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纵饮狂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想通之后的王忠嗣回过头看着李林浦说道:“李相,这一回咱们是大功在手了,到大功建立之后,您的位置就越发的稳妥了!”。
李林浦听到王忠嗣故意的卖好,愣了一下,平日里王忠嗣仗着自己是圣人的假子,成天的趾高气扬的,根本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今天是怎么了?
难道是这个大功给他冲昏了头脑,他王家和宇文家是世仇,他李林浦就是宇文公保举上来了,来凉州这些日子了,王忠嗣根本就没有和自己除公事以外的交流。
李林甫,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长平王李叔良曾孙。
李林甫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历任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后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
李林甫早年曾任千牛直长,,他精通音律,深受舅父姜皎的宠爱,开元年间改任太子中允。侍中源乾曜与姜皎乃是姻亲,其子源洁为李林甫求取司门郎中之职。
源乾曜笑道:“郎官应有才干声望,哥奴(李林甫小名)也能当郎官?”李林甫因此只被授为太子谕德,后累迁至国子司业。
李林甫得到宇文融的引荐,被授为御史中丞,后历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他生性阴柔,精于权谋,与宫中宦官、妃嫔交情深厚。
对圣人的举动了如指掌,每逢奏对都能符合圣人的意旨,深得赏识。
这才让李林甫担任宰相,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圣人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进的。
他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世人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圣人曾在勤政楼垂帘观看乐舞,兵部侍郎卢绚以为圣人已经离去,便扬鞭策马从楼下缓缓而过,他风度翩翩,圣人赞美不已。
李林甫得知,担心卢绚被圣人重用,便将卢绚的儿子召来,对他道:“你父亲素有名望,岭南道的交州广州等地现在缺乏有能力的官员,陛下有意让你父亲前去。”
“如果他不肯远赴岭南,肯定会被贬官。我给你出个主意,不如让他到东都洛阳去做太子宾客或太子詹事,这也是清贵显职。”
卢绚果然不肯前往岭南,便按照李林甫的建议,主动到洛阳任职。李林甫担任违背众望,便任命他为华州刺史,不久又奏知圣人,称其患病不能理事,将他贬为太子员外詹事。
圣人曾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在哪里,这个人还可以用。”
严挺之之前被贬出朝廷,这时正在绛州担任刺史。李林甫担心他重新受到重用,便召见其弟严损之。
对他说道:“陛下非常敬重你哥哥,何不让你哥哥上书,就说得了风疾,请求回京就医。这样他就可以回到朝中了。”
严挺之不知是计,果然按他的建议上书圣人。李林甫拿到他的奏疏后,对圣人道:“严挺之年事已高,近来又患风疾,应该给他一个闲散官职,让他安心养病。”
圣人嗟叹良久,将严挺之打发到洛阳担任太子詹事。
李适之拜相后与李林甫争权,但因性格粗疏,常中李林甫的圈套。
李林甫曾对李适之道:“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富国,皇帝还不知道。”
李适之便在一日上朝时,将华山金矿奏知圣人,圣人又询问李林甫。
李林甫道:“臣早就知道,但是华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气所在,不宜开凿,臣便没有提及。”
圣人认为李适之虑事不周,恼怒的对他道:“你以后奏事时,要先与李林甫商议,不要自行主张。”李适之从此逐渐被疏远。
李林甫执掌吏部时,候选官员严迥的判语中有“杕杜”二字。
杕杜是《诗经》中的篇名,原意是孤生的赤棠树,比喻人孤立无援。
李林甫不认识“杕”字,便问吏部侍郎韦陟:“这里写的‘杖杜’是什么意思?”韦陟低着头不敢说话。
长安人便称李林甫为“杖杜宰相”,以讥讽他才疏学浅。
太常少卿姜度是李林甫的表兄弟,他生儿子时,李林甫手书贺函表示庆贺,上写:“闻有弄獐之庆。”
古时将生男称为“弄璋”,意思是男孩长大以后执璋(玉器)为王侯。李林甫却把“弄璋”错写为“弄獐”,满堂宾客无不掩口失笑,因此称李林甫为“弄獐宰相”。
但要是说李林浦一点能耐都没有,也是嫉妒之言,农民流亡问题,到开元时期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广大农民被沉重的赋役所逼,逃离原籍,有的沦为“浮人”(流民),有的成为地主的佃户,全国的户籍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唐朝廷的财税收入。
李林浦在政治上比较精明,他看到了这一社会积弊,也悉知圣人正为此所困忧。
建议检括逃户,增加租赋收入。这个提议正中圣人下怀,圣人便命他制定检括之法。12天之后,李林浦拟定的括户方针及具体办法被颁行天下。
他任推勾使,依据簿籍检括逃户,短期内收到效果,得圣人赏识,将他从正八品上的监察御史擢为从六品上的兵部员外郎。
从开元三年八月起,括户、括田及赋役改革结合进行。
李林浦被任命为“勾当租庸地税使”,或称“括地使”。
圣人召李林浦到延英殿,和他讨论了实施的具体措施,次年六月,颁发《置劝农使诏》,申明对编户后的流民免征正税,授权李林浦巡行州县可以便宜从事。
他顺应广大流民的呼声,提出六年起科(即对新附籍客户免征六年赋调,轻税入官,一年少收一千文杂徭钱),奏圣人批准执行。
当他宣布这项政策时,“老幼欣跃,惟令是从”,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李林浦自己也是精明能干,且善于知人善任。他前后任用二十九名劝农判官,多是干练人才。
使括户括田、客户附籍和赋役改革在短时期内取得显著成效,使编户增加八十万户到百万户,为全国户数一成,使税收增加了两成。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取得了“流户大来”和“王田载理”的双重效果,圣人把李林浦擢为正四品下的户部侍郎,赋予他独立行事的权力,可以直接向州县发号施令。
当时李林浦“事无巨细,先上劝农使,而后上台省,台省须其意,乃行下”。
当时规定,农忙季节各州县要免去一切劳役,让农民专力收获农作物;对于逃亡又重新回归原籍的流民,地方官府要派员去安抚,给他们提供从事生产的条件等等。这对推动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就是异族将领见李林浦心中也是有所畏惧的,这几年刚起来的将领安禄山初见李林甫时,仗着皇帝宠信,神色倨傲。
李林甫不动声色,当着他的面召见王鉷,当时王鉷与安禄山都是权贵大臣,而权势高于李林甫,但在李林甫面前却卑词趋拜,态度恭谨。
安禄山被李林甫的威严所慑服,态度也逐渐恭谨。他平时飞扬跋扈,对朝中公卿多有侮慢,但却唯独忌惮李林甫。
李林甫每次与安禄山交谈,都能猜透他的心思并抢先说出,让安禄山惊惧不已,即使数九寒冬也会惶恐得汗流浃背,不敢有丝毫隐瞒。
安禄山返回范阳后,每次刘骆谷从长安回来,他都会问:“十郎说了些什么?”听到美言则心中欢喜。
如果李林甫说:“告诉安大夫,让他老实一点!”安禄山便会拍着床榻,忧愁惧怕的道:“哎呀,我死定了!”。
王忠嗣明白,现在正是太子之位争夺的时候,半点不能马虎,王忠嗣原名王训,父亲王海宾,为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太谷男,在陇上以骁勇闻名。
景云二年七月,吐蕃进犯陇右,太上皇下诏命陇右防御使薛讷率杜宾客、郭知运、王晙、安思顺抵御。薛讷派王海滨先锋,到武阶与吐蕃兵交战,王海滨取胜,杀获了很多吐蕃军。
众将嫉妒他的战功,按兵观望,王海宾兵少,众寡不敌,王海宾战死,唐朝大军乘机进攻,斩首一万七千吐蕃军首级,缴获战马七万五千匹、牛羊十四万头。
王晙率军与薛讷军汇合,一起追击吐蕃军,又在长城堡击败吐蕃军,前后杀获吐蕃军数万人,圣人当时还是太子,怜惜王海宾,追赠他为左金吾大将军。
王训时年九岁,授任尚辇奉御,入宫拜见圣人,伏地大哭。
圣人安慰他说:“这相当于霍去病的遗孤啊,等到年壮而拜为将。”赐名“忠嗣”,收养在宫中,李亨为忠王时,圣人叫他与王忠嗣交往。
王忠嗣长大以后,为人勇猛刚毅寡言少语,富於用兵的谋略,圣人与他谈论兵法,王忠嗣对答如流。
圣人很器重他,说:“你今后必然成为良将。”
让他试守代州别驾,大姓豪强关闭门户收敛行迹,不敢犯法。王忠嗣经常率轻骑出塞,李亨禀告圣人说:“王忠嗣勇于战斗,恐怕损失了他。”因此朝廷将他召回。
同年萧嵩出河西,多次引荐王忠嗣为自己的部下。
圣人因他年轻,心怀为父复仇的意愿,下诏不可以任为重将。 纵饮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