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生命之源 兴水安澜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脱贫之变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77 生命之源 兴水安澜
杨德坤
2020年4月8日,在位于石漫滩水库南岸的舞钢市杨庄乡水田村,村头精致的小游园内一口老井旁,村民摇动辘轳,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这口承载着村民饮水记忆的老井,作为该村的第一代饮水工程,可以说是上世纪70年代全村人的“生命之源”。村委会主任李会涛说:“过去全村人都指着这一口原始的辘轳井,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早一晚老井旁满是排队担水的村民。”现如今,老井已成为村头农耕文化园的重要地标。村民饮水思源,依水井搭建起一个茅草方亭。
水田村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村,全村285户1150多口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264人,现已整体脱贫,有贫困户4户11人。据李会涛介绍,水田村因水而名,村民依水而生、毗水而居,村北镶嵌着大小坑塘,让这个不足300户人家的小村俨然成了“鱼米之乡”。“但是,历史上水田村屡遭水患,因修建石漫滩水库和‘75·8’水患而两次移民,现如今村里285户群众都吃上了油坊山水库的优质地上水。村里能有今天,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水利人在此兴水安澜。”
李会涛(右)带领公益岗贫困户清理村游园杂草
从一个贫困村、移民村发展到现如今的脱贫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水田村饮水工程历经传统水井、人畜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四个阶段。村中四代饮水工程“同堂”,得以保存完整,浓缩了34万舞钢人几十年来的“饮水史”。
除第一代饮水工程辘轳井外,坐落在村头不远处的砖砌水塔是该村的第二代饮水工程。上世纪80年代该村在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中建起的这座水塔高二三十米,覆盖范围广。时至今日,废弃的水塔被粉刷一新,白身蓝帽,清新醒目,塔身上写着巨幅标语“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水塔不远处有一套无塔供水设施,并配套建有管理水房,是该村的第三代饮水工程,为2007年该市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时所建,现仍发挥作用,成为村头扶贫项目“爱心菜园”的灌溉水源。
第四代饮水工程为管网延伸覆盖工程。2019年,水田村为巩固提升、改善饮水,在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15公里外的油坊山水库水厂引来优质水源。至此,村民饮水由地表水替代地下水。
据舞钢市水利局局长崔盘营介绍,为加快辖区脱贫攻坚步伐,早日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吃上安全水,近年来该市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资源调配工程等。随着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全力推进,目前该市已建成农村集中式安全饮水工程122处,其中千吨万人水厂4处,埋设管道2690公里,覆盖177个行政村,惠及人口22.6万人。
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中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目标,该市加快推进规划与建设,去年6月已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水源替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把油坊山水库水厂、袁门水厂作为农村饮水主要供水水厂,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实现工程集中化、水源地表化,建成后可覆盖该市98%的农村人口。
去年7月26日,总投资4.3亿元的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开工,预计今年底完工后,城区居民将悉数饮上甘甜的丹江水。
同年10月26日,该市同中国水务公司签订农村安全饮水经营托管合同,拟将辖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与管理推向市场。
“随着一个个水利助脱贫战役的打响,居住在山区及偏远地区的贫困群众吃水难、用水难问题将得到解决。届时,会有更多的城乡居民吃上安全水、放心水。”崔盘营信心满满地说。
读者网评
从辘轳井到饮水入户再到南水北调饮水工程,百姓需求无小事,水田村“四世同堂”的水利工程如此完整系统,在全国都不多见,应该好好加以保护、挖掘、利用。物质富裕固然重要,可乡愁记忆同样应该成为精神富有的一部分。
——网友“小乔” 脱贫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