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红薯铺路 家家致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脱贫之变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78 红薯铺路 家家致富
张鸿雨
2020年4月2日上午,郏县白庙乡万亩红薯育苗基地,村民有的拔草,有的浇水,有的喷洒叶面肥。
“增会可是好人,待我们可好了,工资发得也及时,我在这里干七八年了,去年脱贫了。”白庙乡黑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藏笑着说。
“今年育有16座大棚、93座小拱棚,占地56亩,有烟薯25、商薯19、普薯32、万紫56、浙薯75等8个品种,有适合烘烤的、蒸食的、煮粥的,还有淀粉含量高宜下粉条的。舞钢、叶县、鲁山、新密、禹州等地的老客户预订了8000亩的红薯。”谈及红薯,冯增会滔滔不绝,“现在大家都注重饮食健康,薯类粗纤维的营养价值被广泛认可,这几年红薯卖得很好。”
冯增会今年49岁,家住白庙乡白庙村,之前在外打工,2010年返乡流转土地专业种红薯。
白庙乡一带种红薯历史悠久。以前乡亲们全凭老经验、老办法,自己留种育苗,但产量低、薯形差,卖不上好价钱,冯增会就到郑州、洛阳、济南等地拜访红薯种植大户、专业人士,虚心取经,最终筛选出了适合郏县种植的新品种。
定了算,说了干。2012年,冯增会注册成立了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5月,成立了增会家庭农场,流转318亩土地种红薯,后又带领500户社员(包括46户贫困户)种植红薯3000多亩,当年村民收获红薯1500多万斤,比自留种繁育平均增产40%。由于质量上乘, 1500多万斤红薯虽高于市场价,但半个多月就售罄。
此后,冯增会又带领群众加工红薯粉条,开始了集育苗、种植、加工粉条、销售于一体的红薯产业路,通过深加工提高村民的收入。自此,乡亲们都唤他“红薯大王”。
在冯增会的示范带动下,白庙村一带年种植红薯均在1万亩出头。由于从外地购买薯苗费用高,冯增会又从河南科技大学购买脱毒薯苗回来繁育。由于薯苗品种全、成活率高,每到薯苗销售时外地客商都提前预约。冯增会说,白庙一带红薯亩产6000斤左右,按批发价每斤1.6元计算,除去苗钱每亩可轻松挣得4500元。
如今“红薯大王”在郏县响当当,白庙红薯也是名声在外,每年霜降前后都会吸引很多商贩采购。瞄准商机后,冯增会又高标准建设了两座占地800平方米的地窖,可以储存80万斤红薯。“老百姓收获后可以免费存放,春节后再卖,每斤会高出五六毛。”冯增会说。
冯增会富裕后,并没忘记帮助乡亲。他安排贫困户冯标正、王令文等46人常年就业。“下一步,努力把红薯‘炒红’变成‘黄金薯’,和乡亲们共同迎接致富的‘薯光’,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谈及未来,冯增会信心满满。
读者网评
郏县的烟叶,张良的姜,白庙的红薯不用相。红薯是好东西,是名副其实的“抗癌之王”,咱们可以烤着吃、蒸着吃、煮着吃、炸着吃,可以做粉条、做淀粉、做凉粉、做焖子。朋友们,你造了吗?
——网友“王yingqin” 脱贫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