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评选不宜太多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真话——长星杂文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工匠评选不宜太多
一部汇集众多工匠的电视片《大国工匠》播出后,反响强烈,人们从一个个大国工匠身上,找到了“蛟龙下海,神舟飞天”的原委。
关于工匠及工匠精神的话题在全国铺天盖地热腾起来。
“工匠是中国走出国门,接受挑战,抢得竞争高地的动力源!”人们也从大国工匠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国家发展的力量。
于是在各行各业,培育工匠,弘扬工匠精神蔚然成风,这本是好事,但其中也有些不妥的做法,比如一些行业没有在怎么培育上找思路、找方法,而把着眼点过多地放在了工匠评选上。部属、省市一级评工匠,区属一级评工匠,街道社区一级评工匠,行业内评、大集团内评,有些只有百把个人的两级、三级小公司里也评工匠,一时间,工匠一下子多了起来。
按说工匠多也是好事,问题是过多的评选,导致了评选标准降低,以至把根本不具备工匠技艺、工匠精神的职工也评了进去,真的就是矮子里拔长子,为评选而评选。
众所周知,工匠精神的标志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不畏艰苦,执着追求,如果降低标准评选工匠,反而不利于工匠的培育。
就有位朋友埋怨说:现在工匠那么多,应该生产出来的产品很精致,但是我近年来买的东西,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他告诉我,买了一套商铺,进住没几天,窗门的把手已经与窗体分离,有的虽然没分离,但也失去了锁销功能,而且下雨天房子还渗水。
一位朋友买了辆上海汽车集团生产的大通客货两用车。车价12万多,不算很便宜,但质量奇差,刚买回来没几天,碰到下雨天,雨竟然从门缝隙里渗透进来。那天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惊得他张大的嘴巴半天合不起来。他想不通,上汽,一个中国顶级的汽车生产厂家,怎么就会出现如此低级的不合格产品。
此外,车子开起来时门哐当哐当响,就像个破车,修了几回,“响声”依旧。最后修理人员告诉他:这是大通客货两用车的通病,修不好的。他只好作罢。
最让他生气的是,车子是可坐七人的客货两用车,但除了驾驶、副驾驶位置前有空调风门,后面两排就没有风门了,每到夏季,坐在后面的人是热不可耐。他打电话到生产厂家,回答说:我们以为客货两用车主要是拉货的,后面是不坐人的。
工匠很多,评了一批又一批,伴随着众多工匠的产品,质量就应该是优质的,产品就应该在世界名品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可惜的是,在世界名品之林中,中国没有几个,而只有8000多万人口的德国,名品竟有2500多个。
我们需要工匠,需要那些通过自身苦苦修炼,一丝不苟、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工匠。
我们需要评选工匠,但一定不是为评而评;一定是宁缺毋滥。
培育工匠,弘扬工匠精神,是今日中国从“制造”向“智造”升级的要素,是中国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抢得市场的必由之路,但我们不能以过多的评选来营造培育工匠,我们更应该让职工们静下心来,耐住寂寞,用刻苦学习技术,立足岗位成才,专注于精品名品来培育工匠。花名册上工匠再多,也无作用于优质产品。
一句话:打造工匠,不走形式,多干实事。 真话——长星杂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