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脱贫之变

60 壮壮牛群 火火明天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脱贫之变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60 壮壮牛群 火火明天

  胡耀华

  2020年5月13日下午,鲁山县尧山镇新庄村附近的山坡上,石榴正在开花,桃子已经挂果。看到前来查看情况的驻村第一书记武二伟,39岁的新庄村村民张中坤信心十足:“今年就能品尝果子,明年保证大面积增收。”

  张中坤之前在新疆工作,2017年12月,武二伟建议返乡创业的他成立农业合作社,以贫困户入股等形式,种植软籽石榴和蟠桃。

  土地流转,贫困户有了增收渠道

  新庄村位于尧山镇街西1.5公里处,全村660户2555人,贫困户196户738人。

  “来到村里一了解情况,觉得很有压力,虽然前任驻村干部已做了不少工作,但要做的事还是很多。”武二伟说。

  40多岁的武二伟是河南城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2017年11月,他被选派到新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村里没产业,贫困户如何脱贫?武二伟向单位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思路:采取合作社加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张中坤的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享受到平顶山市“送致富树进农家”助农政策提供的免费果苗,申请政府专项扶贫资金建设了两个灌溉河坝。该村80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果树代种代管和果园打工等形式,参与合作社的运营生产。村集体也以提供果苗的形式入股合作社。

  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坐在家里就有收入,农忙时到果园打工挣钱,一些贫困户很快享受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红利”,村集体也有新的收入来源。“合作社加农户的扶贫模式为贫困户增收奠定了基础。”武二伟说。

  发展养殖,他们摘掉“穷帽”

  “现在生活好了,没事时刷刷抖音,心情也好了。”50多岁的李冬至说。早些年,李冬至因妻子患病、儿子上学,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武二伟驻村后,劝他发展养殖业,帮他申请了5万元金融扶贫小额贷款。

  “当时也很犹豫,到时候钱还不上咋办?”李冬至说。2018年,他用这5万元贷款买了3头牛,第二年,加上原来养的一头牛,家里的牛增加到7头,每增添一头牛有500元奖励补助。去年,他卖了两头牛,净赚两万多元,加之儿子在外打工,当年他家就成功脱了贫。他拆了旧房,盖了一幢两层高的小洋楼。

  “现在还有5头牛,卖七八万块钱没问题,村上又给俺申请了公益岗位,儿子出外打工还能享受交通奖补和务工奖补,日子可美了。”李冬至说。他的帮扶人吴晓红也没少照顾他,逢年过节都会给他家送钱送物。

  像李冬至这样的贫困户,新庄村有很多。

  “他们真是帮了俺大忙,不是他们,我都不知道现在啥样子。”今年40多岁的齐新军也深有感触。2018年4月底,武二伟帮他申请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他买了6头牛。2019年,母牛繁殖多了,齐新军卖了两头牛,收入近3万元,加上儿子的打工收入,他家也成功脱贫。今年3月,齐新军卖了家里的13头牛,收入12万多元,村里又给他和妻子申请了公益岗位,仅此一项两人每月增收800元。去年又赶上了“雨露”计划,儿子考驾驶证又获补助2000元。

  “高兴的事儿多着呢!”齐新军说,他家易地扶贫搬迁到一套150平方米大房子里住,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另外他家去年又买了一辆小轿车,儿子的婚事也定了,日子真是越过越好。

  路灯亮了,村子美了

  “原来俺村脏乱不堪,垃圾随处可见。现在你看,不仅没了垃圾,还到处绿意盎然。”新庄村村委委员张延箐说。武二伟与两名驻村队员想办法、跑资金、找项目,先后筹钱整修了村室,配套了办公设施,在村前建设了文化广场和乡村大舞台,给村卫生室配套了3万多元的空调、床位、电脑、打印机等用品;还在村道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夜间出行再也不用摸黑了。村里目前仅7户18人还未脱贫。

  为进一步美化村内环境,今年3月,在武二伟协调下,河南城建学院又出资在村内主干道路两旁栽种了樱花、百日红等绿化树,还在村内部分地方建设了“绿色长廊”。

  读者网评

  贫困户有了牛群,曾经的荒山变成了果园,村子更是变得干净整洁。这所有一切,全得力于驻村工作队员。从本文中不难看出,利用国家扶贫政策,乡村变美了,贫困户脱贫了,群众心里高兴了。总之,只要寻找到与自身能力相匹配和自身发展相契合的项目和产业,就能改变原有的面貌,让人民群众干劲儿更足,生活更甜。

  ——网友“勇往直前” 脱贫之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