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百年党史关键词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47.“二为”方向
“二为”方向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文艺工作的总口号和前进方向。其具体内容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严重破坏的文艺工作,邓小平发表一系列讲话,肯定了文艺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文艺工作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邓小平讲话精神指导下,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明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二为”方向是党在总结领导文艺工作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文艺发展繁荣的基本规律。此后,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指引下,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走向了繁荣发展的道路。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对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的破坏尤其严重,很多知识分子和文艺专家受到迫害,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受到批判,文艺创作单一僵化,整个文学艺术界死气沉沉,在一个时期内造成了“文艺断层”“人才断层”。“四人帮”被粉碎后,党和政府开始拨乱反正,在邓小平等领导同志的关心和重视下,文学艺术界终于迎来了“春天”。
为了恢复和推动文艺事业发展,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粉碎“四人帮”后文艺界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新中国成立30年来文艺工作的基本经验,探讨新时期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问题。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祝词。他批驳了林彪、“四人帮”把“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文艺战线说成是所谓“黑线专政”的诬蔑,高度评价了30年来我国文艺战线所取得的成就。他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他还指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邓小平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任务、方针和原则,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1980年1月16日,在党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聚焦于我们党在20世纪80年代要做的三件大事,提出了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在谈到社会安定团结前提时,他重点阐述了文艺与政治、坚持“双百”方针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的关系问题。他说,我们坚持“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我们要永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是,这不是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局。如果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不顾安定团结,那就是对于这个方针的误解和滥用。我们坚持安定团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双百”方针,是完全一致的。
在邓小平讲话精神指导下,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论,明确提出,我们的文艺工作总的口号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即“二为”方向。
随着党的“二为”方向的提出和“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文艺界迅速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批反映拨乱反正和现代化建设的作品涌现出来,大大繁荣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链接: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蒙田、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艺巨人,发出了新时代的啼声,开启了人们的心灵。在谈到文艺复兴运动时,恩格斯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在我国发展史上,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发展同样与中华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先秦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鼎盛期。20世纪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引擎。
现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按照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奋斗目标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一步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百年党史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