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朱棣的心里既苦闷又难受,咸宁一回宫就和自己摊牌,死活要嫁给上官伯达。上官虽然优秀,可皇帝的女儿怎能做小?本来上官的妻子只是朱茵,回家一趟却冒出多个,这让朱棣心烦意乱章难以决断。而更糟糕的是内阁首辅解缙要求返乡养老。谋士姚广孝请求回乡,修缮“普济寺”以报答既是挚友又是住持——溥洽的大恩大德,并要上官伯达重作神佛人物,使之神采亦备,香火不断。朱棣还想挽留几年,可徐皇后说:“先生是心中有佛,皈依佛门乃是他的善心所至,他为皇上的江山倾注了一切,了却了先生的心愿,不是更显皇上宽怀仁慈的吗?”被皇后这么一说,朱棣便答应了谋士的请求,这样也好,可让上官离开咸宁,使咸宁可以冷静思考,慎重决定。
朱棣与解缙关系平平,但与姚广孝却是情深意浓、不离不弃。尤其姚广孝是朱棣靖难之役的策划者和谋略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姚广孝就没有朱棣的皇位,更没有永乐的辉煌。
姚广孝: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人。
姚广孝有诸多怪处,他生自医家,却偏爱谋略;他不为生活所迫,却自幼出家;既入空门,却热心政治;他不辅洪武、建文,却偏助燕王;他未受十年寒窗苦,却无书不精,无物不晓,每言必中,算无遗策……这位披着袈裟的政治家,在明初的风云际会中以其卓著功勋而留名青史。
皈依佛门的姚广孝四海为家,他曾拜元末著名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易经》、方术、医术,尤其对排兵布阵、用兵伐谋感兴趣;他向遇庵大师学习内外典籍之学,对佛、儒二家进行对比研究;他与当时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宋濂、高启等人结为诗文好友,文学修养也大大提高……在学佛访友、诗文酬和中,姚广孝的政治思想逐渐成熟。他与宋濂的得意门生方孝孺,通晓文艺、擅长诗文、情感真挚、似如兄弟。
洪武十五年(1382年),已经47岁的姚广孝终于觅得机缘。这一年,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不幸病逝,朱元璋在天下广寻高僧,分配给各个皇子,让高僧们在众藩王的封国里修寺诵经,为马皇后祈福。姚广孝受人推荐,也在应征之列。当朱元璋安排这批高僧与众藩王见面时,姚广孝一下就相中了被封燕王的四皇子朱棣。
姚广孝看到燕王朱棣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最具帝王相,便自荐跟随朱棣。朱棣见姚广孝三角眼,体态臃肿,反倒有些不情不愿。姚广孝走到朱棣面前,悄悄地对朱棣说:“贫僧若能为殿下所用,定能为您奉上白帽子。”朱棣感觉和尚话里有话,“王”的头上带上了“白”帽不就是“皇”字吗?于是便把他拉到内室详谈。姚广孝纵论古今,分析时局,精辟入理。朱棣听得佩服之至、连连称好,当即向朱元璋请求把姚广孝许给自己。
此后不久,姚广孝便随燕王来到北平(后改为北京),名义上住持庆寿寺,实际上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为燕王最重要的谋士和心腹。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建文皇帝)。姚广孝感觉机会来了。他想方设法帮朱棣树立信心,怂恿他尽快起兵夺取皇位。
虽然朱棣觊觎帝位已久,但以一隅反天下,心里还是没底,不敢轻意付诸实施。姚广孝劝他尽快发兵,他却心事重重地说:“现在建文皇帝并没有失去民心,我起兵不得人心,结果难以预料啊!”姚广孝说:“我一直研究天文历法,深知现在天下应是殿下你的,天道在我们这边,不必担心民意。”但朱棣依然下不了决心,长吁短叹,一筹莫展。
一天,两人在一起看书作对,朱棣随口吟出一句,“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在旁脱口而出:“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他的意思是,民心现在也不在建文帝一边,由于建文帝打压他的叔叔,天下大乱是迟早的事,希望朱棣能当一回救世主,为民行道。朱棣心中开始松动,但仍有顾虑。
姚广孝见此,便对朱棣说:“殿下与其在府里心神不宁,坐卧不安,倒不如去外面喝酒散心。”朱棣一听挺有道理,就和侍卫们打扮成相同装束,到王府外的一个小饭店喝酒。正喝得高兴,突然出现一位老者,只见他环顾四周后,快步跪倒在朱棣的面前,大声说道:“殿下怎么这般不爱惜自己的呀?”朱棣大为惊异,心想:“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如何会从众人中认出自己呢?”心中正在纳闷,只听那人接着说:“小人姓袁名珙,自幼精于易理面相,能知天命,卜未来。殿下相貌堂堂,常人的衣物又岂能掩盖殿下的光辉?”
朱棣于是把袁珙带回王府,请袁珙仔细相面,袁珙说:“殿下您有天子之相,今后定能成为太平天子,天下黎民百姓都会享受你的福气。”朱棣听罢,渐渐坚定了起兵的决心和信念。其实,这次戏剧性的相面,不过是姚广孝一手安排的好戏而已,此后的朱棣信心满满,着手准备“靖难之役”。
没有姚广孝的策划,朱棣不敢举事;没有姚广孝的谋略,朱棣成不了大事。
虽然姚广孝并没有亲临战场与朱棣出生入死,但由于他在起兵谋划、战略、战术的重要作用,朱棣认为“靖难之役”的首功非姚广孝莫属。他要求姚广孝除去“道衍”的法名,并希望他还俗。为了达到目的,朱棣还专门奖励姚广孝一处大宅院,并给他送去两个貌若天仙的宫女。
姚广孝是何等聪明之人,他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狡兔死,走狗烹”的惨剧在过去的历史上不断重演。于是他坚决不愿还俗,但同意继续入朝为官。朱棣送给他的两个宫女,他看也不看,赐给他的大宅院也不回去,散朝后还是返到寺院居住。朱棣见他态度坚决,也不再坚持让他还俗,就命他管理全国佛教事务,仍旧入朝议事。于是,在永乐朝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上朝着官服,回家换僧衣的姚广孝。
虽然他名义上只是一个管理宗教事务的官员,但实际上姚广孝仍然是朱棣最重要的谋士与心腹,朝中重大事务,朱棣都找姚广孝商榷定夺,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重臣。
喜欢丹青香魂请大家收藏:(321553.xyz)丹青香魂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