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文之中国意义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论中文之中国意义
一
二十几年前,倘有人问我——在中国,对文学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姊妹艺术的恰如其分的鉴赏群体在哪里?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在大学。
但十几年前,我却开始怀疑自己的这一结论了。
尽管那时我被邀到大学里做讲座,受欢迎的程度和二十几年前并无区别。然而我与学子们的对话内容却很是不同了:二十几年前,学子们问我的是文学本身,进而言之是作品本身的问题。我能感觉到他们对于作品本身的兴趣远大于对作者本身。而这是文学的幸运,也是中文教学的幸运。十几年前,他们开始问我文坛的事情——比如文坛上的相互攻讦,辱骂,各种各样的官司,飞短流长以及隐私和绯闻。广泛散布这些是某些传媒的拿手好戏。我与他们能就具体作品交流的话题已然很少。出版业和传媒帮衬着的并往往有作者亲自加盟的炒作在大学里颇获成功。某些学子们读了的,往往便是那些,而我们都清楚,那些并不见得有特别值得一读的价值。仅仅就“看闲书”的“闲情”而言,大抵也是够不上品味的。
现在,倘有人像我十几年前那么认为,虽然我不会与之争辩什么,但我却清楚地知道那不是真相。或反过来说,对文学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姊妹艺术的恰如其分的鉴赏群体,它未必仍在大学里。
那么,它在哪儿呢?
二
对文学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姊妹艺术的恰如其分的鉴赏群体,它当然依旧存在着。正如在世界任何国家一样,在二十一世纪初,在中国,它不在任何一个相对确定的地方。它自身也是没法呈现于任何人面前的。它分散在千人万人中。它的数量已大大地缩小,如使它的分散变成聚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是确乎存在的。而且,也许更加地纯粹了。
他们可能是这样一些人——受过高等教育;同时,在社会这一个大熔炉里,受到过人生的冶炼。文化的起码素养加上对人生、对时代的准确悟性,使他们比较能够恰如其分地对文学、电影、电视剧、话剧乃至一首歌曲、一幅画或一幅摄影作品,得出确是自己的,非是人云亦云的,非是盲目从众的,又基本符合实际的结论。
当然,他们也可能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根本就没迈入过大学的门槛。那么,他们的鉴赏能力,则几乎便证明着人在文艺方面的自修能力和天赋能力了。人在文艺方面的鉴赏能力,检验着人的综合能力。卡特竞选美国总统获胜的当晚,卡特夫人随夫上台演讲。由于激动,她高跟鞋的后跟扭断了,扑倒在台上。斯时除了少数几个国家,全世界约十几亿人都在观看那一实况。卡特夫人站起后,从容地走至麦克风前说:“先生们,女士们,我是为你们的竞选热忱而倾倒的。”能在那时说出那样一句话的女性,肯定是一位具有较高的文艺鉴赏能力的女性。迄今为止法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海军女中将,当年曾是文学硕士。对于法国海军和那一位女中将,这一点也肯定非属偶然。丘吉尔在二战中的历史作用是举世公认的。他后来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细想想,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深刻的。
是的,我固执地认为,对文艺的鉴赏能力,不仅仅是兴趣有无的问题。这一点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所能说明的,肯定比“兴趣”二字大得多。它不仅决定着人在自己的社会位置和领域做到了什么地步,而且,还决定人是怎样做的。
三
前不久,我所在的大学的同学们,举办了一次“歌唱比赛”——二十七名学生唱了二十七首歌。只有一名才入学的女生唱了一首民歌;其他二十六名学生,唱的皆是流行歌曲,而且,无一例外的是—— 我为你心口疼你为我伤心那一类。
我对流行歌曲其实早已抛弃偏见。我想指出的仅仅是这一校园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 一代新人原来是在多么单一而又单薄的文化背景之下成长的。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在那一文化背景之下“自然”成长,也许从来不觉得缺乏什么。他们以相当高的考分进入大学,似乎依然仅仅亲和于那一文化背景。
但,他们身上真的并不缺乏什么吗?欲使他们明白缺失的究竟是什么,已然非是易事。甚而,也许会使我这样的人令他们嫌恶吧?
到目前为止,我的学生们对我是既尊敬又真诚的。他们正开始珍惜我和他们的关系。
这使我感到欣慰。
四
大学里汉字书写得好的学生竟是那么地少。
这一普遍现象令我愕异。
在我的选修生中,汉字书写得好的男生多于女生。
身为农村儿女的学生,反而汉字都书写得比较好。他们中有人就写得一手秀丽的字。
这是耐人寻味的。
我的同事告诉我——他甚至极为郑重地要求他的研究生——在电脑打印的毕业论文上,必须将亲笔签名写得像点儿样子。
我特别喜欢我班里的男生——他们能写出在我看来相当好的诗、散文、小品文等。
近十年来,我对大学的考察结果是——理科大学的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反而比较有真性情。因为他们跨出校门的择业方向是相对明确的,所以他们丰富自身的愿望也显得由衷;师范类大学的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亦然,因为他们毕业后大多数是要做教师的。他们不用别人告诉自己也明白——将来往讲台上一站,知识储备究竟丰厚还是单薄,几堂课讲下来便在学生那儿见分晓了。对文学的兴趣特别勉强,甚而觉得成为中文系学子简直是沮丧之事的学生,反而恰恰在中文系学生中为数不少。又,这么觉得的女生多于男生。
热爱文学的男生在中文系学生中仍大有人在。
但在女生中,往多了说,十之一二而已。是的,往多了说,十之八九,“身在曹营心在汉”,学的是中文,爱的却是英文。倘大学里允许自由调系,我不知中文系面临的是怎样的一种局面。倘没有考试的硬性前提,我不知他们有人还进入不进入中文课堂。
五
中文系学子的择业选择应该说还是相当广泛的。但归纳起来,去向最多的四个途径依次是:
留校任教;
做政府机关公务员;
大公司老总文秘;
报刊编辑、记者及电台、电视台工作者。
留校任教是中文系学子心向往之的,但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起码要获得硕士学位资格。硕士只是一种起码资格。在竞争中处于弱势,这是中文系学子们内心都清楚的。公务员人生,属于仕途之路。他们对于仕途之路上所需要的旷日持久的耐心和其他重要因素,望而却步。做大公司老总的文秘,仍是某些中文系女生所青睐的职业。但老总们选择的并不仅仅是文才,所以她们中大多数也只有暗自徒唤奈何。能进入电台、电视台工作,她们当然更是求之不得。但非是一般人容易进去的单位,她们对此点也不无自知之明。那么,几乎只剩下了报刊编辑、记者这一种较为可能的选择了。而事实上,那也是最大量地吸纳中文毕业生的业界。
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报刊编辑、记者,早已不像十几年前一样,仍是足以使人欣然而就的职业了。尤其“娱记”这一职业,早已不被大学学子们看好,也早已不被他们的家长们看好。
岂止不看好而已。大实话是——已经有那么点儿令他们鄙视。
这是因为,“娱记”们将这一原本还不至于令人嫌恶的职业,在近十年间,自行地搞到了让人有那么点儿鄙视的地步。尽管,他们和她们中,有人其实是很敬业很优秀的。但他们和她们要以自己的敬业和优秀改变“娱记”职业这一已然扭曲了的公众形象,又谈何容易。
这么一分析,中文学子们对择业的无所适从、彷徨和迷惘,真的是不无极现实之原因的……
六
“学中文有什么用?”这是中文教学必须面对,也必须对学子们予以正面回答的问题。可以对“有什么用”做多种多样的回答,但不可以不回答。
我原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当代问题,后来一翻历史,发现不对了——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还是清华学校文科班学子的“闻一多”们,便面临过这个问题的困扰,并被嘲笑为将来注定要悔之晚矣的人。可是若无当年的一批中文才俊,哪有后来丰富多彩的新文学及文化现象供我们今人津津受用呢?
中文对于中国的意义自不待言。中文对于具体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意义,却还没有谁很好地说一说。学历并不等于文化的资质。没文化却几乎等于没思想的品位,情感的品位也不可能谈得上有多高。这类没思想品位也没情感品位的中国人我已见得太多,虽然他们却很可能有着较高的学历。所以我每每面对这样的局面暗自惊诧—— 一个有较高学历的人谈起事情来不得要领,以其昏昏,使人昏昏。他们的文化的全部资质,也就仅仅体现在说他们的专业,或时下很流行的黄色的“段子”方面了。
一个人自幼热爱文学,并准备将来从业于与文学相关的职业无怨无悔,自然也就不必向其解释“学中文有什么用”。但目前各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绝非都是这样的学子,甚而大多数都不是……
七
那么他们怎么会成了中文学子呢?
因为——由于自己理科的成绩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只能在高中分班时归入文科;由于在高考时自信不足,而明智地选择了中文,尽管此前的中文感性基础几近于白纸一张;由于高考的失利,被不情愿地调配到了中文系,这使他们感到屈辱。他们虽是文科考生,但原本报的志愿可能是英文系或“对外经济”什么的……
那么,一个事实是——中文系的生源的中文潜质,是极其参差不齐的。对有的学生简直可以稍加点拨而任由自修;对有的学生却只能进行中学语文般的教学。
八
不讲文学,中文系还是个什么系?
九
中文系的教学,自身值得反省处多多。长期以来,忽视实际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便是最值得反省的一点。若中文的学子读了四年中文,实际的写作水平却提高很少,那么不能不承认,这是中文教学的遗憾。不管他们将来的择业与写作有无关系,都是遗憾。
十
在全部的大学教育中,除了中文,还有哪一个科系的教学,能更直接地联系到人生?
中文系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关于中文的“知识”的教学。中文教学理应是相对于人性的“鲜蜂王浆”。在对文学做有品位的赏析的同时,它还是相对于情感的教学;相对于心灵的教学;相对于人生理念范畴的教学。总而言之,既是一种能力的教学,也是一种关于人性质量的教学。
十一
所以,中文系不仅是局限于一个系的教学。它实在是应该成为一切大学之一切科系的必修学业。
中文系当然没有必要被强调到一所大学的重点科系的程度,但中文系的教学,确乎直接关系到一所大学一批批培养的究竟是些“纸板人”还是“立体人”的事情。
我愿我们的未来,“纸板人”少一些,再少一些;“立体人”多一些,再多一些。
我愿“纸板人”的特征不成为不良的基因传给他们的下一代。
我愿“立体人”的特征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有良好的基因体现……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