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百年党史关键词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2.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北京学生游行时所打出的口号之一。它集中体现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广大中国人民内心的愤慨和对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政府的不满,表达了当时全体爱国群众的心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19年1月开始,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也即巴黎和会。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也派出了代表团,在中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派出的代表提出了废除外国在中国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军队和巡警、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界、取消中日“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都遭到拒绝;后来中国代表又要求将德国战前在山东攫取的各项特殊权益归还中国。但因为德国的这些权益在战争期间大多已经被日本所夺取,所以参会的日本代表无理地提出要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济铁路和其他一切特殊权益都无条件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本来就是英、法、美、日、意五个帝国主义国家操控性的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因此,会议通过的和约完全接受了日本的提议。和会给予中国的,只是归还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德国夺去的天文仪器而已。
中国作为战胜国,居然遭受了像战败国一样的待遇!帝国主义的这种做法,使中国代表团十分不满,提出了强烈抗议。但是,北洋军阀政府迫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竟然准备在这一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一般地开始了。
1919年5月3日,北京大学和其他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代表举行集会,决定致电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要求拒签合约,并一致同意次日举行示威游行。5月4日,3000多名学生齐聚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其中“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一口号,集中体现了爱国学生的一致诉求:“外争国权”,就是要对外捍卫中国的主权,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地位,拒绝在损害中国利益的巴黎和约上签字;“内惩国贼”,就是要惩办北洋军阀政府内部的卖国分子,尤其是亲日派的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游行队伍准备前往日本驻华使馆抗议,受阻后便转向赵家楼胡同的曹汝霖住宅,痛打正在曹宅的卖国贼章宗祥,并“火烧赵家楼”。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逮捕学生32人。
但学生们没有被吓倒,反而联合起来,从5月5日开始进行罢课,5月6日成立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到街头举行爱国讲演、开展抵制日货等活动。北洋军阀政府非但没有回应学生的诉求,反而公然表彰曹汝霖并严令取缔爱国活动,又接连逮捕了几百名爱国学生。从6月3日开始,北京学生们重新走上街头讲演,天津、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学生也纷纷响应。
6月5日,正当学生们坚持斗争的时候,上海工人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几日内,罢工人数就达到了六七万人。随后,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的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浪潮席卷全国。在工人罢工的推动下,许多大城市中的商人也举行罢市,在全国形成了罢工、罢课、罢市的“三罢”高潮。这标志着五四运动开始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
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初步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工的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妥协,释放了被捕的学生,并宣布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没有参加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群众共同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作为引领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一方面体现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不满,另一方面从更深层次表明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在20世纪初期已经发展到十分尖锐的程度。要想拯救民族于危亡,就必须对外打倒帝国主义、对内推翻军阀统治,这一艰巨的任务正在等待着即将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来担负。
链接: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百年党史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