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心(读客经典文库)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三 /
父母去世时,我还不到二十岁。记得我妻子好像对你说过,他们俩死于同一种病,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同时去世的——你当时听了还觉得很诧异呢。其实,父亲得的是可怕的伤寒,然后又传染给了在旁边看护的母亲。
我是独子,家里又有点钱,所以从小养成了无忧无虑的性格。每当我回顾过去,就会这么想:如果那时父母没有死,至少有一个活着的话,我那无忧无虑的性格一定会保持到今天吧。
父母走后,丢下我一个人茫然地活在世间。我没有知识,没有阅历,也没有辨别能力。父亲死时,母亲没能守在身旁。直到母亲临终,大家都没把父亲的死讯告诉她。至于母亲是已经觉察到,还是听信别人的话以为父亲正逐渐好转,我就不得而知了。她把后事全部托付给了我叔叔,指着站在旁边的我说:“这孩子就拜托你了……”之前我已经得到父母同意,准备去东京求学。母亲似乎想顺便提一下这事。她刚说出“去东京……”时,叔叔就马上接过话茬,回答道:“没问题,你尽管放心吧。”大概是因为母亲的体质比较能抗得住高烧,叔叔也向我夸赞说她“很坚强”。至于那算不算是母亲的遗言,我至今也没想明白。母亲当然知道父亲患的是什么可怕的病,而且也知道自己被传染了。但她是否断定自己会被这种病夺去性命,这一点很值得怀疑。而且,虽然母亲发高烧时说话条理清晰,但常常一说过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但这并非问题所在。只不过,我当时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性格——对某个事物,总喜欢刨根问底地分析,并从各个角度来回观察。关于这一点,我应该一开始就先提醒你一下:这些看似跟主题没什么关系的内容,也许反而是有用的。你就按这样的想法往下看吧。我的这种性格,在伦理道德上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产生了影响,导致我后来越来越容易怀疑别人的道义之心了。毫无疑问,正是在这种性格的助长下,我才逐渐滑向了烦闷和苦恼的深渊。请记住这一点。
话一离题,就会很难理解,还是言归正传吧。我觉得,自己在写这封长信时,心态会比其他相同处境的人更从容一些。夜深人静时,电车的声响也停息了。不知不觉间,窗外隐约响起忧伤的虫鸣,那声调令人不由想起白露之秋。毫不知情的妻子在隔壁房间无忧无虑地睡着了。我手握笔杆,一笔一画地写着,笔尖沙沙作响。我面对信笺,心情反而十分平静。笔尖不时滑出格子外,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很久没写字了,而不是由于心烦意乱才导致下笔潦草吧。 心(读客经典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