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陆弃说古代生活人物小史(套装二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性德是清朝最著名、引发后人纪念最多的词作家。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清代的小说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写词的人,最盛名的是宋朝。但纳兰性德是个特例。他的《纳兰词》至今仍在文坛熠熠生辉,“人生若只如初见”成为当代文人们的口头禅。纳兰性德到底有什么样的经历,能够写出这么优美的词句,使后人们念念不忘呢?
身居高位,志向却在山水间
纳兰性德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纳兰明珠,是康熙朝重臣,当过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在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沙俄等外敌中起到重大的辅助作用,可以说是权倾朝野。纳兰明珠是满洲正黄旗人,根红苗正。纳兰是个复姓,又称叶赫那拉氏,和后世的慈禧太后是本家。所以,纳兰性德是标准的官二代、富二代,既不差钱又不差权。
纳兰性德非但是官二代、富二代,还与皇帝沾亲。他的曾祖父叶赫那拉·金台吉是皇太极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的兄长;他的母亲,又是努尔哈赤之子英亲王爱新觉罗·阿济格的女儿。这样,纳兰性德就有了一半皇族血统,他的母亲是正宗的爱新觉罗氏。正因为有这一层关系,纳兰性德仕途顺利,当然,纳兰才华横溢,也不是全靠关系成就的。
二十二岁时,他在进士考试中考中二甲第七名。但因为他是皇亲国戚,“相国”之后,所以康熙帝任命他为三等侍卫,后来又升为一等侍卫,得以跟随康熙大帝南巡北狩,吟诗作赋。可以说,如果走仕途,前途一片光明,地位不会低于其父。
但纳兰性德偏偏志向不在于此,他无心追名逐利,认为侍从生活庸俗而疲惫。“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情”,他所向往的,是陶渊明似的山水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高官,却淡泊名利,注定了与其他官员“道不同,不相为谋”。
屈原不就是吗?众人皆醉我独醒,出淤泥而不染。纳兰性德亦如是,所以他的心是痛苦的,乃至无法自拔。正因为此,才成就了他为后世推崇的不朽诗篇。
情深似海,却遇红颜多薄命
纳兰性德这样的人,是性情中人。但是,他一生的感情生活却并不顺利。
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纳兰性德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卢氏是一位美丽而贤惠的女子,很快就俘虏了纳兰性德的心,二人开始沉浸在爱河里不可自拔。纳兰性德过了三年的幸福日子,但红颜薄命,幸福的日子在三年后因为卢氏的难产戛然而止,那个时代医疗条件差,即便是纳兰这样的官宦家庭,也没能挽救卢氏的生命。“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可见,其对妻子的衷思之情,溢于言表。
卢氏去世后,纳兰性德又娶了官氏为妻,颜氏为侧。这两位女子并没有给纳兰性德带来多少幸福。在纳兰性德最后的日子里,一名奇女子的闯入令他眼前一亮,沈宛是江南才女,才貌双全,才情、气质都与纳兰性德相似,在人生的最后岁月里,纳兰性德拥有了一位红颜知己。二人诗词和鸣,情深意笃。但按照当时的规定,旗人与非旗人不得结婚,因此,命中注定二人不可能光明正大在一起,这也给了二人幸福之余的痛苦。带着这份复杂的感情,纳兰性德竟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仅仅三十岁就因病而逝,剩下孤单的沈宛和肚中的遗腹子,“雁书蝶梦皆成杳,云窗月户人悄悄。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沈宛词)。
红楼一梦,乾隆断言隐明珠
纳兰性德诗词优美,红学研究者常常将其与千古著作《红楼梦》联系在一起。其实,最先这样做的,却是康熙帝的孙子乾隆大帝。
当年《红楼梦》一经问世,和珅将《红楼梦》送到乾隆案头,乾隆读罢说了一句话:“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也就是说,乾隆皇帝认为,《红楼梦》隐喻的是纳兰明珠家的家事。作为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自然成为《红楼梦》中的“主角”。
在真实的历史中,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祖父曹寅都是大内侍卫,算是同事关系,后曹寅外放江南任江宁织造,曹寅的生母曾是康熙乳母,因为有这层关系,曹寅当过皇帝侍读,也就是说,他与康熙皇帝是“同学”,所以,纳兰性德、康熙皇帝、曹寅算是发小,打小一起玩大的。后来明珠家遭罢黜,曹家也落败,难怪乾隆帝将《红楼梦》与明珠家联系起来。而红学家们的推动,更提高了纳兰词的知名度,直到现在还风传民间。 陆弃说古代生活人物小史(套装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