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清学札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一三一
高年应试与低龄应试
唐宋以来,科举之制,三年大比,士子困窘,熬煞青春,有白头尚不能入闱者。乾隆朝沈德潜,诗文雄一世,然曾为十七次落第秀才,六十六岁始膺乡举,他人毋论矣。众多士子二十二三岁方入试场,恰为今日大学本科毕业之时,海天茫茫,长路渺渺,正所谓“瞻望弗及”矣。北大古文献所编纂《全宋诗》时,曾约略算计,宋人中进士者年均为四十岁,故宋诗作者倘仅知其中进士之年,而他行迹无考,则以是年四十岁计,虽不皆准,然大要不差焉。绍兴间,黄公度榜第三人福州陈修,唱名时高宗问:“卿年几何?”对曰:“臣年七十三。”问曰:“卿有几子?”对曰:“臣未娶。”乃诏出内人施氏嫁之,年三十,赀奁甚厚。时人戏为语曰“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云云。案此诗今《全宋诗》收录,为无时代作者詹文《登科后解嘲》,其诗云:“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佳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又《宋诗纪事》引《清夜录》署绍熙元年进士詹义作。詹文、詹义,形似而讹,必有一误。)
清乾隆帝好大喜功,又寿考多福,安享太平,故六十年间高年应试者,远较前朝为多。乾隆元年,是科会试各省年老举子,有八十岁以上刘起振等三人,七十五岁以上冯应龙等五人,七十岁以上李琬等十五人,七十岁宋士正等二十人。后于四十余人中,别择取中五卷,其余未取中者礼部看验,酌量分别予以赏给。三十五年,顺天乡试诸生内,有八十五岁者一人,八十岁者一人,此等冀万寿恩科望幸之人,若不中,则特赐举人。江西乡试有广信府兴安县生员李炜,年已九十九岁,未中,洵为盛世休徵,赏给举人,复赏上缎一匹。三十六年,广东肇庆府开平县生员张次叔年已九十四岁,未中,赏为举人。四十五年,高宗五下江南,有上年福建省钦赐举人郭锺岳一百岁,陈应腾八十八岁,宋耀八十五岁,该举人等情殷感激,由福建蹒跚来至浙省谢恩,帝以郭锺岳等以海隅寒畯,年臻大耋,兹因翠华南莅,远涉迎銮,著各赏御书墨刻、缎二匹、荷包一对。郭锺岳寿跻百龄,尤为熙朝人瑞,著加恩赏给进士,以示优眷耆儒至意。又乾隆间,番禺县学生王健寒年九十九,尚能入试,握笔为文,学政翁方纲曾以诗记之。
余所见记载应试最年长者,为道光丙戌春闱,一百三岁老人陆云从应会试,恩赐国子监司业衔。同时朝臣,多以诗笔纪述盛事。陆为广东三水县人,百岁始入学,是真人瑞矣。余曾放言于选课诸生,倘能见有乡会试愈一百三岁高龄应试者之载记,则此课不必再修,当赏以满分者,然至今仍未有生徒能得此高分也。
自乾隆元年始,高宗即言此类优渥高年,为格外加恩,后不为例,然此后各省尚多有年长应式者得赐举人、进士,乃至假冒成风。乾隆三十六年,广东有九十以上者三人,八十以上者十六名应试。帝以为其中必有不实,因上年恩旨,各萌幸泽之心,增填年齿,以致多人冒混。署两广总督德保交部察议;学政翁方纲不过因更换之期,捏词自炫,希图留任,著交部严加议处。
更有八十老翁,应试作弊者。乾隆三十七年会试,头场搜出辛卯顺天乡试恩赏举人、年八十岁之山西人张静深,在袖内藏匿性理论二纸,照例枷号,并报帝知。高宗严词痛斥后,亦无可奈何。因如此高龄,若枷号示众,或有性命之忧也,故命放还,并称“朕亦无如之何矣”。
而低龄应试者,乾隆三十五年,顺天乡试诸生内,有十二三岁之人,未第,帝未赐赏,仍令其下科再考。此亦余所见少年应试者也。 清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