但表现出没有自信,并且还可能让对方留下你畏惧他的印象,因此我无时不刻地告诉自己要尽量让自己的腰部保持挺直。
正确的姿势会让人产生私生活正常和思想正直(即不会胡思乱想,把别人的好意当成恶意)的印象。另外正确的坐姿还会给人诚实的印象,以及能力强、“才俊”的印象。
参加会议或面谈等重要的场合时,尤其应该注意挺直自己的腰杆。事实上,在这类的场合,腰杆是否挺直,往往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因为驼背的人再怎么看,都不可能会像是“才俊”!
再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驼背的人通常都比较内向,防卫意识也比较强,同时也可能是较不合群的人。
说话时直视对方的眼睛,可以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他们的年龄、嗜好、职业与社会地位都不尽相同。其中最能让人留下好印象的,是那些与你说话时直视你眼睛的人!
谈话时相互凝视对方,对双方来说都会产生紧张感,因此我们会因为在潜意识中想逃避这种紧张,无意中将视线飘离对方的眼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搭乘电梯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注视电梯的天花板或地板,避免彼此目光的接触。
因此,我们若能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说话,相对地,就会让对方留下我们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好印象!
相反,若我们逃避对方的视线说话,则往往会让对方留下自信心不足的印象,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
许多人都有看着下方说话的习惯,这种表现往往会让对方留下非常软弱的印象,对当事者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因为为了表现自我,直视对方的眼睛说话虽然会有少许的紧张感,但我们仍应养成注视对方眼睛说话的习惯。尤其要说服对方时,这一点绝对必要,因为注视对方的眼睛说话,正是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压力及信心十足的最佳武器,并且也是提高自己说服力的最有效方法!
想让人感觉你的魅力,就应尽量作年轻的装扮。
有一位数一数二的模型船收藏家,他家的每一个角落都摆了各式各样的模型船。除了这项兴趣之外,他对组织乐团也有浓厚的兴趣,他不但自组乐团,也经常举办各种演奏会。
收集模型船和组织乐团举办各种演奏会的活动,对于他的经济而言,完全没有正面的影响,因此一些较为现实的人,或许会认为他从事这些活动很不值得,但大多数的人却会对他投以钦佩又羡慕的眼光。
因为他的做法,可以说是解脱现实社会的各种利害关系,将自己完全地投放到自己的兴趣当中,给人一种纯真的感觉。尤其是男性若能抱有这种纯真少年般的作风,往往会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一股与众不同的魅力。因为一些人当他们长大成人后,往往会失去少年时的“梦想”,但他们却永远保持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因此若想让别人感觉自己的魅力,就不妨做年轻的装扮。这里所谓的年轻装扮并非要穿戴成年轻人的样子,而是要由内心深处流露出一种属于年轻人才有的气质!另外,将自己少年时的梦想说给别人听,也是显露自己魅力的好方法,不妨一试!
超过应有的限度道歉,以显示你的诚意
某出版者出版了一位作家的全集,其中的一册有一处错误。当时,出版社决定将那一册重印。新书印好后,通知那些购了误版书的人来换。他们这种做法,大幅度地提高了自己的声望和信誉,通常,每当某书出了重大的或多处的错误,出版社就给该书附上一个勘误表。而这家出版社却为了一处小小的失误,重新出书,这无疑是一种超出常法的改过之举。然而,正是这样的“小题大作”,不仅使失误得以纠正,而且使读者从中看到了他们诚恳的态度和极端负责的精神。
无论是谁,在对方的失误使自己蒙受某种程度的损失时,都会希望从失误者那里听到与损失程度相当的道歉。然而,这种“期待值”往往与“实际值”不十分吻合。如:他们期待五分道歉,却得到了十分。这样,他们就会于意外之余,欣然领受道歉者的诚意,往往会收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与此相反,虽然期望值是五分,而受损失者却只得到二分、三分的道歉,那么,他就会认为失误者不负责任,从而加重对失误者的不满。
在会议上博采众长,作为你的见解
我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会议,当与会者热烈交换意见时,只见一个人默不作声,手上振笔疾书。会议接近尾声,主席请他也发表一点意见。没想到,这个人刚才已把大家的意见作了一番整理,并加上他自己的看法发表出来。结果,他的意见成为这次大会的结论。
上述例子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新近效果”,也就是,一个人即使从各方面获得信息,终究会受到最后获得的信息的影响。因此,你若能巧妙地利用这种“新近效果”,便能依照你的心意操纵最后的判断或评价。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口沫横飞,坚持你的主张。应该看准时机,听取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或是因看法不一而无法得出结论时,再从容提出你的意见。俗话说:“沉默是金。”并非不要讲话,而是指要在适当时机发言,才对你最有利。
用乐观的看法,结束你的谈话
“他虽然工作很好,却是一个酒鬼”,与“他虽然是个酒鬼,却工作得很好”这两种介绍词,哪一种能给对方一个好印象呢?毫无疑问,当然是后者。
以“虽然……却……”这种前面否定的句式说话,是人类心理“终末残存效果”的结构造成的。一个人最后看到或听到的事情,往往会留下强烈的印象。例如,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在分手的时候,对方说出令你不高兴的话,到第二天,你仍然会耿耿于怀。反之,双方若在谈笑风生之后分手,你便能心情愉快地回家。
当你向上司报告时,如能采用上述心理结构,所得到的评价一定与众不同。假如你对一个处事积极的上司说:“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只是一点小小的阻碍。”上司一定认为你是一个处事消极的下属。倘若你说:“虽有一点小小的障碍,但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相信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 请给我一分钟:向公众展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