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转眼就快秋收了,这天陶氏决定将院子里的白菜都放倒晒晒,过两天好把院子平了放粮。
吃过早饭陶氏就领着七月她们来到地里,陶氏不让十月来,让她在屋子里玩。因昨晚下霜的原因,现在外边很冷,不过十月不想一个人在屋里待着,还是跟着陶氏她们出来了。
今天连朱林都没有出去打猪草,在家一起放白菜。
陶氏对十月说:“老闺女,待在屋子前晒会太阳,等霜下去了再来地里玩吧。”
十月也怕太冷冻感冒了,这是一个连伤风都能死人的年代,她也不能想冒险,就说:“娘,我知道了。”
说完就在屋里搬了个板凳坐在屋前,看着陶氏她们放白菜。陶氏她们刚干上没多久,就听见大门口有人喊道:“二弟妹,二弟妹,在家没?”
十月家院子用鹅卵石铺了两条道,一条是从屋前到大门口,一条是从屋前到后院的厕所。十月一听见有人在大门口喊,就跑到石子路看是谁。一看吓了一跳,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大娘小吴氏。
要说十月家的这位大娘也是个极品,她是朱老太太吴氏娘家的侄女。朱老太太的娘家只有一个大哥,这个大哥又懒又滑,还爱斤斤计较占小便宜,因此在村子里也没什么人缘。
小吴氏自小耳熟目染,性子也就随他爹随了个十成十,偏小吴氏察言观色的本领强,那一张嘴真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所以在没跟朱老大成亲时十分投朱老太太的缘,朱老太太也就把小吴氏说给了自己最宠爱的长子。
等十月走到院门就听小吴氏说:“那二弟妹我就不进去了,我还要去上大姐家告诉大姐一声。你别忘了让老二回家来。”
陶氏也扬声答道:“知道了,大嫂。那你快去大姐家吧,我这就让二小儿跑一趟县里,把他爹找回来。”
小吴氏就说:“那我就去大姐家了。”
七月她们也围了过来,都是一脸好奇的问:“娘,咋了,还要让我爹回来。”
陶氏就对朱林说:“二小儿,你现在就套驴车去县里,到那儿就跟你爹说你二姑夫怕是不好了,让他和你哥赶紧回家。”
朱林一听这话,吓了一跳,连忙说:“娘,那我现在就去套车。”
边说边三步并作两步的往驴棚子里走,大十月家虽有三头牛,但平时从不用车拉车。一是家里有两头母牛,是用来下犊子卖钱的,就是农忙时都是用那头公牛拉车,二是牛车太慢,所以家里才又养了头小毛驴,但这头驴也是母的,下的小驴也是要卖钱的。
所以说十月家养牛和驴倒不是条件多好,而是为了卖钱。陶氏因自家劳力少,种不了多少地,就发展了养殖业。
七月就也是一脸惊骇的问:“娘,我二姑夫咋的了,咋说不好就不好了呢。”
陶氏从刚才听到这个消息,就精神恍惚,也是虽说他平进他们很少见面,但毕竟是亲戚,所以她也替朱玉冬担心难过,就摇了摇篮头说:“听你大娘说是被牛顶了一下,具体的就不知道了,等你爹回来去看看才能知道。行了,娘去换件衣服去你奶家看看,你和三月先放吧,能放多少是多少,不用着急,冷就回屋待会儿。”
因地里有霜,所以陶氏身上的衣服都有些湿了。陶氏换好衣服就对十月说:“老闺女啊,跟娘去你奶家吧,让你大姐、二姐在家好好干活。”
十月跟陶氏刚出屋,朱林也套好车赶了出来。就对陶氏说:“娘,我拉你俩去吧。”
十月奶奶家就住在村东头第三户,而朱林去县里也要往村东头走,所以顺路。
等十月和陶氏来到奶奶家,发现奶奶正坐在炕头哭呢,边哭边说:“我这是做了什么孽啊,有什么事你报应在我身上就得了,我那苦命的二闺女啊。”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拍炕。
朱老大看见陶氏领着十月进来就说:“二弟妹来了,老二啥时候能回来啊?”
陶氏就说:“我让二小套车去县里了,咋的也得响午能到家。”
十月的大爷听陶氏这么说就对朱老太太说:“娘,别哭了。等老二回来,我们就去。肯定没啥大事儿呢,定是那传话的传错了。”
朱老爷子也在边上说:“行了,别哭了,没啥事都让你哭出事儿了。等一会儿老二回来,让老大和老二领着大材子和栋子一起去。”
朱老大家有三个孩子,大堂哥朱材,去年成的亲娶的是本村的姑娘姓王,大堂嫂王氏已经怀了两个月的身孕,但前段时间见了红,所以小吴氏不敢让她干什么了,平时就待着养胎。二堂哥朱杨在河西集上的布庄当学徒,大堂姐朱芬。
今天是河西村赶集的日子,大堂哥还在集上卖编筐没回呢。朱老大年轻时和人学的编筐手艺,在农闲时编了去集上卖,大堂哥这些年一直跟着大伯弄这个。
陶氏轻声地问:“大哥,是谁来家里传的话呀?”
大爷叹口气说:“是二妹村里的人,说是要去县里路过咱家,二妹让他帮着来家里传个话。”
正说着话,大娘和大姑一起回来了。大姑一进屋就急急地问:“到底咋回事呀,小英一到我家就说二妹夫不好。”大娘的闺名叫吴英。
朱老爷子就没好气的说:“行了,别问了,你娘刚好点儿。现在具体咋回事咱也不知道,等老二回来,让你大哥们去一趟,看看到底咋回事。大女婿咋没来呢?”
大姑也是神色恍忽,轻飘飘的说:“他爹去邻村看豆子去了,家里没多少豆子,想收点儿。响午就能回来,下响我让他跟着一起去。”
朱老爷点点头说;“行,多个人多个拿主意的。”
大家都不知道说啥,所以都沉默的坐着,过了一会儿,十月就听大姑说:“看看也快响午了,我家去看看他爹回来没,回来我就让他上这儿来。”
陶氏也领着十月和大姑一起走了。河东村有大约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多人,因此盖房子的时候也分了好几条街。
十月奶奶家是第二条街上的,大姑家在第五条街上的中间,而十月家是第三条街上的。因此三人并不顺路,陶氏娘俩和大姑出门也就分开了。
等陶氏和十月到家,看到七月她俩还在地里干活呢,已经放倒一半的白菜了。
七月、三月一看陶氏回来了,就跑过来说:“娘,到底咋回事儿?”
陶氏强打着精神说:“不知道呢,传话的也没说明白。行了,干活吧。”
下响的时候朱林一个人回来了,陶氏就问:“你爹和你哥回来了?”
朱林擦了擦头上的汗,说:“啊,刚到大爷家就走了。大材哥和我哥都去了,大姑父也去了。”
陶氏点了点头,说:“行,娘知道了。你吃响午饭了吗?”
“没呢,娘饿死我了,快给我弄点吃的吧”。
“七月,去给你二哥弄下点面条。
朱林就掏出1两银子对陶氏说:“娘,给你。爹说这是这个月的月钱,剩下的五钱银子拿走应急去了。”
朱老爹在县酒楼一个月有1两5钱银子。其实这里的人们平时很少用银子,都是用铜钱,而且也不是像小说里那样一出手就几百两银子,这里一户五口之家一年如果没什么大事5两银子就能过的不错了。
陶氏就接过银子,说:“你爹就拿5钱银子,够吗?”
“够了,爹说他手里还有点再加这五钱银子够了。”朱林说。
等七月把面条端上来,朱林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看出来是饿的狠了。
陶氏心疼的说:“慢点吃,别噎着,七月倒点水来。对了,那你爹和你哥吃了吗?”
朱林边吃边说:“吃了,走到河西集时看见卖包子的,爹和大哥买了两个吃。”
三月就愤愤的说:“娘,我奶也太偏心了,除了过年从来不让我们在她们吃饭。还有我大娘也怄,上次我去她家看到芬姐正吃甜瓜呢,大娘看见我就让芬姐藏起来,其实我都看见了。”
十月的大堂姐朱芬被大娘惯的有些不像样子,又懒又谗,还护食爱占便宜,她的东西谁都要不来,别的东西想法也得要来。
大娘总说朱芬长的好,将来是要到县城里当少奶奶的,也从来不让她下地干活。其实朱芬在本村看来还是比较出挑的,长的白白嫩嫩的,很是清秀,因为大娘总说她是要当少奶奶的,所以朱芬从来看不上村子里的女孩子,对十月她们姐妹也看不上。
陶氏就说:“行了,行了,小孩子不许议论长辈。”
三月就犟道:“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二哥这样我奶也没让我二哥吃口饭。”
陶氏点了点她的头说:“行了,小孩子哪来这么多的话,你奶再咋样也是你奶,也没有让你说嘴的地方。”
三天后朱老爹和朱栋风尘仆仆的回来了。
喜欢穿越之幸福农家女请大家收藏:(321553.xyz)穿越之幸福农家女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