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科举改革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谋之下:贵人请留步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王芷知道时机差不多了,她的许多谋算还需要身为皇帝的答允才行,不然只是一纸空谈。
“九郎,芷儿有几件事情还希望九郎能答允我。”
李誉毫不在意挥手的一笑道:“都允了。”
王芷摇头,她知道自己的事情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允的。
“九郎,还请先回答我你一句话,你是我把我当作情侣还是伴侣?”
李誉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两个词,细想一下还是知道大概意思,但出于谨慎还是反问道。
“情侣又如何?伴侣又如何?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王芷接过摽梅泡的茶水递到了李誉身前,待他接过后,自己又从摽梅手中接过一杯,打开盖子拨开茶叶徐徐地饮了一口。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这两句诗说的就是情侣,男女之间柔情蜜意,情意绵绵便是情侣。”
王芷分别说出《诗经》中的《关雎》和《卷耳》来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李誉也是聪明人,自然接话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最后却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可见男女之情的短暂且脆弱。”李誉这话取自《诗经》中的《氓》,其中讲述的是一个负心郎的故事,李誉以此来表明爱情的脆弱。
王芷默然点头,不待李誉追问便继续开口道:“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王芷这话则是取自东汉末年汉献帝时期的故事,名唤《孔雀东南飞》,这一句则是文中女主改嫁他人,男主以为她攀上富贵,便有此一诗。
显然,王芷也同样爱情脆弱的观点,只不过李誉说了男子负心,王芷说了女子薄情。
李誉喝了口手中的茶水,背过手远眺远方道:“那芷儿,你所希望的‘伴侣’又是指什么呢?”
王芷也露出坚毅的目光望着李誉的身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李誉听这话猛地一回头,看着坚毅目光的王芷,胸中已经泛起无边的波涛,这是要结盟?
王芷不等李誉问话,单手握住了李誉的右手拉到身前。
“生同衾,死同穴。你我生死一体,荣辱俱存!”
李誉默默地咀嚼着这一句话,随后用左手反握住了王芷的手。
“生同衾,死同穴。你我生死一体,荣辱俱存!”
暖意的阳光出现在两人的脸上,李誉轻笑王芷不语。
“说吧,芷儿你有什么打算。”
王芷重新坐在了椅子上,正襟危坐的拉着李誉让其坐在自己对面。
“这第一,选秀之事,务必要昭告天下,选取最优秀的女子进入后宫,这是盛世之举。”
李誉不假思索,在得知王芷希望和自己成为伴侣时,他就知道王芷不会妒忌自己的妃嫔多少,此举多半是为了让世家支持自己的施政。
“这是后宫之事,皇后可一人做主,时间、地点和以及秀女的家世、相貌和人品等,芷儿你自己做主筛选就是,无须告知我。”
王芷点头,便说起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我身体刚中毒还未痊愈,现在又怀有身孕,更何况我初掌皇后凤印,恐怕我没多少余力管理后宫,所以需要你下一道旨意,让一位前朝嫔妃与我一同协理才行。”
李誉想着自己父皇的后宫嫔妃除了徐婕妤之外,都不是能管理后宫之人,可是这徐婕妤现在已然是重病缠身,但想到王芷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所幸也不再费脑。
“你说谁便是谁吧,只是莫要让心怀不轨的人掌管太后印就行了。”
“我推荐的人,九郎你必定满意!”
王芷这样说倒是引起李誉的兴趣。
“何人?”
王芷狡黠一笑:“皇祖父后宫中临河公薛道衡之女——薛婕妤。”
李誉恍然大悟,面上飘起了一阵绯红。
“你说的是薛娘娘啊,那她足可掌握太后印了。”可是他转念一想,却觉得有些不妥。因为皇祖父的窦皇后和自己生母长孙皇后都未有进封……
李誉一拍脑袋大笑:“你瞧我,还在顾虑皇祖母和母亲的位分问题,这不是举手之劳的事吗?”
“正是,我和同安姑祖母商量,正是觉得应该追封皇祖母窦皇后为太皇太后,尊奉母皇长孙皇后为皇太后。”
“最后再以陛下受教于薛婕妤的名义,以师傅旧恩加封其为一品诰命,再以太皇太妃之名将其迎进慈宁宫,代掌太后印玺教导皇嗣。”
李誉听完,拊掌而笑:“秒哉,如此一来前朝后宫皆不会有异议,而且我也会有仁孝感恩之名,一石二鸟之策,不错。”
随后王芷起身跪倒在地“九郎,下面我说的就是朝政之事了,若是九郎会顾忌我‘牝鸡司晨’,那我就不便说了。”
李誉急忙搀起王芷,又扶着她重新坐在了椅上才敢开口。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既然我们生同衾,死同穴。你我以后便是生死一体,荣辱俱存。我们做的一切自然都是为了我们。”
王芷长舒一口气。
“既然九郎如此说,那我芷儿也畅所欲言了。这前朝的第一件事是私心,对九郎的帮助并不大,那就是立我舅舅为右丞相,这是给我身后太原王氏的一个交代。”
李誉轻轻摇头:“这不是什么难事,昔年皇祖母封后用‘中宫笺奏’封了其族兄窦抗为丞相。就连我母皇封后时也用了‘中宫笺奏’封了我舅舅长孙无忌为丞相。”
“这是应该的,向皇后族内有个交代,是历代君王都会做的事,到时候芷儿你用‘中宫笺奏’封柳奭为右丞相就行,我不会有异议。”
“那好,九郎我接下来说的,你可要仔仔细细地听清楚。”
李誉看着突然严肃的王芷,预感到接下来说的是很有可能震惊朝野,可是真当王芷说出来时,他仍然震惊地桥舌不下。
“关于朝堂的第二件事情是:改革科举、倚重科举最后让科举成为朝廷选用人才最重要的途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
“可……可……”李誉有些结舌,不是没有皇帝知道科举制度的优势,但是一旦重用科举制,那么那些赖以举荐和传承的世家大族就没了多少活路。
若是真的强行重用科举制,世家大族只怕会第一个反对,而身为五姓七望的太原王氏,身为太原王氏的女儿提出这个建议,难道意味着她和太原王氏的决裂?
王芷自然明白他的顾虑,她自后世而来,自然知道这科举制和世家制斗了几千年才落下帷幕,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九郎,无须担心。我身后的太原王氏全力支持我的一切行为,在封后大典上,我会让我的父亲亲口承诺:我们太原王氏子孙,世世代代只从科举中入仕,其余方法便绝了。”
“并且,我也会让父亲去联合与劝说其他世家大族支持重用科举,再加上九郎你君权的夹击,一定会事半功倍!”
李誉思索了半天,看着一股拼劲的王芷,他自然也不甘人后。
“你想如何改?你又想如何重用?”
王芷整理下思绪,先是描述了现在大越朝的科举。
秀才是指通过一郡之地的考试,意味着有功名在身,可以免除军役,上公堂之时都不用跪拜。用王芷熟知的来说,这个郡便是并州太原中的太原郡,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县
举人是指通过一州之地的考试。第一名称为解元。这郡则是并州太原那个并州所覆盖的含义,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市,大越朝共有三百五十八个州。
贡士是指通过一道之地的考试,第一名称为会元,考生们又统称为‘明经’。而这个道更是不得了,论覆盖范围比现在的省还要广大,因为大越朝就十个道。
这十个道便是后世熟知的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划分。
而重头戏便是后面在首都举行的全国考试——殿试,这殿试的第一名便是非常熟悉的状元,而层层考试必须依次进行,先是秀才才能考举人,再考贡士,最后才能参加殿试。
每次秀才选举一千人,而每次举人则选取一百名秀才,至每次贡士则只选取十名举人,三百五十八个州,选出三千五百八十个贡士。
而贡士进入殿试,则按一个道只有十人的份额来选取,而在天子脚下会多一个份额,所以东都洛阳所属的河南道会多一个名额,而西都长安所属的关内道同样会多一个名额。
总计一百零两个人进入殿试,因此层层考下来能进京赶考的考生都是人中龙凤,所以贡士在殿试中不会有落榜一说。
只会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将考生分为三甲,又统称为进士,其中最好的一甲只有三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是榜眼,三名是探花。
二甲为三十三名,三甲则是六十六名,总计一百零二名无人落榜。
可是就算如此辛苦的考科举,当真正成为状元时,他的前途未必坦荡,若是朝中无人举荐,枯等一生无法入仕的状元也大有人在。
所以王芷要改变这边情况,要让朝廷直接从殿试考生中选出才能之人任命官职,而非等人举荐。
李誉听着也大为惊叹于王芷在朝堂方面的才华和魄力,也一直苦恼着王芷不将如何改革,如何重用的方法说出来。
他的心顿时如猫抓一般,他不知道是让他心痒难耐的是一千多年的历史经验。 权谋之下:贵人请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