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纵饮狂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大唐立国之后,也进行了大大的改动,首先,太宗贞观八年(634年),为了太上皇(即唐高祖)避暑,在太极宫东侧郭城的北墙外修建大明宫。
大明宫位于龙首原上,高爽清凉,可以弥补太极宫地势比较低下的缺憾。
高宗龙朔年间(661-663)再加扩充,规模与太极宫不相上下而气魄之宏伟则超过之。
高宗以后,历代圣人大多以大明宫为主要宫寝,只有在特殊的重大典礼时,才到太极宫按照礼制行事。
大明宫由于建在长安郭城以外,它的宫城正门丹凤门就开在郭城北墙之上,南面恰对翊善坊,坊墙阻碍宫门。
因此,为了开通丹风门街,于是分翊善和永昌两坊,增置了光宅和来庭两坊。
四坊中间打通了一条直通皇城延喜门与郭城通化门之间的东西街道上的南北向大道,朱雀街东比原来多出了两坊。
第二个重大改变仍然在唐长安的街东。
那就是随着兴庆宫的修建而带来的街东里坊的变迁,兴庆宫的位置本为隆庆坊所在,当今圣人李隆基即位前与兄弟同居此坊。
开元二年(714年),为避玄宗李隆基讳,改隆庆坊为兴庆坊,并建兴庆宫。
开元四年(726年)将兴庆宫的规模又加以扩大,于是侵占永水嘉坊半坊之地,西面的胜业坊的东墙也因兴庆门外街道加宽而l司西退缩,使原来"畦分棋布"的街坊面貌又有所改变。
同时也因这些改动均集中于街东而使朱雀街两侧东西对称的形制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
总之,从大兴城到长安城经历了隋初创建与唐代增修的两个发展过程。
经过这一历程,长安城建筑更加宏伟壮丽,城市规划日臻完善,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
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都城的典范。
唐长安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从东墙的春明门到西墙的金光门之间,东西宽为9721米(包括两城墙厚度)。
从南墙的明德门到北墙的玄武门偏东处之间,南北长为8651米(包括两城墙厚度)。两相比较则东西长出1070米,周长约35.5千米,面积84平方千米。
全城建筑分三大部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宫城位于全城北部中心,皇城在宫城之南,外郭城则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向东西南三面展开。
唐朝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城市。
长安城内共有三个建筑群:位于北部正中的是宫城,为皇帝和皇族所居;宫城南面是皇城,面积比宫城略大,是中央政府机构所在地;宫城和皇城之外是外郭城,为居民区和商业区。
整座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
而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它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
东部是万年县,西部是长安县,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10坊,其形状近似一个围棋盘。
长安城(外郭城)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夏门和安化门;东面正中为春明门,南北分别为延兴门和通化门,西面正中为金光门。
南北分别为延平门和开远门;北面的中段和东段分别与宫城北墙和大明宫南墙重合,西段中为景耀门,东西分别为芳林门和光化门。
除正门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据实测,明德门址东西广55.5米,南北长17.5米,每个门道宽5米。
特别是明德们内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更是宽达150米至155米。其他的不通城门的大街宽度也普遍在35米至65米之间,而顺城街宽20米到25米,明德门原有台阁式门楼建筑。
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2820米,南北宽1492米,周长8.6公里。城四周有围墙,南面正中开承天门(隋称广阳门)。
东西分别是延喜门和安福门,北墙中部开玄武门。宫城分为三部分,正中为太极宫(隋称大兴宫),称作"大内"。
东侧是东宫,为太子居所,西侧是掖庭宫,为后宫人员的住处。
皇城亦为长方形,位于宫城以南,其东西与宫城等长,南北宽1843米,周长9.2公里。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其余三面辟有五门,南面三门。
中为朱雀门,两侧为安上门和含光门;东西面各一,分别为景风门和顺义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向南经朱雀大街与外郭城的明德门相通,向北与宫城的承天门相对,构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轴线。
城内有东西向街道7条,南北向5条,道路之间分布着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
从城市的平面布局来看,规划者严格讲求左右对称。全城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郭城的明德门之间的连线。
也即承天门大街(亦名天街)和朱雀大街为南北向中轴线,以此为中心向左右展开。
为突出北部中央宫城的地位,以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门等一组组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压在中轴线的北端,以其雄伟的气势来展现皇权的威严。
之后,随着不断增添新殿,才使这种格局有所变化。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深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地上的城市往往是天上的写照,从而使城市称为宇宙的象征。
"天子"居住的都城更是如此,唐都长安城这一人间杰作亦不例外。
宇文恺将龙首原六坡与《周易》的乾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地形制定规划,终于成就了一座规模宏大、设计周详、制度谨严、布局井然的大都市。
西市布局图东市和西市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
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
东市的面积,据文献记载:"南北居二坊之地"。据考古实测:东市南北长1000余米,东西宽广24米,面积为0.92平方公里。
市的四周,每面各开二门,共有八门.市周墙处大街北(即春明门大街)宽120米,东、南、西三面各宽122米。这一宽阔街道的效用是便于商业运输和市民入市前车马的停靠。
东市分布在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学以西、西安铁路局以北的地方,其街宽都近30米,约是西市街宽的1倍。
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长安志·东市》)。
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唐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里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李拾遗在宋敏求《长安志》等记载中知道,其规模相当庞大。
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个门(这在对两市遗址进行全面勘察与测量时得到证实)。
作为长安城乃至全国最主要的市场,西市进行的是封闭式的集中交易,也就是将若干个同类的商品聚集起来。
以'肆'(或相当的'行'、'店')为单位组成的,市内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局和平准局,交易区也都是集中在一个四面有墙、开设市门的较为封闭的场所内。
东市布局图西市的9个区域四面均为街道,这样每个区域的周边都临街,便于交易。
每个区域内还有便于内部通行的小巷,在有的巷道下还有砖友砌的暗排水道与大街两侧的水沟相连。
但房屋的规模不大,面阔4至10米,进深3米多,均沿街毗连;而出土的同类物品相对集中的现象,也证明了某一类型店铺的存在,如珠宝商的店铺就多料珠、珍珠、玛瑙、水晶等制品。
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西市商业较东市繁荣,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
西市距离唐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开远门较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从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
这里有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他们多侨居于西市或西市附近一些坊里。
这些外国的客商以带来的香料、药物卖给中国官僚,再从中国买回珠宝、丝织品和瓷器等。因此,西市中有许多外国商人开设的店铺,如波斯邸、珠宝店、货栈、酒肆等。 纵饮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