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啸天说诗.周啸天谈艺录

季羡林说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啸天说诗.周啸天谈艺录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季羡林说诗

  季羡林、任继愈二先生同日仙逝,本不拟说什么;一位网友忽然问到我对季先生去世的感想,说一说也无妨。两位先生都是九十以上的高寿,虽然任先生比希望的寿数少活了三年(他原想活到九十六,好写完新版《中国哲学史》),也算是功德圆满,可以无憾了。对于功德圆满、可以无憾者的远去,即使做不到像汪伦对李白那样踏歌相送,至少应该持从容平和的态度才是。却也无妨有一些叹息和眼泪。

  不知有多少人去过敦煌,不知有多少人看过壁画,不知有多少人看得懂,然而季先生是看得懂的,他写道:

  使我们最感兴趣、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那许许多多的涅槃的画。释迦牟尼已经逝世,闭着眼睛,右胁向下躺在那里。他身后站着许多和尚和俗人。前排的人已经得了道,对生死漠然置之,脸上毫无表情地站在那里。后排的人,不管是国王、各族人民,还是和尚、尼姑,因为道行不高,尘欲未去,参不透生死之道,都号啕大哭……(《在敦煌》)

  我想为之叹息、为之流泪的人,不妨花点时间读一读季先生的散文。

  网上有一种意见,说季先生的专攻是印度学、东方学,如何称得“国学大师”?这种意见原则上也许是对的,但招来一片骂声。我想说话的人挨骂也是应该的,什么场合,要你来显摆聪明呢?其实季先生对“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之类的称谓,是不领情的,他生前发表过这样的意见。所以聪明人不说也罢。

  季先生是陈寅恪的真传弟子,崇尚考据,学问做得大。还有一点和陈先生一样,那就是爱诗,也懂诗。这里说的“诗”,是指传统诗词。季先生说:“我对于新诗,虽然已经读了六十多年,却自愧缺少这方面的细胞,至今仍然处在幼儿园阶段,更谈不到登堂入室。”(《诗人兼学者的冯至先生》)我不认为这是季先生对新诗的否定,而是一是一,二是二,实话实说。也就是说,季先生对新诗不甚了了,“处在幼儿园阶段”,虽然他和冯至、臧克家是好朋友。他还说:“我反对现在的所谓‘朦胧诗’。我总怀疑这是‘英雄欺人’,以艰深文浅陋。文学艺术都必须要人了解,如果只有作者一个人了解(其实他自己也不见得就了解),那何必要文学艺术呢?”(《我和外国文学》)这个意见,我以为是对的。

  季先生在上清华大学时,专业是西洋文学,据他说,从“正课”得到的收获,不如一些选修课,如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朱自清的陶渊明诗等,以及郑振铎、谢冰心的课。他说,这些课程水平都高,令他终生难忘。因此,季先生对诗词的悟性很高,不是偶然的。季先生谈诗论文,有许多老生常谈,也有个人独得。正是从那些个人独得,可以看出他的悟性之高。举一个例子吧。崔颢《黄鹤楼》是一首著名的唐诗,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对此诗大为叹服,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首诗在唐诗通行本上的文本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而人们从敦煌残卷中看到这首诗,有两个地方与现行本不同。第一句的“黄鹤”作“白云”,末一句的“烟波”作“烟花”。在香港举行的国际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上,台湾学者黄永武在他宣读的论文中,引用了这首诗,对“白云”“烟花”大肆赞美,誉不绝口,喜形于色,全场气氛一时为之活跃。季先生写道:

  我最初也曾为之振奋。但稍稍冷静,觉得不大对劲。“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两个“黄鹤”,对比紧凑,只有这样,“空余”二字才有着落,才有力量。如果改成“白云”,对比也有,但比不上两个“黄鹤”了。今天的选本,不取“白云”,而取“黄鹤”,是有道理的。至于黄永武教授讲的,这样一来就是三个“黄鹤”对一个“白云”,结构失去均衡,我看这个均衡是用不着保持的。(《朗润琐言》第136页)

  这段诗评写得何等好呀。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照道理说,季先生崇尚考据的,他应该站在考据的立场上,支持黄永武的说法才是。然而黄永武说的,已经不是文本的是非,而是在说文本的好坏。因此,季先生只能一味妙悟,抛开敦煌卷子的白底黑字,而根据他的直觉,从诗味的立场上去区别这个好与坏,这正是读诗的正确立场。他还写道:

  最成问题的是“烟花”代替“烟波”。而黄先生说得最厉害的却正是这一点。他说,“烟花”是有来源的。李白的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不是有“烟花”吗?由此可证,“烟花”是正确的。但是黄先生忘记了“烟花”的意思是春天百花繁茂的景象。摆在这里完全不对头。而“烟波”是指江上烟波浩渺的情景。完全适合。

  诗词一道,于季先生并非专攻,但许多专攻此道的人,还不能说得像他这样的在行。所以我还是忍不住说一句:此大师之所以为大师也。 啸天说诗.周啸天谈艺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