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淮何畔躲了几天,边文龙便与同党们用重金贿赂了守尸的官员,并在大雨如注的一个晚上,将侄儿的尸体从太平房里,偷偷地背了出来,边文龙选择在一个偏僻的小山坳里,慢慢地火化着侄儿的尸体,他对着景昭的骨灰,老泪众横地哭诉道:“文虎啊!文虎,大哥对不起你呀,没有照顾好你的儿子,反而害死了你的儿子,有孛弟弟临终时的托付和大哥曾经向你许下的诺言。”
将景昭的骨灰埋在了弟弟边文虎的墓旁后,边文龙又马不停蹄地赶赴京城,谁知京城和前些日子大不相同,南京四门都有锦衣卫的人马把手,城里贴满了自己的画像。文龙本想带着小姐的骨灰去见朱全夫妻。无奈城门紧闭,不但进不了城,还有被捕的危险,边文龙万般无奈,只好前往朱全的老家负薪请罪。到了濠州钟离,得知朱全一家全被诛杀,边文龙悲痛万分,他步履蹒跚地来到老爷的墓地旁,嚎啕哭曰:“老爷啊,老爷!文龙对不起您,没有劝阻到小姐的复仇计划,使得小姐香消玉碎。如今的文龙,既对不起祖宗,又有负老爷的重托,文龙苟活在世间,还有何意?说吧,边文龙便咬舌自尽。
上官的心碎了,他没有想到,朱茵的付出,是存有计策的谋略,本以为朱茵是上官伯达最最对不住的人。却不想……
上官的眼前总是浮现出朱茵的样子:她主持着玉琴和自己的婚礼……帮助自己劝说建文皇帝……为了上官的前程,为了咸宁公主,她留在山寨当作人质……
她那么大度地成全丈夫与玉琴妹妹,那是因为姐妹的同病相怜、同仇敌忾;帮助自己劝说建文皇帝,暗中却为复辟做好了准备;她甘当人质的冒死之举,是为了争取‘乌君山’的土匪加入到她领导的平复大军。为了复辟大业,早就和陆浩有了默契,表面上感谢皇后、谋士等人,为她的家人所做的一切,其实内心却没有忘记仇恨,时刻准备平复江山。
可是朱茵毕竟是自己的结发妻子,朱家对自己有恩,朱茵会成有现在,虽说是仇恨装满了她的胸腔,但是自己对她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否则朱茵不会这样。
想到这,上官不顾一切地去停尸房认领妻子的尸体。有人偷偷地向朱棣作了汇报,朱棣叹了口气,说道:“不认朱茵,就不是上官伯达。”
此后的朱棣,不再听从谋士和皇后的建议,他又一次地大开了杀戒,将朱全一家杀了个精光,徐皇后见皇帝违背了当初的诺言,朝朱姓家人下手,悲痛得再次晕阙了过去。胡太医见她面无血色,印堂发黑,连忙唤来皇后的贴身丫鬟——王雪英,嘱咐丫鬟蒸煮参汤。
丫鬟拿出来了丽妃呈送给皇后的高丽人参,她连忙切片蒸煮,慢慢喂服,哪里知道不进参汤,徐皇后还能说会道,一进参汤,徐皇后顿时呼吸急促,生命垂危。皇帝、太子、谋士、上官等人,连忙跑了过来,做临终道别。
皇后病情加重,皇宫里议论纷纷,有人说是朱棣要害她,也有人说是妒贤忌能,争风吃醋,更有人说是建文皇帝的人害她。
朱棣忙诏谋士侦办。谋士本想推脱,因姚广孝和胡太医的关系铁硬,怕是此事对办案不利。可转念一想,徐皇后是历代最为贤良惠明的皇后。皇帝命令自己查找皇后的死因,自己就要秉公办事,给皇帝和天下百姓一个交代。不管罪犯是谁?只要罪证确凿,就一定要他认罪、伏法。
胡太医是皇帝、皇后的贴身太医,不但医术高明、精益求精且诚心尽力、忠心可嘉。可是谁让他摊到了这样的事情?胡太医只能认命,收监问罪。
人参可治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而高丽的人参还具元气虚脱、补脾益肺的效果。
朱棣问:“皇后的病,用人参是否恰当?”“恰当,奇怪的是,人参是用来救命的,不是拿来送命的。”朱棣又问:有人参渣啊,可以检查它是否异常?”“倒进木桶里的人参渣,当晚就被王雪英送出了皇宫。”
听谋士说参渣已经被丫鬟送出了皇宫,朱棣就连忙诏令纪纲宫外寻找。而谋士在他临行前还特意地嘱咐了几句。
通过这些事情,纪纲越来越佩服姚广孝了,要不是谋士的先见之明和预先安排,纪纲几有可能就被陈瑛利用,那斩杀菜市的人很有可能就是纪纲。人家都说陈瑛聪明,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步错,步步错,最终走向了死亡之路。
纪纲的人马,大都派去追捕牡丹、陆浩。姚广孝示意他别太认真,侦破毒死皇后的大案更为重要,纪纲深深知道谋士的用意,谋士是要自己让给牡丹一条生路。牡丹是上官的妻子,上官与谋士、郑和关系笃厚,纪纲哪有理由追杀下去?再说不听谋士之语能行吗?那左右逢缘,号称是官场上的不倒翁的——陈瑛,不就是败在了谋士的手里么?再说了,徐皇后,她是朱棣多么重要的人,找出真凶,帮皇后报仇,是朱棣眼下最为重要的事情,身为锦衣卫的指挥使,就要想皇帝所想,急皇帝所急。
徐皇后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比成祖小2岁,明洪武九年正月二十七日,15岁的徐氏嫁给17岁的燕王朱棣为燕王妃。徐氏仁孝温和,马皇后不只一次当众称赞这位儿媳妇。
洪武十三年三月,燕王妃随成祖就藩北平。
后来,建文帝削藩,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布起兵靖难,在朱棣前往大宁“借”兵之际,面对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燕王妃本人亲自登城督战,与世子朱高炽成功保卫了北平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历时整整三年的靖难之役终于结束,明王朝的京城南京被燕王军攻陷,燕王妃再次踏进皇宫的时候,已经是这里的女主人了。
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至徐家,为儿子朱棣聘为妃。父亲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母谢氏(谢再兴次女)。
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成祖登基为帝,十一月封王妃徐氏为皇后。
做为妻子,在朱棣竭力为自己“正名”的时候,徐皇后也倾尽全力相助丈夫。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她还编写了《内训》二十篇,《劝善书》一部,都颁行天下,这些文字旨在推行针对女性的教育,并倡导修德劝善,为自己,更为丈夫赢取民心。除此之外,徐皇后还曾经向朱棣要求召见大臣们的妻子,并对她们说:“女人侍奉丈夫,并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衣食起居而已,应该对他们的前途事业也有所助益。朋友的劝告,不易被男人采纳,同样的话,妻子来说,就容易入耳得多了。我与皇上朝夕相处,从不以私欲开口,所说的一切都以生民为念。希望你们也能以此自勉。”毫不夸张地说徐皇后是明朝里最为开明、贤惠、且有建树的皇后。她深得朱棣的无比喜爱和大明朝官员的无比尊敬。徐氏的棺椁,一直被置于南京‘坤宁宫’内未葬,徐皇后是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在明朝,皇后先于皇帝入葬陵寝的为数不多,对皇后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荣誉和恩典。
喜欢丹青香魂请大家收藏:(321553.xyz)丹青香魂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