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晚清最后的“鹰派”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陆弃说古代生活人物小史(套装二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左宗棠:晚清最后的“鹰派”
晚清四大名臣是: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以平定太平天国起义而著称,李鸿章以签订丧权辱国协议而闻名,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翘楚,左宗棠则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有大功于中华者,仅收复新疆一项,青名千年不朽矣!
少有才名却榜上无名
左宗棠少有才名,十八岁时,“天下府志第一”的《遵义府志》作者、长沙岳麓书院山长贺长龄便“以国士见待”。这位贺长龄并非只是作家、教授,他后来担任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是省部级干部,他亲眼看中的人物,岂可小觑;左宗棠的第二个人生伯乐,是晚清另一位中兴名臣胡林翼,他看中左宗棠是个人才,将他推荐给了清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左宗棠的第三位人生伯乐,便是林则徐,二人第一次见面,林则徐便认定将来“西定新疆,舍君莫属”,可谓慧眼如炬。
但左宗棠并未像其他人一样,金榜得中。相反,他是屡试不中。左宗棠也不是学习不好,长沙府试时,他考了个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在湖南巡抚吴荣光的湘水校经堂学习时,七次考试他都名列第一;在乡试中也以“搜遗”中第,是个举人。这么优秀的人才,受到这么多名家的青睐,却在会试中六年屡试不中,也算清朝“高考”中的奇葩。
从左宗棠的个人经历上来看,晚清教育上的腐败,没有中底层,而是在最高层。估计左宗棠的会试主考官,是个“腐败分子”,或是个“八股混账”,空长着一双大眼,却看不到面前高人。
左宗棠虽然“高考”不第,但并不影响他从政的理想。他不仅熟读儒家经典,还是一位经世致用之大才。左宗棠读书破万卷,将含有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高榜不中,左宗棠在封疆大吏陶澍家当了八年私人教师,这八年是他知识的积累期,他将陶家藏书全部读了个遍。这段经历,虽然没有什么高官显位,但为其人生奠定了丰厚的知识基础,为其以后出山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凭实力获权臣赏识
左宗棠是从战乱中出山的。太平天国起义成就了许多清朝战将,左宗棠亦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首位驻外使节”、湘军创建者之一郭嵩焘的劝勉下,左宗棠成为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僚军师,大败围攻长沙的太平军,随后,左宗棠当了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六年幕僚,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被任命为兵部郎中,这是左宗棠因“军功”第一次走上政治舞台。
左宗棠虽未因考试名震朝野,却因当幕僚军师引起皇帝注意,也算是剑走偏锋。太平军在湖南战斗不顺,左宗棠的计谋起了关键作用,清军主帅没有什么声名,左宗棠倒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当时就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传说。虽然只是一名幕僚,但胡林翼、郭嵩焘、潘祖荫、肃顺等清朝重臣纷纷向咸丰皇帝举荐左宗棠,可见他的名望已到声震朝野的地步。
这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实力。所谓“乱世出英雄”,左宗棠的真才实学,让他不用通过走榜上题名的“正途”,也可以直达宫阙。而就在这个时候,靠着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被誉为清朝“长城”的曾国藩,成为了左宗棠的第四位伯乐。
由于曾国藩的慧眼识金,左宗棠直接从一名跟随曾国藩襄办军务的幕僚,举荐为浙江巡抚。从一个普通人直接到省部级干部,真乃乱世捷径也。
曾国藩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权限?因为他是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离开他,清朝有亡国之危,所以咸丰帝对他言听计从,只要能消灭太平天国,曾国藩说任用谁就任用谁。
左宗棠就这样走马上任了,他不是因为血缘,不是因为拉帮结派升官的,他是有真本事的人,做这个浙江巡抚,对他来说绰绰有余。太平军在他手里屡吃败仗,由浙江巡抚到闽浙总督,由闽浙总督到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封二等恪靖伯,后又改任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赏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左宗棠的每一次军功,换来一次次的升迁。
我们知道看人的角度不同,对人的评价亦不同。对于太平军、捻军来说,他是杀人的魔王、罪大恶极的刽子手;对于清朝廷来说,他是难得的护国忠臣良将。
三大功勋成就英名
林则徐预言的新疆之患,在左宗棠成为清朝重臣后终于发生了。此时真是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军、捻军起义,外有列强侵略。同治四年,浩罕汗国的阿克麦吉特要塞司令阿古柏入侵中国南疆地区,并于同治六年成立“哲得莎尔”王国,自称“毕条勒特汗”,得到了沙俄及英国侵略者支持,沙皇俄国亦趁机侵略新疆伊犁,日本此时暴露了侵华野心,侵占我国台湾。是“塞防”还是“海防”,在朝廷引起极大争议。
在朝堂内,以李鸿章为首的力主以“海防”为先,主张放弃塞防;而湖南巡抚王文韶则主张塞防;左宗棠等人则力主海防与塞防并重。如果听了李鸿章的,那后果不堪设想。幸亏最终朝廷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并任命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一场轰轰烈烈的平叛新疆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林则徐曾在伊犁为官,慧眼结识左宗棠,他认为左宗棠是“非凡之才”“绝世奇才”,特地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全部交付给左宗棠,这些资料对于左宗棠平叛新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而海防派则对新疆平叛起到了掣肘作用。左宗棠节节胜利之际,海防派竟然要左宗棠的部队适可而止,英国人建议清廷将阿古柏独立势力认做藩属,而左宗棠坚持建议将新疆建立行省,和内地一样。事实证明,左宗棠高屋建瓴。如果新疆当时成为藩属国,那现在是什么样子尚未可知。所以,坚持新疆建省,是左宗棠平定新疆后为中华统一立下的第二大功。
左宗棠的第三大贡献,是他坚持台湾设省。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事实上是从左宗棠开始的。台湾设省之前,是归福建管理的。左宗棠坚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退抚,是台湾设省的开始。后世对左宗棠毁誉参半,大多质疑他曾经与英法联军勾结,镇压太平军、捻军起义。其实对于左宗棠来说,他是清朝的重臣,自然会遵照皇帝的圣旨平叛,至于和外国侵略者合作,只不过是利用而已,是当时的权宜之计。这从左宗棠后来指挥抗法战争中可以看出,左宗棠对于主和派,是深恶痛绝的,对于同是曾国藩门徒的同僚李鸿章,因他是主和派和海防派,左宗棠对其评价极低,“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左宗棠临死,犹思报国:“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和李鸿章相比,他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陆弃说古代生活人物小史(套装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