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啸天说诗.周啸天谈艺录

丁宁及其词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啸天说诗.周啸天谈艺录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丁宁及其词

  丁宁(1902-1980)字怀枫,号还轩。生于江苏镇江,幼迁扬州,习称扬州人。新中国成立后供职于安徽省图书馆,晚年为省文史馆馆员。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三位女词人之一 。自撰挽联云:

  无书卷气,有燕赵风。词笔谨严,可使漱玉倾心,幽栖俯首。

  擅技击谈,攻流略学。门庭寥落,唯有狸奴作伴,蠹简相依。

  不过,“使漱玉倾心”,未易言也。盖李清照一生,有得天独厚者在——生于书香门第,却不受清规约束,一也;嫁得赵明诚,早年生活美满,二也;富于私家收藏,饱览金石书画,三也。揆之古今扫眉才人,际遇万中无一。不管后来如何“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曾经拥有与从未拥有,那是不一样的。漱玉词中,永远有阳光的一面 。此李清照所以为李清照也。

  丁宁呢,只能算是苦命的人了。生在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国——一个宗法社会。父亲是江南裕宁官银局经理,娶妻不育,纳丫鬟为妾,生一女,即丁宁。生不满月,母暴毙,归正房抚养。(后来丁宁听说生母竟是被养母害死的。)丁宁小时,被父亲许配给一位纨绔子弟。未及成年,父亲去世。丢下孤女寡母,一任族人欺凌。十六岁上,由养母主持完婚。次年,生一女,名文儿。文儿四岁夭折。丁宁不堪丈夫的折磨,愤而离婚。代价是惨重的——养母令其当着族众,跪在亡父灵前发誓永不再嫁。她毕生遵守诺言,成为旧式婚姻的殉葬者。

  所幸的是,丁宁从小爱好诗词。人生痛苦,因而有所排遣。离异后不久,即在扬州名士程善之家邂逅词人戴筑尧,遂拜师,专力学词。两年后所作《昙影楼词》发表于龙榆生主编的《词学季刊》,而崭露头角。尔后受聘于扬州国学专修学校,教授诗词。从此以吟咏为余事,一生存词204首,辑为《还轩词》四卷。

  《还轩词》有一个悲凉而独到的主题——无着的母爱。失恃之悲与失女之痛,人逢其一,即可谓惨。偏偏全都落到丁宁的头上。幼年母爱的缺失,虽然淡化;后来的失女之痛,即母爱本能的无着,却成为她永解不开的心结。一写再写三写四写,仍难释怀。施蛰存谓其“词逐魂消,声为情变,非翰墨功也” 。

  心似三秋衰柳,情同五夜惊乌。柔肠已断泪难枯。愿教愁岁月,换取病工夫。只道相寻有梦,那堪梦也生疏。西风凉沁一灯孤。魂牵还自解,分薄不如无。(《临江仙》)

  绕长堤,正东风孕絮,缥缈绿初齐。逝水情怀,浮云世味,芳序回首凄迷。恨弹指,仙昙分短,剩此际和泪忆牵衣。落日孤村,伶俜三尺,碧草天涯。多少哀蝉心事,问青山无语,只是莺啼。唤客疏钟,催程薄瞑,湖上灯火船归。揽双鬓星星碎影,甚轻魂不共纸灰飞。一夜空阶细雨,还梦棠梨。(《一萼红》)

  微凉一枕音尘远,喁喁绿窗何处?聒耳呢喃,惊魂隐约,兜转伤心无数。低迷认取。似学步阶前,揽衣娇语。强起凭栏,絮蛩催泪堕如雨。年来怕闻楚些,那堪温旧恨,灯下儿女。贴水犀钱,缨珠象珥,肠断优昙难驻。重逢莫误。待沤灭空泯,白杨黄土。唤月啼烟,北邙吾觅汝。(《台城路》)

  各词例有小序,《临江仙》云“秋宵不寐忆文儿”;《一萼红》云“辛未清明前二日,出北门视文儿墓,归成此解”;《台城路》云“夜凉不寐,闻隔院小儿唤母声,极似文儿,悲从中来,更不能已”;《莺啼序》云“癸酉除夕,灯光如梦,往事萦心,文儿殁已十稔矣”,等等。细节描写如“似学步阶前,揽衣娇语”“记牵衣、霜柑笑索,映柔靥、宫梅红展”,等等。情语如“愿教愁岁月,换取病工夫”“魂牵还自解,分薄不如无”“唤月啼烟,北邙吾觅汝”,等等。将幼稚之天真、生命之脆弱、命运之无情、母爱之强韧,转瞬的失落与永远的牵挂,交织词中,力透纸背。不忍卒读,而不厌读。

  在漫长的一生中,丁宁对小儿的啼声都有特殊的敏感。前举《台城路》一词的感兴就是由隔院小儿唤母之声引起。《唐多令》序云:“申江除夜,拥衾听门外笙歌,忆年时欢乐,惘惘如梦。忽风振檐铎,凄响泠然,恍如庭帏唤小名之声,感音成调。”词中复云:“往事如烟愁似水,蓦又听,唤儿声。”《金缕曲》则写道:

  市远繁声歇。峭寒侵、凄凉病榻,旅怀愁绝。何处歌声春样暖,唤起伤心叶叶。想绣褓、花枝交缬。慢抚轻怜珠在掌,绕回廊、数遍花砖缺。伟大爱,无边热。半生栗碌乡关别。更那堪、南陔梦醒,鬓丝如雪。魂断庭帏何处是?未语柔肠先结。空梦绕、青林冷月。梗泊萍飘三十载,了枯禅、弹指轻沤灭。漫回首,倍呜咽。

  词序云:“病中闻隔院有唱催眠歌引小儿入睡者,音韵凄婉,极似余儿时所悉闻,感赋。”小儿唤母,母亲唤儿,这两种对待的声音,触痛作者内心深处的纠结。“音韵凄婉”之“催眠歌”所唤起的,不只是对文儿孤魂的牵挂,还有潜意识深处最柔软的记忆——对于摇篮和母亲的模糊记忆:“魂断庭帏何处是?未语柔肠先结。”《谒金门》三首则写道:

  留不得,肠断危楼孤客。苦雨凄风寒恻恻,眼枯头未白。一自瞻依痛失,不得承亲颜色。夜夜梦魂空绕膝,觉来何处觅!

  归不得,肠断门庭犹昔。几案生尘迷手泽,蟏蛸当户织。一自音容惨隔,不得闻亲消息。泪湿麻衣都化碧,凊温何处悉!

  行不得,江上鹧鸪声急。满目烽烟思故国,茫茫何所适。一自牵裾无术,不得寻亲踪迹。月暗青林云似幕,路遥儿莫识。

  这就是丁宁的“悲愤诗”!丁宁的“断肠词”!表现出人性最柔弱又最坚强的一面。我认为丁宁堪与吕、沈诸家争胜、“足以夺帜摩垒”(施蛰存语)者,正在于此——人无我有,人有我深也。

  为了从悲情中走出,丁宁一度学佛。1941年经人介绍到南京私立泽存书库任图书管理员,尔后一直从事古籍整理与管理工作,故曰:“攻流略学。”“流略学”即目录学(“流”指九流,“略”指《七略》)。著《师友渊源录》,合著《安徽文献书目》《室名、别号索引》。曾仿南宋蒋捷听雨词意,为《虞美人》:

  儿时弄笔红窗下,片语珍无价。中年觅食暂离家,不道故园从此即天涯。老来潦倒书城卧,蠹卷青灯伴 注释标题 这两句末的“卧”“伴”二字不协韵,必有一误。 。吟魂消尽漏将终,双鬓萧疏,黄叶堕西风。(《虞美人》)

  “书城”一词,为丁宁所常用——如“长廊嘉月为谁明?伴文星,照书城”(《江城子·西楼对月赠味琴》);“拂芸编、旧香零落,依依陈梦萦绕。苍茫劫海偷生际,曾向书城投老”(《买陂塘·壬寅岁暮,偶向南图借书,中夹旧书签,尚系十余年前所手订。往事如烟,感成此解》);“插架琳琅三十万,老书城不羡黄金阙”(《金缕曲》),等等。“蟫”(蠹虫)字亦常用——如“更那堪回首觅音尘,收蟫屑”(《满江红·髯公觅旧稿,赋此谢之》);“烟尘叠。青灯残影,百年蟫屑”(《忆秦娥·癸酉春暮检视旧稿感赋》);“小窗睡起浑无那,漫检蟫编趁夕阳”(《鹧鸪天》);“叹魂断缣縢,蟫丛蹀躞,此意有谁晓”(《买陂塘》),等等。确是职业使然。

  她曾延师学剑,故曰:“擅技击谈。”这项本领,在保护古籍时派上了用场。她曾对人说,自己一生做了一件大事——持剑护书,在日伪占领的乱局下,守护住了泽存书库。这个书库是旧中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新中国南京图书馆(即今江苏省图书馆)之前身。后来还有一次护书。那就是“文革”之初,在安徽省图书馆,为了保住馆藏古籍,丁宁拒不交出所管书库的钥匙,不得已,以牺牲个人藏书为代价,打发了狂热的红卫兵。这种侠义气质反映到她的词中,于凄婉之外,别有亢爽:

  湖海归来鬓欲华,荒居草长绿交加。有谁堪语猫为伴,无可消愁酒当茶。三径菊,半园瓜,烟锄雨笠作生涯。秋来尽有闲庭院,不种黄葵仰面花。(《鹧鸪天·归扬州故居作》)

  霜矛宛转红蛟尾,宝刀弄影寒秋水。风急暮笳哀,天山千骑回。星尘三万里,故国苍茫里。长啸倚吴钩,西风吹客愁。(《菩萨蛮·听黄老谈少年游侠事》)

  幽栖好,吾自爱吾庐。满院金风朝试剑,一帘凉月夜摊书。曾几感离居?(《望江南》)

  《鹧鸪天》一词,抗战期间作于扬州。作者以“向日葵”影射丧失民族气节的人和事,“秋来”二句掷地有声。词人以形象表现思想,“不种黄葵仰面花”七字包含的意蕴,远远超过本指。名言激昂,诵之使人慷慨。陈兼与评:“其集中词亢壮者,尚有如《蓦山溪》中‘沉沉兵气,恍见星如雨。往事念干城,悄西风,神鸦社鼓’;《鹧鸪天》中‘多少忆,忆还休,众芳如海绣神州。满汀晴雪秋光好,莫指芦花笑白头’;《金缕曲》中‘搔首几回将天问,问神州何日烟尘歇。天不语,乱云叠’;《菩萨蛮》中‘霜矛宛转红蛟尾,宝刀弄影寒秋水。风急暮笳哀,天山千骑回’,俊远豪发,又何减李易安《渔家傲》‘天接云涛接晓雾’之句也。” 故曰:“有燕赵风。”

  进士君休矣!想生前、触阶不第,几多失意。死后偏教传异迹,颠倒三郎梦呓。夸妙笔、又逢道子。写向人间图画里,入端阳绿艾红榴队。如傀儡,同魑魅。早知饕餮非常计,悔当年、希荣干禄,自残同类。鬼国纵横千载久,弱肉浑难胜记。到今日、独夫群弃。五鬼不来供使役,对蒲觞未饮先成醉。掩两耳,昏昏睡。(《金缕曲·题醉钟馗横幅》)

  这首词借题发挥,假“醉钟馗”以针砭世道人心。既有命运弄人的自嘲,又有对“希干荣禄,自残同类”者的反讽,怀抱悲悯,意趣近于稼轩。她养猫,是爱心人士。兼因猫能捕鼠护书,所以有时养到四五只之多。她经常对人说起,猫是如何的通人性。这也反映在她的词中。

  耋耄依稀似画图,随裾绕膝不须呼。牡丹午荫胜蓬壶。

  不独称儿还道老,允堪为将莫云奴。赖他勤护五车书。(《浣溪沙·爱猫黑宝》)

  不解供庖具客餐,不将驰逐博欢颜。应门端的胜雏鬟。

  晓趁晴曦眠画榻,夜随明月伴经坛。几曾云路羡刘安。(《浣溪沙·妙师家小犬狮儿》)

  《还轩词》虽然不拘一格,到底还是“穷苦之言易好”(韩愈),“可以怨”(孔子)者为多。《浪淘沙慢》序云:“庚辰冬至前一日,夜寒无寐,往事如潮。忽忆医士言胃疾将不治。生无少乐,死亦复佳。倚枕成歌,漫吟待曙。”此即骚人“哀吾生之无乐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之意。自序说:“第以一生遭遇之酷,凡平日不愿言不忍言者,均寄之于词。纸上呻吟,即当时血泪!”佳句不胜枚举:“分明已是无家客,偏向人前说去休”(《鹧鸪天》);“漫从去日占来日,未必他生胜此生。……如何弄影江潭柳,犹向斜阳着意青”(《鹧鸪天·感赋寄味琴》);“书缘久客看看少,句为伤离往往同”(《鹧鸪天·赋谢王君巨川招饮》);“萍能无住依然绿,花到将残不肯红”(《鹧鸪天·得味琴扬州来书》);“谁是主?孰为宾?红娇绿暗自成春。凭栏多少凄凉意,惟有黄花似故人”(《鹧鸪天·过兆丰花园感赋》);“愁堪破寂何须遣,梦可还家不易成”(《鹧鸪天·旅怀》);“近来身似亭前树,感西风一例惊秋。听沉浮不说飘零,只算淹留”(《高阳台·九日感赋》);“便教从此随波逝,风吹不着,霜欺不着,也胜飘零”(《促拍丑奴儿·落叶》),等等。

  《还轩词》最初以油印本流传,被人讥为“处幸福之世,为酸楚之音”。语能杀人,丁宁不得已,将词集寄给身处高位的郭沫若,期获公论。不久如愿以偿,收到郭的回信,信中肯定丁词:“清冷澈骨,悱恻动人,确是您的心声。”又善意地指出“微嫌囿于个人身世之感,未能自广”,并摘录“海棠莫怨霜华重,犹有梅花雪里开”(《鹧鸪天》)一类较为开朗的词句,希望她“朝这方面发展……以时代的感情为感情,脱却个人哀怨,开拓万古心胸”。信中附有于立群书写的郭的近作二首,以为“抛玉引砖之报”。后来郭至合肥,主动约见丁宁。这些举措,不但平息了訾议,还扩大了丁词影响。丁宁重印词集,不忘将郭的手迹置诸卷首。对人说起此事,也不掩饰对郭的由衷感激。此亦人之常情。

  《还轩词》在艺术上的造诣,张中行概括三条,有一条是“感情真挚”,可以不说。其他两条讲得都很好,一条是:“功力深厚。由所作的意境和辞藻看,三十岁前后,她已经能够深入宋人以及五代的堂奥。”另一条是:“深入各家之后,能够融会贯通,生成自己的。这自己的是离北宋(或兼五代)近,离南宋(主要指吴文英一流的风格)远。”还特别强调:“有清一代,除极少数人,如纳兰性德以外,几乎都是浙派的路子,拿起笔就掉书袋,剪红刻翠。丁宁词没有走这条路,譬如与王鹏运、郑文焯等相比,像是出语平易,其实正是她的值得赞许之处。”施蛰存对《还轩词》也有高度评价,谓其:“琢句遣词谨守宋贤法度,制题序引亦隽洁古峭,不落明清凡语,知其人于文学有深诣也。” 不过,“谨守宋贤法度”,也可以是一种局限。刻红剪翠之作,不是完全没有:

  绛娥催转瑶京,绿阴渐掩东风路。仙衣弄影,朱颜酝泪,芳华愁数。橘囿云生,锦江波暖,故园何处?对残更冷月,青林梦渺,家山恨,凭谁诉。回首江南春暮,涴轻尘、几番风雨。啼红怨粉,凄凉都幻,飘零萍絮。爇茧情疏,寻柯境杳,旧游难溯。谢丹青点染,香痕悄罨,付齐纨素。(《水龙吟·题杜鹃蝴蝶团扇》)

  语言、意境都嫌有些陈旧,令人不知今是何世。词像这样写,会令人生厌的——审美疲劳故也。好在作者不是一味守旧的人,描红不是主要倾向。反之,她是乐于尝试的——如以扬州土语入词:

  小艇偏生稳,双鬟滴溜光。几回兜搭隔帘张。却道凫庄那块顶风凉。杨柳耶些绿,荷花实在香。清溪虽说没多长,可是紧干排遣也难忘。(《南歌子》,序云:索居无俚,缀扬州土语,忆湖上旧游,兼怀船娃小四。)

  点个风儿没,丝毫雨也无。讨嫌偏是鹁鸪鸪,冷不溜丢花外一声呼。索度邻家妪,唠叨故里书。大清早上费踌躇,无理无辜耽误好功夫。(《南歌子·晨起缀扬州土语》)

  无论这两首《南歌子》做得如何,都不影响读者对这种尝试的好感。盖词本歌词。词在语言上的追求,究以到口即消为好。 啸天说诗.周啸天谈艺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