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清学札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六六
汪中“六君子赞”、“七君子颂”与“通者十九人”说
凌廷堪《校礼堂文集》卷三五《汪容甫墓志铭》:
君治经宗汉学,谓国朝诸儒崛起,接二千余年沉沦之绪,通儒如顾宁人、阎百诗、梅定九、胡朏明、惠定宇、戴东原,皆继往开来者。亭林始闿其端;《河》、《洛》图书,至胡氏而绌;中西推步,至梅氏而精;力攻古文者,阎氏也;专治汉《易》者,惠氏也;及东原出而集大成焉。拟作《六儒颂》,未成。
案汪中“六儒”之说,近代以来颇有影响,为学术界所称引。然其子喜孙《孤儿编》卷三《校礼堂文集凌仲子先君墓铭正误》曰:“朱光禄云:‘先生欲为《七君子颂》,有万季野。’”又同书卷二《先君学行记》亦述此事。又汪喜孙《汪氏学行记》卷四《刘逢禄容甫先生遗书序》,论其父“又尝标举国初以来大儒七人,通十九人,以诏后学,其自命盖司马迁、扬雄之俦”。案所谓十九人者,张其锦《凌次仲先生年谱》卷一乾隆四十九年条曰:
扬州汪容甫先生中,其论学最恶宋儒。……于时流恒多否而少可,及与先生相见,辨论古今,深为折服,手书一十六人姓名示之:嘉定钱少詹大昕,江宁府学教授钱学渊塘,陕西候补直隶州州判钱献之坫,廪生金其章曰追,附生李生甫赓芸,长洲布衣江艮庭声、江国屏藩,江浦副贡生韩绍真廷秀,阳湖进士庄保琛述祖,歙举人程易田瑶田、修撰金辅之榜,宝应举人刘端临台拱,高邮进士李孝臣惇,余姚编修邵与桐晋涵,曲阜检讨孔约广森,仁和翰林院侍读学士卢召弓文弨。曰:“此皆海内通人也,与吾夙相交契者,今得君,合十有七矣。”
案此所称“君”者,指凌廷堪也。汪中所谓“通”者,博通、会通之谓也。洪亮吉《更生斋文甲集》卷四《又书三友人遗事》曰:
汪中恃学傲物,少所许可。少孤贫,事母极孝,家无书,因日往书肆中翻阅,即十得六七,补博士弟子,后肆业安定书院。……人目之为“狂生,狂生”。中议论故抑扬以耸众听。时侨居扬州程吏部晋芳、兴化任礼部大椿、顾明经九苞,皆以读书该博,有盛名。中众中语曰:“扬州一府,通者三人,不通者三人。通者高邮王念孙、宝应刘台拱与中是也;不通者即指吏部等。”适有荐绅里居者,因盛服访中,兼乞针砭。中大言曰:“汝不在不通之列。”其人喜过望,中徐曰:
“汝再读三十年书,可以望不通矣。”中诙谐皆此类也。
案上述十七人中,刘台拱已赫然在列,若洪氏之说不误,则再增入高邮王念孙与汪中本人,则恰合“十九人”之数也。 清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