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嬅语正捧着杯盏抿了口茶,听见宝姐儿这话眉头轻轻一挑并没说话。这种话小孩子未必知道,必定是郭华舒或者是身边的老婆子们在宝姐儿面前嚼舌根了才有此一言。
童言无忌她可以不计较,郭华舒在背后指摘他也就算了,她心里自然是不舒服的,但是这个事还得看郭华舒打算怎么处理。
她都被拘在陶家老宅一年了,若是还一心想着要来给自己添堵,估计陶家也不会再要这么一个儿媳妇了。
郭华舒下意识的想要斥责宝姐儿,却总不忍心对着小女儿发脾气,正无奈的时候听见檀姐儿朗声问道,“大表姐是今天早上没睡醒吗?我们这里有庶出的人?”
宝姐儿被呛了一下正在发懵,檀姐儿却是半点没给她喘息的机会,“据我所知咱们姐妹几个都是嫡出,这是记在宗谱上,我娘还有大姨母二姨母也是一样。表姐非说不跟庶出的一起玩,难不成你自己就是庶出所以才不待见庶出的?”
这话若是大人说出来自然是刻薄又恶毒,经由小孩子说出来的话添了几分不伦不类,但确确实实的起到了作用,郭华舒的脸色也黑了下来。
“檀姐儿,不得胡说,宝姐儿当然和你一样是嫡出了。”郭嬅语先轻斥了檀姐儿一句,“哪有你这么跟表姐说话的,还不快跟宝姐儿赔个不是!”
檀姐儿一向是听郭嬅语的,作势就要给宝姐儿行个礼赔不是。郭华舒见状眼明手快的就把檀姐儿给拦住,心里虽然波涛汹涌,但是嘴上却依旧如往常一般温和。
“小孩子不过随便说几句话罢了,三妹何必放在心上,要赔不是也得是宝姐儿赔不是!人家檀姐儿可也是堂堂正正记在宗谱上的嫡女,你作甚不跟人家玩?”
宝姐儿看着母亲嘴里说着和往常不一样的话,虽然心里很委屈但也没敢在说什么,反正总归是小孩子心性,又被郭华舒她们劝了两句就高高兴兴的出去玩了。
等到几个孩子都出去了,郭嬅语这才不紧不慢的说了一句,“我们家这个檀姐儿啊,真是随了她爹那张利嘴,有时候说出话来连我都不知道怎么答对了。”
“檀姐儿这张嘴也是厉害,以后长大了和人结交定然不会吃亏了,就怕是以后说惯了嘴在长辈面前失了分寸。”郭华舒自然不愿让自家吃瘪,毫不相让的顶上一句。
郭嬅语用帕子拭了拭鼻梁上的汗珠,轻巧道,“所以我和嫂子才给成哥儿和檀姐儿订了亲,到时候婆婆就是亲舅母,总还能担待我们檀姐儿几分。”
“看三妹这话说的,我做姑娘的时候也跟檀姐儿一样一样的,但是素日谁家不曾好生教导过规矩,等到长大出门嫁了人,自然这性格就会有所收敛。我倒是喜欢檀姐儿这个样子,以后管起家来一定也是个好手!”
佩月闻言也跟着凑趣起来,“舅夫人说的不错呢,二姑娘这半年上学认字了,我们夫人每天理账的时候她也跟着要看还喜欢问,以后肯定也是个厉害的!”
郭流光惯会掺和这种场合,也不在乎郭嬅语到底看不看得上她,立马也找了个由头把话头塞了进来,几个人说的倒是火热,反而把郭华舒给撇到了一边。
郭华舒见状不由气闷,这样的情景她自记事以来哪里经受过。也就这一年远离上京城,回来之后规矩有些生疏,又有不少新秀纷至沓来,她着实有点吃不开了。
可是这会儿她也不能发火,只能是想办法跟郭嬅语她们几个搭上了话,房间里说的火热之时,外间有人通传,宾客来的差不多了,请众人去花园赴宴了。
到了花园里郭嬅语倒是碰到了不少熟人,陶夫人自然要给亲家面子,其余有好几个郭嬅语也明白是看在沈清梧的面子上来的。国公府那边也只有沈长育一个人带着次子前来,而小柳氏早就以生病为由推了这件事。
这还真不是小柳氏驳郭嬅语的面子,而是自从沈清烨名落孙山之后,她几乎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来了!
“小柳氏大概是真生病了,我那个好三弟这次科举不利萎靡不振,她心疼儿子自然也跟着病倒了!”沈清梧曾如是说。
郭少夫人这场寿宴办的花团锦簇,听闻做菜的厨子除了自家人外还请到了一位曾在宫中伺候过的御厨,光这一处就足够让人惊叹。
而后众人又得知就连待客用的杯盏都是郭府向新出的御窑专门定制的,上面烧制的是大红色牡丹花,喜庆而又庄重,十分适合寿宴所用。郭嬅语被安排坐下之后,就听见好几个人私下夸奖自己的嫂夫人会办事了。
等到宴席一开,宾客们尝到精心烹制的菜肴的时候,对郭少夫人的夸赞就更多了。就连郭嬅语也不得不承认,她自嫁到沈府山珍海味也吃了不少,今日嫂夫人办的这场宴席也的确是好。
李氏如今虽然不主持中馈,但是作为温太夫人的儿媳妇,只要今日没病的起不来床,她作为儿媳妇就必须得出现。当然,郭少夫人还专门给她安排了好几个大力气的婆子,而且早已经吩咐妥当,只要看着夫人情绪不对就立马说夫人要回去喝药了,把夫人给请回去。
言下之意很明确,李氏只要有乱发疯的样子,就是拖也要给她拖回去!
女宾们都不饮酒,只是坐在席位上客客气气的吃酒说话。等到上过第六道菜,园子里那座大台子上就用了动静,是请来的伶人们准备出场了。
早有人用铺了红布的盘子端来了戏单子让主家选戏,女客们你推我让了半天才把节目定了下来,戏单子拿下去后不久,舞台上就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
这种寿宴上的剧目大多是固定不变的,诸如对父母生恩养恩的歌功颂德又或者是钓金龟这一类彰显子女孝顺的戏本子。
三四出老戏本子表演过后,终于换了新的戏本子,讲的内容也大同小异,讲的是儿子年少时母亲因为家道艰难被迫改嫁,却不想所托非人最后流离失所。而被抛弃的儿子却奋发图强,长大之后高中状元。
回乡祭祖的时候状元郎遇见了一个行乞的婆子,状元郎好心给了顿饭吃,却不想面前的婆子竟是当年丢下自己远走的生母。母子多年未见乍然碰到,彼此之间的尴尬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故事的最后仍旧是圆满安稳,状元郎念及生恩,不忍生母受苦便母子相认,带着母亲一同上任而后奉养母亲终老,最终成就一段佳话。
故事不过寻常,但是戏文却写得凄婉缠绵,有不少在座的女眷都拿出了帕子拭泪。郭嬅语却一直波澜不惊,这出戏里的母亲虽然曾经抛下过儿子,但至少没离开之前,她也是极尽努力的让儿子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也是在竭尽所能的对孩子好。
只可惜自己的亲娘,没给过自己同样的感受。
当最后那位状元郎唱完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底下宾客正要喝彩,忽然听见身后一阵吵嚷,转头一看,是李氏满面通红的看着郭嬅语,伸出手似乎想要说什么但是又憋着说不出来。
郭少夫人见状赶紧冲着那几个婆子使脸色,立马就有人上前在李氏耳边道,“夫人,您该回去喝药了,不然一会儿药效就散了!”
“喝什么药,我没病我喝什么药!”李氏这阵子总是觉得自己脑子不好用,联想到郭家从上到下都在让自己喝药,她心里早就打起了鼓。这会儿又见儿媳妇不想让自己在人前带着,心里不免猜测更深,立马就生了火气。
“你们都让我喝药,安的是什么心思?!”她这话一出口,婆子就心知不好,没等郭少夫人发话就立马上前把李氏硬生生的拽了起来往后走。
所幸锣鼓声只大不小,除了几个挨着李氏坐的近人看了两眼之外,旁的那些夫人或是装聋作哑或是真的没听到,竟然没人去看被婆子们拖走的李氏。
郭嬅语和李氏挨得挺近,隐隐约约就听见李氏说了句不孝女,她只是冷声一笑。不孝女这句话,如今对她可是半点杀伤力都没有了。
等到宴席结束,后面忙到不行的郭少夫人才有机会找个功夫跑过来拉着小姑子的手道,“娘这一年多精神头的确是不好,总怀疑我们给她吃药是害她,今日也幸亏婆子反应机智,这要是吵嚷出来,咱们郭家还要不要做人了。”
“我听人说,妇人每到四十多岁总会有些脾气暴躁。想来娘也是如此,还是多找郎中看看才是。”郭嬅语言语温柔看不出任何不快。
等到又陪祖母说了会话,郭嬅语和沈清梧带着孩子上了马车之后,沈清梧立马就觉得妻子今天的情绪不太对。
等到他问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缘由,马车也就回到小沈府了。等到这二人下车,在门口候着的于小刀立马明确的感受到,老爷夫人今天都不高兴!
喜欢一品诰命请大家收藏:(321553.xyz)一品诰命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