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边界的6种力量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尔转型:人人都是CEO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美国管理专家阿什克纳斯曾经协助通用电气公司构建无边界组织,根据他的研究,领导者可以通过四种强有力的杠杆:信息、权力、能力、报酬等对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14和通用公司相比,海尔在打造无边界组织的实践中采用了不同的“杠杆”,共有6种力量提升了组织边界的“穿透性”。
“节点”替代了传统的“部门”和“职位”
传统组织结构中的“部门”这一概念几乎在海尔的组织管理体系中消失了。尽管你可能会在集团的办公大楼里看到人力资源部、战略部等部门的名称,但这仅仅是个代号而已。所有的部门,不管是生产、营销、研发等一线部门,还是人力资源、财务等职能部门,实际上都是一个自主经营体或者节点。
部门的重构带来了职位的重构。在传统的组织体系中,员工最关心自己被安置在什么样的“职位”上,不同的职位意味着薪酬不同,所掌握的权力和资源也不同。企业也把职位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基于职位这一观念建立了选拔、薪酬、晋升和绩效评价系统。然而,在海尔的组织管理体系中,职位的概念被颠覆了,传统职位的功能几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节点”这一崭新的概念。
“节点”和“职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节点是高度动态的,其存在的基础是“契约”或者“单”,即目标。在海尔,节点既可能是一个自主经营体,也可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每一个节点都需要明确自己的顾客,把顾客的需求转化成自己的“单”,然后根据单的完成情况拿到自己的薪酬,这种报酬被称为“人单酬”。而职位是相对稳定的,其设立往往和功能相关,职位的价值则是确定任职者薪酬的重要依据。
自主经营体是创造价值和价值分享的基本单元。按照张瑞敏的设想,每个自主经营体都应具备“企业家精神”,从其本质上都是一个“虚拟的微型公司”,从而保证为顾客创造价值。同时,自主经营体拥有自己的用人权、决策权和利润分配权。当然,这些自主经营体是动态的,随时可能被淘汰,也随时会形成新的自主经营体。
“契约模式”替代了传统的“命令——控制模式”
各节点之间的关系是“契约关系”,消除了职位层级,进而使组织“去官僚化”。在“节点机制”中,各个节点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相互服务和相互增值。在海尔,尽管每个员工都还保留有一个职位称号,但这仅仅是一个“标签”而已,主要用于沟通和交流。比如,我在访谈一个基层员工时,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市场总监”。当我问他这一职位的具体含义,以及他手下有几个下属时,他笑着回答:“我这个‘总监’只是个代号,和其他企业不同,我没有一个下属。我实际上是一个节点,承担市场开发工作。”
“顾客驱动”替代了“领导驱动”
角色重构,人人都是价值创造者。和传统的组织结构相比,海尔的“倒三角”组织结构颠覆了我们对顾客、员工和领导者的角色定位。通常,我们认为顾客是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以顾客为中心的本质是满足顾客的需求。但是,在海尔,对顾客的角色定义不仅包括“消费者”,更被赋予“资源提供者。”因此,顾客位于海尔倒三角组织的最上端,既是海尔既有产品价值的享有者,也是未来新产品的价值创造者。比如,海尔颠覆了以往产品开发所采取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的单向线性流程,将顾客纳入产品研发中,转变为一种可不断优化的闭环流程,在这个闭环中,顾客既是产品研发的起点,也是产品研发设计的终点。
一线员工在“倒三角”组织的最上面直接面对顾客,他们从传统组织的“被动执行者”变为“决策者”,成为创新的重要源泉。一线员工在和顾客互动的过程中掌握了大量关于顾客需求的信息,决策权和信息的融合,提高了一线员工的创造力。传统组织中的职能部门被重新解构,财务、人力资源、战略等部门变革为支持平台。相应地,企业最高层领导者从“正三角形”的顶端颠覆到了“倒三角形”的底部,从“发号施令者”变为“资源提供者”。
“双向权力链”替代了“单权力通道”
海尔的权力重构,源于顾客的“倒逼”体系。在多数的传统组织中,顾客和一线员工对决策者权力的影响微乎其微,正如开篇案例所讲的那家银行一样。权力被集中在各级领导者手中,成为身份的象征。随着职位层级的升高,权力越来越大。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最高领导者往往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企业没有监督和制衡机制,最高领导者的战略决策失误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很多企业正是毁于最高领导者一个人的手中,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权力的重要体现是评价权和监督权。海尔向传统的权力管理体系进行了挑战,建立了源于顾客的“倒逼评价体系”。具体的做法是,首先赋予顾客评价企业的权力。比如,海尔为顾客建立了“24小时限时到达,超时即免单”制度。这实际上是一种监督机制,通过顾客倒逼一线经营体。同时,又赋予了一线经营体评价二级经营体的权力,这样层层往下“倒逼”,直至三级战略经营体。在这种权力倒逼机制中,所有的人都需要根据顾客的评价来进行协同,直至满足顾客的需求为止。
目标重构,从“他驱动”到“自我驱动”
尽管有关目标管理的多项研究结论指出,挑战性的目标对员工达成高绩效有积极的影响。然而,在传统的组织管理体系中,领导者为员工制定挑战性的目标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许多企业,目标成了领导者和下属之间的“数字游戏”。在这场博弈的游戏中,领导者和下属都有难言之隐。事实上,没有哪一个领导者具有无所不知的能力,可以清晰准确地预知组织未来的目标。通常,为了增加与下属谈判的余地和筹码,他们会采取一种夸大的方式制定目标。殊不知,这种“理想的目标”破坏了下属的创造力和信心。从下属的角度看,这种目标管理方式是典型的“他驱动”机制。来自外力的强迫使得下属对这种“超乎想象的目标”变得异常冷漠。
在海尔的倒三角管理体系中,颠覆了传统的目标管理机制,其核心是建立了一种“自我驱动”机制。所谓自我驱动,是指每个自主经营体或者“节点”都需要为自己制定“第一竞争力”目标。为什么海尔能够实现从“让我干”转变成“我要干”?是因为海尔将“目标”和资源、薪酬以及自主经营体的存在等紧密关联起来。换句话说,如果自主经营体制定的目标具有第一竞争力,它就可能得到一流的资源支持,一流的薪酬。反之,如果自主经营体不能够制定具有竞争性的目标,则有可能被其他自主经营体兼并,甚至被淘汰。
把目标制定的权力下放给每个员工,海尔总裁杨绵绵将其称为“去管理化”。这种“去管理”的结果反而提升了海尔的管理能力,因为它引导每个员工进行自我管理。目标的有效性和信息的认知高度相关,在制定目标之前,每个自主经营体需要识别自己的顾客及其真实的需求。由于每个员工能够掌握自己顾客的信息,他们自我制定的目标反而更加有效和真实。在谈到自我管理时,海尔的一位员工表示:“这是自我加压。企业都把权力和资源下放给自己了,如果你不能制定出第一竞争力目标,你就自我淘汰。”
领导力重构,官兵互选
在海尔,每个自主经营体“领导者”的位置是高度动态的,领导者不是由上级来任命的,而是采取了“官兵互选”机制来筛选和优化领导者。比如,在筛选一个自主经营体领导者时,海尔会鼓励若干“候选人”参与竞争,最终有一个团队共同决策谁来担任自主经营体长。然后,海尔授权自主经营体长组建自己的团队,一旦自主经营体正式形成,自主经营体长则需要接受团队成员的监督,团队成员则有权罢免自主经营体长。 海尔转型:人人都是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