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糟溜鱼片
草鱼像蝴蝶展翅般平摊在案板上,尤优的动作却没有停下来。
她将草鱼脊椎骨整个儿剔了下来,鱼头也斩断,去除其中污秽的鱼牙扔掉。
那些切下来的鱼骨和鱼头却没有丢弃,而是被贾逢春拿了去,旁人看着,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要做什么。
尤优先取了一片鱼肉,顺着鱼刺的走向,将全部鱼刺都剔除干净。
然后再用一把锋利的小刀斜切个口子,把鱼皮整张剥除下来。
草鱼的鱼皮很薄,要想完整地剥离鱼皮,如何掌握力道和用力的方式并不容易。
尤优屏住呼吸,尽量力道均匀地撕下鱼皮。
终于,鱼皮被整张剥下来,粉白的鱼肉上也没有沾染上半点鱼皮残留的颜色。
做完了这些,她才能松了口气。全神贯注之下,她额上已经渗出了汗珠。
“贾逢春准备红薯淀粉、蛋清糊、葱姜末、胡椒粉,初晴去拿一个青笋、一个红萝卜,还有咱们泡好的木耳,都洗干净拿过来。”
那两人都习惯于给尤优打下手帮忙,听了她的吩咐,都有条不紊地各自忙起来。
去皮的鱼肉用盐水抹过之后,以斜刀法切片,鱼片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
鱼片太厚,“溜”的时候时间长,鱼片就会失去鲜嫩多汁的口感。
鱼片太薄,烹制出来容易散碎,且口感不够丰满。
尤优将鱼片都切成半指厚度,她顺着鱼肉的纹路切下,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将不易察觉的小刺剔除殆尽。
切好的鱼肉放进大碗里,加入少许糖、盐、葱姜、胡椒粉腌制码味。
去皮的草鱼肉入味容易,只需腌渍半刻钟时间即可。
草鱼含水多,腌好之后,尤优剔除葱姜不要,将鱼肉轻轻捏攥,去除部分水分。
她另外取了一个碗,放蛋清、红薯淀粉、让已经入味的鱼片均匀裹上淀粉糊。
铁锅烧热之后再放油,油温不宜太高,所以她只等了片刻就把鱼片放了进去。
炸鱼片的火候很重要,她手持锅柄,单手轻轻晃动着炒锅,让鱼片能均匀受热,且不会发生粘连。
也许是这些日子已经锻炼出来了,尤优久违地找回了曾经执掌炒勺的游刃有余。
她嘴角噙着笑意,炫技式地巅了下炒锅,换来了初晴崇拜地惊叹声。
等鱼片变色浮起,鱼肉就有六七成熟了,她抓紧时间捞出鱼肉沥干油份。
这时候,贾逢春准备的配菜也都妥当了,青笋和红萝卜都切成菱形薄片,木耳撕成小朵,三种配菜全都用滚水烫过。
尤优抽空看了一眼外面计时用的线香,比赛还剩下三分之一时长。
“老贾,麻烦你把锅里蒸好的糟卤取出来,过滤三遍,只要汁子。”
“哎!很快就来!”贾逢春拿着纱布袋过去了。
尤优先把烫熟的黑木耳平铺在白瓷盘底备用,炒锅里留少许油,放少许糖、盐、糟卤汁炒匀之后,再下炸好的鱼片小火煨炖。
鱼片炖的差不多了,再放入蔬菜片,最后又取一小碗混了淀粉的水倒进去同煮。
做这道菜的时候切忌用炒勺不断翻动,否则会影响鱼片的完整卖相。
待锅里的汤汁都变成琉璃状的芡汁均匀包裹在每一片鱼肉上,再滴上几滴自制的葱香油提味增香,这道菜就可以出锅了。
烹制好的鱼片晶莹细嫩,酒香扑鼻,尤优闻了下味道,虽然这临时自制的糟卤有些差强人意,不过,没有好的香糟也只能这么将就了。
白嫩的鱼片铺在以黑色做底的木耳上,笋片碧翠,萝卜艳红,这样清新又悦目的配色,仅仅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初晴看着那盘子忍不住咽口水,“好香啊,这哪儿还看得出那条草鱼的模样?”
尤优失笑,“这会儿要还能看出草鱼的样子,咱们就得不战而败了。”
已经有厨子给评审试菜了,来参加初赛的人水准良莠不齐,其中有不少连糟溜鱼片这道菜都没听说过。
有的人直接用酒糟炒鱼片的,有的干脆就没用上酒糟。
许多菜端上来,评审们单是闻味道、看卖相,不用尝就可以判定那个厨子出局。
有个厨子不服,当场跟评审叫板,“你们尝都没尝,凭什么说俺的菜不好吃?”
评审席上一个白胡子老者气的拍桌子,“你这盘鱼片,没有去皮去骨去腥,根本就不可能好吃!而且你也没用糟卤,这不是糟溜鱼片!”
另外有个评审冷嘲道,“吃这种东西,只是玷污我们的舌头罢了,今日要尝五十八份鱼片,我们可不能什么腥的臭的都往嘴里送吧?”
那厨子听了评审的说辞,涨红了脸,他张了张嘴也找不出什么话来反驳,只得收拾了东西灰溜溜地离开。
贾逢春也抓紧时间端着菜出去,“这是师父做的糟溜鱼片,各位请趁热品尝!”
这道糟溜鱼片让早就不耐烦的评审们眼前一亮,“这道菜看着倒是吸引人。”
众评审纷纷举箸,鱼片入口,所有人都愣住了,香,实在是太香了。
鱼香、油香、还有糟卤特有的酒香混合在一起,却谁也没有抢夺走对方的风头。
经过多次烹煮,酒糟的酒味已经挥发,只残留了酒糟二次发酵后的清香。
这种香味与鱼肉的香味绝妙平衡,更凸显了新鲜鱼肉的柔和清甜。
鱼肉滑嫩多汁, 咀嚼的时候,似乎一不留神就会咬到舌头。
鱼片的配菜也很好,红萝卜、青笋、木耳,都是口感爽脆的蔬菜,与鱼片搭配,一软嫩一清脆,口感和味道都相得益彰。
评审们这下子也不忙着发表意见,都一片接一片地吃着鱼肉,就怕下手慢没得吃。
等在后面的几个厨子急了,“你们吃饱了,还怎么品评我们的菜啊!”
然而,并没有人回答他们,评审们吃完了整盘鱼片,就连配菜都吃光了。
白胡子老爷意犹未尽地抹抹嘴角,“妙啊,实在是妙,这道菜刀工妙,火候妙,糟卤也用的妙,不过……其中的门道可不仅仅是这些。”
另一位评审了然笑道,“是鲜味,双重的鲜味,应该在于最后加入的芡汁中吧?”
喜欢炕上灶下:娘子妙手跃农门请大家收藏:(321553.xyz)炕上灶下:娘子妙手跃农门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