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法治支撑 道德才能深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真话——长星杂文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唯有法治支撑 道德才能深入
数年前,祖国喊响了依法治国;不久前,祖国又喊出了以德治国。窃以为,这不是随意的顺序,恰恰是祖国在铺设了法治基础后的精心安排,精准设计。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但道德践行离开了法律的支撑,往往会成为空谈,成为毫无约束力的隔靴搔痒。
这样说似乎有些咬文嚼字,有些不接地气,有些高大上,有些让人可望不可即。那就说些现实的事例吧!
一位90多岁的老人,有4个子女,两男两女,然而老人却成了生活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邻居看不过去,到有关部门反映,有关部门找到老人的4个子女,要求他们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但这4个子女却多各有理由,都认为自己尽了职责。有关部门就犯难了,说他们遗弃老人吧,可他们每个人每月都愿意拿出自己该出的一份钱粮,所以无法追究法律责任。说他们不孝,那是铁板钉钉的,但又没有“不孝”的罪名,最后只能把老人送到养老院。
有花心的男人一直在外与人姘居,妻子与他几次发生争吵并报警,但派出所每次只是对男人以教育为主,最多是训斥一番,就以“家务事”上不了法治而放行,以致那男人后来变本加厉,一再故伎重演。
类似的例子很多,一青年追求一位女性,人家不理他,他就跟踪、盯梢,到人家门口骚扰,甚至发出“同归于尽”的威胁。女子家人报警,警察却无可奈何,说这个男人犯的是品德问题,无法拘禁。
似乎根据目前的刑法,一定是要出现了人身伤害,甚至出了命案,才能施以刑法。
如此,面对这样的“道德问题者”,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
上述的案例,似乎都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但道德范畴的问题就不能用法律来惩治?应该不是!
新加坡,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很多被我们视作道德范畴内的问题,诸如破坏公物,包括在公共场所的墙上喷涂油漆、乱扔废弃物,在公共场所吸烟,用完公厕不冲洗,都可能面临刑法。
用法治来支撑道德,在新加坡有时到了严苛的程度。新加坡规定男人不得长发过耳,曾经一位前往新加坡演出的国际著名指挥家,就因为长发过耳又不肯剪去,最后被禁止入境,音乐会最终取消。
以法治护航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因此,法律法规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要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道德要求。
以法治来护航道德,确乎不是心血来潮的胡思乱想,在封建王朝时代的中国,对于忤逆不孝等有悖道德天伦的、有悖公序良俗的坏家伙,就有明确的惩治条例。
按照《四库全书提要》的说法,《唐律》中有“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之罪,其中“恶逆” “不孝” “不睦”三项都涉及孝道问题。
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道德也才能彰显!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明确对失德行为的惩戒措施。要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
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推行以德治国,可以让“法”与“德”双双深入人心,使社会公序良俗、道德义理都能得到维护和推行。 真话——长星杂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