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毒后临朝

第130章 初心未改

毒后临朝 檀二姑娘 4913 2021-04-02 21:13

  这日的夜间,唐嗣在房中用了一点白粥,边吃边看最近的情报。

  杀手楼中有于三坐镇,又有他多年积威,一时不会有问题。望乡关战事虽未平,但罗庭军中生乱后战意不足,以不成问题,只看那位殿下要如何安排了。

  而回雁关这边……

  唐嗣看着信笺,皱起了眉头。

  这次回雁关的战事爆发的很突然,大周并无准备,是以战事方起,李半世一面固守城关,一面派人飞奔回朝送战报。宣帝本想派萧丞相来,但不知为何,最后还是派了七皇子凌焕前来,与他同来的,是萧承泽次子,萧煜寂。

  说到萧煜寂,唐嗣心中衡量了一番。

  这位丞相嫡子,待家中庶出兄妹都好,人也温和,长得又好,文才武艺都算不错,因而在京都城中名声很好。

  但唐嗣的线报里,这位萧二少爷可不是什么纯良之人。幽瞳虽是萧承泽的原配妻子,但早已故去,萧二少爷的生母是白氏夫人,其实与秦家并无太多关系。这些年来,连萧承泽对秦家的态度都很平淡,萧二少爷却每逢年节都会派人给秦家送些东西。东西不贵重,却也不失礼数。

  这习惯直到青青认祖归宗后,才停了下来。

  若从他头一年给秦家送礼算,他不过还是个六七岁的孩子。一个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谋算,这种心机,不可谓不深。

  即使聪慧如青青,六七岁的时候,比起这位嫡子,还是要差了一些。

  这次萧煜寂跟着七皇子来,说是长长见识,谁敢说不是萧承泽的意思?青青的安排他并不知道,但唐萱联系萧氏族人的事他却是清楚。这是萧承泽听到了什么风声?害怕地位不稳固,所以提前让这个年纪不大的儿子参与朝堂之中,也好给自己找一个助力?

  唐嗣想了一会儿,把这个决定否掉了。

  唐萱做事缜密,萧承泽不可能知道什么,他让萧煜寂跟着七皇子,大约是想在七皇子处也讨些好处罢了。毕竟宣帝三位皇子,太子与四皇子争夺不休,人尽皆知的事。夺嫡之事,一瞬之间便可有千万变化,最终帝位落于谁家,还是说不准的事。七皇子现在看着并无多少权势,缺乏夺嫡的资本,但若太子与四皇子因夺位而惹了宣帝厌弃,七皇子未必没有机会。

  退一步来说,即使七皇子不能成皇,凭着他如今的地位和势力,在合适的时机让萧煜寂去新主身边效忠,也不是做不到。

  这个人,还真是什么都想到最好。

  唐嗣冷笑一声。

  萧煜寂此人,唐嗣不打算留。不过他是萧氏嫡子,若是出事的时机不合适,怕是会给青青带来麻烦。所以,他打算先看一看,看看这位嫡子能做到什么程度,再说什么时候动手。

  夜色已深,唐嗣仍在案前。

  隔壁院子里,锦瑟看着从院中露出的些微烛光,静静地站着,就这么站了一夜,直到天色微白。

  大周与南国的和谈,没用多久便成了。

  南国皇帝虽也不是什么睿智之人,但其有一女,身为女子,足智多谋,堪称智囊。怎奈她是女儿身,按照规矩不能封东宫之位。因南国皇帝待她极为宠信,引得几位皇子嫉恨,平日里不时便要找些事情出来。皇帝昏聩,皇子倾轧之下,南国国力逐年下滑,尤其是今年又逢了灾年,国库空虚,是以这场仗,他们本也没想过要打到什么样。

  而大周也一样,国中夺嫡争斗不断,国库紧张,又有西境望乡关之战在前,大周其实也拿不出太多的钱来打回雁关的仗。

  两国使臣一拍即合。没几日便传出了一个说法,说是有莽人在南国边境杀了为非作歹的南国士兵,潜逃回大周,南国官员要求大周交还此人,回雁关城内的守将不肯配合,引得南国靖边大将席风楠心中不忿,谎称大周有进兵之意,这才引发了这次的战争。

  席风楠已战死,念其多年战功,没有株连,允准其家人回乡。而那杀人的莽人,也因念及一时冲动引了战争,令不少兵将和百姓没了性命,悔恨不已,自行了结后着人将他的尸首送至官府,后经官府送至南国,告慰战死的兵将。

  此事至此,便算完结。

  两国恢复交往,通商采买,一应开放。

  这一场战事,似乎从未发生过,一切如旧。

  凌焕命人摆了酒席,宴请南国使臣。李半世称病未至。

  这日的晚上,李半世站在回雁关的关城之上,看着城外的军营,一个人看了很久。

  “天色已晚,李姑娘,回去吧。”

  一个声音自身后不远处传来。

  李半世回头看了一眼,笑了:“袁大哥。”

  袁十七走了过来,在李半世身边一步处停下,道:“听说你病了,秦王殿下让我来看看你。”

  李半世笑了一下,又回过头去看城关之外,口中回话道:“我没什么事,袁大哥不必担心。”

  袁十七也跟着她的眼神看向外面。

  回雁关的关城很高。早在大周之前,此处城关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常年征战不休,为抵御外敌,各朝各代在回雁关都布下重防。虽因战火坍塌过几次,但回雁关的关城却是加高加厚过无数次,故而从这里看向关外,竟也有一览众山小的错觉。

  这样的高度,即使如青青和唐嗣这般的轻功高手,也不敢说能过得去。

  遥远之处,山上已是青翠繁茂,山顶却仍是白雪皑皑,仿佛那冰雪从未融过,十年、百年,亘古不变,始终如一地用沉默俯瞰着山下的所有争夺。

  一片荒凉。

  身后,回雁关的关城之中,饭菜的香味遥遥传来,伴着若有若无的笙歌曼舞,小儿啼哭,让夜晚的这座城多了几分温馨的烟火气。

  两人静静站了好半晌,李半世突然开口道:“像是个笑话。”

  袁十七看了看她,没有说话。

  李半世面上露出一个讥讽的微笑来,道:“我不惜放弃关外的军营,牺牲了那么多的兄弟,拼尽全力保住这座城,在这些当权者的眼里,大约什么都不算吧?”

  袁十七苦笑一声,道:“李姑娘,这次回雁关守军失了四分之一,按数量来看,还不算惨重。秦王殿下也已着人回报京中,让兵部补充人员过来。”

  李半世没有说话,停了一会儿,才道:“这是我的城关,我当然要守住。可我守住之后呢?”她突然抬起头,看着袁十七,一双清澈的眼睛里带着隐隐的怒意,道,“袁大哥,我其实很恼火。”

  袁十七苦笑道:“我知道。”

  李半世的眼神和声音一样冷,道:“我带着人在外拼杀,我的人为了挫其锐气,冒死出关。可结果是什么?一个误会,两个顶罪的人,这就算结束了?”

  袁十七沉默片刻,道:“至少,跟着你的这些兄弟,可以有封赏。”

  “那死去的兄弟呢?”李半世反问道。

  袁十七又沉默了,好半晌,才轻叹了一声,道:“人已去了,再说什么都已经没有意义。”

  李半世重重一拳砸在城关的城墙上。

  袁十七也没有拦她,过了一会儿,道:“我们这些当兵的,在他们玩弄权术的人面前,都是笑话。我能做的也不多,为活着的兄弟争取军功,为死去的兄弟安抚家中,让他们都能好过一些,这样才对得起我现在这个将阶。”

  李半世眼眸中神色变了好几次,才缓缓道:“我只是觉得,他们太把沙场当做儿戏了。”

  袁十七道:“如今朝中什么情况,想来你也有数。我们领兵的人,将阶虽高,手中兵卒和军权却都没有太多,能做的事情也有限。每次听到我的兵叫我大将军,我心中其实也有愧疚。不过,眼下情况已是如此,短时间内不可能有什么变化,因而我想着,与其想究竟值不值得,不如想一想当年从军的初心是为了什么。这样一想,我心里也好受些。”

  李半世又是半晌不语。

  城中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城墙之上巡逻的守城兵将,齐整的走步带起一阵轻微的碰撞声,那是他们身上的铁甲鳞片,带着沙场上的锐意,用森然的冰寒守卫着这座城,这个国家。

  又过了一会儿,李半世缓缓道:“当年,我父兄也是守着边城,与南疆十六国在关外厮杀,苦战七日,援兵到底是迟了。那时我父兄麾下兵卒已失了大多数,剩下的人被十六国兵马合围,以人数优势一点一点把他们都吃掉。我父亲知道再这样死战必是全军覆灭,下了将令,让我兄长带兄弟们突围,他与几名老将为他们断后。”她的眼神微微有些渺远,道,“那是我兄长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违抗将令,他让亲兵强行带我父亲离开,他则留下,为他们挡住身后的厮杀。”

  袁十七带着恭敬道:“李少将军沙场上的威名,袁某也有所耳闻。”

  李半世一笑,道:“我兄长武艺极好,又正值盛年,故而他拼尽全力死战,竟当真为我父亲他们挣到了机会。他们破围而出,残兵败将,满身是血地回到城关前。可守关的将军说,我李家私通敌寇,不允准我父亲他们入关。若不是靖南王府的老王爷出面,我父亲当真会被拒之门外,任由外敌残害。”

  袁十七不语,李半世这时并不需要他的回应。

  李半世接着道:“靖南王爷是圣上的皇叔,又德高望重,他出面替我父亲解释,这才把我李家通敌的罪名抹了去。但那以后,我父亲伤势加重,卧病在床,再不能领兵。我兄长已战死,李家再无人能在军中立足,眼看大厦倾颓,我不得已,才披甲上阵。”

  袁十七看着她,面上带了一些怜惜之色,道:“李姑娘这一路很辛苦。”

  李半世笑了笑,道:“大周岂有女儿从军的?为让李家避嫌,我从军之前已与家中断了关系,即使这些年在军中逐渐有了些名声,却从来都没有当真以李家后嗣的身份出现过。”她看着袁十七,认真道:“袁大哥说不忘初心,我当年从军就是为了李家。如今李家虽与我断绝关系,却因我领兵在外无人敢欺,不敢说门楣生辉,但至少安然度日。若有一日,我当真战死,我父母能够平安度过后半生,于愿足矣。”

  袁十七道:“李姑娘是至孝之人,袁某敬佩。既有牵挂在心,李姑娘以后再上战场,也请千万保重自己。”

  李半世一笑,问道:“袁大哥呢?”

  袁十七压低了声音,道:“报国。”

  李半世笑了,道:“就这么简单?”

  袁十七点点头,道:“当年从军,确是为了报国。”

  李半世道:“梧州袁氏,也是一方霸主,你是袁家的子嗣,若是接管家中事务,只怕远比从军来的容易得多。”

  袁十七坦然道:“袁某年幼时得兄长看顾,受益良多,兄长虽未从戎,却也是为抵御外寇而死。那时我便立誓,要继承兄长遗志,报国杀敌,以安兄长在天之灵。”

  李半世看着他,问道:“那如今呢?”

  袁十七沉默片刻,道:“如今……国非国,家非家,报国无门,空有志气,无处可使。”

  李半世低头笑了一会儿,小声道:“你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她抬头看着袁十七,道:“太子殿下有话要你跟我说吗?”

  袁十七摇了摇头,道:“西境战事也紧,我带兵走得急,殿下没有交代过什么。”

  李半世笑道:“他不说,可不代表没有啊。”她的笑容浅淡,带了一点微微的锐意,道,“原本这回雁关应当由我来守,你带兵赶到后,我提出要出兵,你也并未反对,你不知这场战争,出关迎敌的战功远大于守城吗?你带兵疾行千里,难道只是来做守将的?”

  袁十七没有说话。

  一般情况下,边城守将都不会轻易出关,而是守好城关,由调拨而来的兵马出战。一来他们更熟悉关城,二来也是让那些千里奔袭的兵将有功可挣。

  不过,那时青青也在回雁关。她在自己面前一向任性,若当真带兵出关,这丫头也跟了去,还不知会起什么乱子。他本想留守关内,也好看住青青,谁知青青竟和李半世也相识,还能说服李半世带她出关应敌,让袁十七好一阵懊恼。

  见他不说话,李半世笑道:“你也不必藏着掖着的。青青是我的朋友,她虽未明言,可我知道她也是帮着太子殿下的。”

  袁十七微微一惊。

   喜欢毒后临朝请大家收藏:(321553.xyz)毒后临朝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