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纵饮狂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百姓们相互掠夺,关中地区惊扰得非常厉害。在沙苑之战中被俘虏的东魏都督赵青雀,雍州的百姓于伏德等人趁机造反。
占据长安所属的小城,接着于伏德占有咸阳,与咸阳太守慕容思庆各自召集东魏的降兵,以便抵抗从战场上返回的西魏将士。
长安主城中的百姓互相组织起来,共同抵抗赵青雀,每天同他交战。大都督侯莫陈顺袭击东魏的那些降兵,多次打败他们,吓得降兵们不敢出城。
大统十七年(551年)五月,李虎去世。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谥号襄。
隋文帝杨坚担任北周相国时,还复李虎本姓李氏。武德元年(618年),李虎的孙子李渊受禅登基,建立唐,追谥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陵墓称作永康。
李家的基业就此大成,身为李氏太宗的直系血脉,李拾遗对自己的起家之历史,那是了如指掌,自然也明白这个程若冰的小心思。
宗家身为外戚一族,也是关拢一员,跟韦家一样,就算是遭到清算,也不过是罚酒三杯罢了,加上两家的关系,宗楚客会直接开口,并不会如此拐弯抹角。
外加宗家也不是无名之辈,宗(Zōng)姓源出有六:
出自四岳之后,以职官名命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四岳,为尧帝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
四岳的后代,在周朝时,有人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也称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
太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周代有世袭宗伯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氏。
出自子姓,为春秋时宋桓公裔孙伯宗之后,以祖字为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与钟氏皆晋伯宗之从也。
春秋时,宋桓公之子敖(宋襄公同母弟)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三郤所害。
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其后人称钟离氏或钟氏;州犁的小儿子连,迁居于南阳,便以祖父之字为姓,称为宗氏。
出自春秋时有偃姓宗国(在今安徽省舒城东南),宗子的后代也称宗氏.
出自妫姓,为春秋时陈宣公杵臼的六世孙宗来氏之后,有的以宗为氏。
出自刘姓,为汉高祖刘邦的后代,以职官名命姓。
刘邦的后代有楚元王刘交,他的孙子叫刘德,官至宗正,为九卿之一,即主持皇家宫室事务的官员。
刘德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上官职名命姓,称宗正氏,后来加文而为宗政氏。宗政姓族人,今大多已并入宗姓。
出自惟宗复姓所简改。另有宗氏源自惟宗姓,来自惟宗氏的"宗"字。
宗氏家谱记载宗氏之祖知宗,是恒武平氏知盛之子,坦之浦之战后,被太宰府的官人惟宗盛国收养,之后便不再以平氏称呼,取惟宗的宗字为姓,称为宗氏。
得姓始祖:宗伯。宗姓源出自复姓"宗伯",依照古文献判断,先有复姓"宗伯"氏,然后才简略为一个字的"宗"氏的。
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宗姓始祖是周朝大夫宗伯之子,他的后代以官命姓氏;左传有宗鲁;汉代有宗俱碑,是四岳炎帝之后。
望族出自河东,而古代的河东,即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宗氏原为宗伯氏,是周大夫宗伯的后人,齐国有宗楼,卫国有宗鲁。
宗姓发祥地就在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后渐渐繁衍分布于全国。故宗氏后世子孙尊宗伯为宗姓的得姓始祖。
而宗楚客乃是天下宗氏之族长,宗楚客,字叔敖,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当朝宰相、诗人,母为武则天同族姐妹。
举进士出身,历任外官。武则天执政时,累迁户部侍郎。
坐罪奸赃,流放岭南,岁余召还。神功元年(697年),升任宰相,得罪权贵武懿宗,贬为播州司马。长安四年(704年),复为宰相。唐中宗复位后,拜中书令,封郢国公。
武后时,突厥沓实力吐敦降唐,部落迁居平夏,谣传吐敦反叛,京师震动。当时,宗楚客为兵部员外郎,武则天召见,咨问方略。
宗楚客分析吐敦为人忠义和厚,不会轻易反叛,但其侄默子,颇为狡悍。素与吐敦不和,所叛者非默子而无他人。
不过此人无大能耐,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果然不出宗楚客所料,不久夏州上奏默子劫部落北奔,被州兵与吐敦所擒。
事后,张仁亶请在夏州筑三处受降城以防突厥南下,议者多不同意,唯宗楚客赞成,并指出筑三城有万世之利。
后来,宗楚客与兄宗秦客因贪赃流放岭外,岁余还京,任夏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因与权贵武懿宗不和,加之营造府第,僭侈过度,再次贬为播州司马。
从此,又从豫州长史,渐至少府少监,并恢复了原来的职位。宗楚客二次任相后,又因聘邵王*女被贬为原州都督。
终武则天执政时,宗楚客虽谓官运亨通,但复起复落,也多坎坷。
中宗返政后,权贵武三思与韦皇后勾结,操纵国政,势倾中外。宗楚客尽力结纳武三思,被引荐为兵部尚书。
在皇太子李重俊与武三思、韦皇后的宫廷斗争中,宗楚客如终站在武三思与韦皇后一面,与杨再思等人率兵2000余人拒守在太极殿前。
李重俊兵败后,逃入终南山,宗楚客派果毅赵思慎追捕,并奏请断李重俊身首祭武三思幽灵。斗争平息后,宗楚客又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再次身居宰相之位。
武三思死后,宗楚客步其后尘,与韦皇后、安乐公主勾结在一起,权势日张。他与纪处纳结为朋党,史称"宗纪",成为活着的武三思。
景龙二年(708年),唐中宗诏突厥娑葛为金河郡王,部下阙啜忠节心怀不满,贿赂宗楚客,阻止此事。由此引起娑葛怒恨,率兵侵掠,成为边患。
监察御史崔琬上奏唐中宗,揭发宗楚客作威作福,与外境交结,为国家生怨。宗楚客不但不认罪,反而声肆厉色地大言自己忠鲠,被崔琬诬陷。
中宗不敢追究根由,约二人饮酒,结为兄弟而和解,唐中宗因此落了个"和事天子"的称呼。
但这种难分善恶的人物,还能坚持在圣人的新朝,绝对是能看清楚世间的变化,绝对不可能说出怎么可笑的话。
李拾遗想明白之后,也没有应付,直接了当的问道:“宗爷爷知道程兄的话吗? 纵饮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