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百年党史关键词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77.“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它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和优越性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自信。
“四个自信”是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提出的创新理论。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三个自信”思想,为“四个自信”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中,首次将“三个自信”和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2014年12月22日与澳门师生座谈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基础。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正式、明确地提出“四个自信”。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道路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支撑。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下,中国共产党对全体党员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依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新形势下所担负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胜利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四个自信”。
链接:
我经常想,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拥有13亿多人口而又精神上文化上高度团结统一的国家,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连绵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形成了适合我国实际、符合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紧密组织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国长期执政,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一定要增强“四个自信”,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情办好,把弘扬中华文明的事情办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情办好,最根本的是要把中国共产党的事情办好。
——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2018年1月5日) 百年党史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