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太子殿下和大阿哥很快就抵达了李华华他们所在的皇庄。
去的路上, 两位阿哥都好奇极了——皇阿玛命人喊他们出宫究竟是有什么大事要让他们做呢?还让讨厌的老大/老二一起?
这种突然被当作大人的感觉,而且还是被自己最最崇拜的皇阿玛所器重的感觉, 实在令两位阿哥惊喜不已。
虽然还带着竞争对手一起, 有点小小的不开心……
他们对视了一眼又一眼,不约而同的感觉到了对方跟自己如出一辙的憋闷……
暗暗皱皱小眉头, 然后一想到毕竟是出宫呢,不免又开心起来!
大阿哥虽然小时候是在宫外长大的,但是自从他回了宫, 出宫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这还是皇阿玛第一次命人带他们出宫呢!皇阿玛人也在宫外,四舍五入不就相当于皇阿玛带他们一起出宫浪吗?
简直是有生之年系列!
小少年们正是崇慕英雄的时候,对于自家擒鳌拜、灭三藩的皇阿玛, 那可正是崇拜的顶峰, 其程度绝对超过了现代小孩那种觉得“我爸爸是超人”,“我爸爸无所不能”的心态!
老爹有事叫他们, 还是叫他们去宫外!总不会是专门喊他们出宫去训斥吧?所以绝逼是有大事啊!还是绕过了那几个小屁孩弟弟!
小少年们好奇极了, 梁九功却对康熙让阿哥们出宫的目的守口如瓶。这种坑人的活计,还是让人家亲爹亲口去说吧!他一个伺候人的奴才, 才不去打破这层期待呢!
于是他们顺顺当当的到了皇庄, 身边的侍卫跟了好大一群。
例行的请安过后, 康熙和颜悦色的扶起了儿子, 任由好奇的阿哥们打量这奇怪的皇庄。
要知道他们可还在李华华亲自监督的“农家肥一号”堆肥大坑前呢!
康熙的手上还拿着李华华之前递给他的那张纸!
他眉头微不可见的皱了皱,对着上面的字迹暗暗叹了口气, 面上却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先将那张纸卷了起来, 指点着脚下的土地对着儿子们说道:
“士农工商,农为国之本,今日,朕先考教你们一番,农既是国之本,那“农”之一字最重要的是什么?”
太子从小接受的就是帝王教育,他张口就来:“是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农之本是民,民不饥,则国不贫。”
康熙赞许的点点头,他转向大阿哥,“保清,你觉得呢?”
大阿哥有些挠头,他一向好武,此时想到的也是武力方面,什么民不民的,国家都保不住了,哪里还能种田,于是他说道:“儿臣觉得‘农之本’的首要前提是这‘农’是我大清之农!前朝纵有万万里的农田和万万名百姓,如今掌控这天下的却是我大清,所以,‘农为本’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武力保护,确保这天下是我们的。”
康熙同样点了点头,他心底其实很是高兴,儿子们是真的有自己的思考的,但他却接着道:“那你们觉得,如今天下承平,我大清已经成为了这片江山的主人,曾经的前朝子民,如今也成为了我大清的子民,这个时候,又该如何保证咱们的江山稳固呢?”
太子试探的道:“鼓励农耕?轻徭薄赋?”
大阿哥没说话。
康熙笑了笑,“朕之前是这样做的,但朕现在觉得这还不够!”
他指着脚下的土地,还有远处依稀可见冒着炊烟的农房,掷地有声的说道:
“朕希望在朕有生之年,能看到我大清再无饥馑之民,凡我大清疆域,皆为富土!”
“……”
一片寂静!
太子微微瞪大了眼睛,有抽气声自身后传来。
翰林院的那位经筵日讲官首先跪了下来,他声音颤抖,高呼“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
古往今来,多少个王朝,多少代皇帝,这样的野心和誓言,却从没有一个帝王敢真正说出来……
如今,却有一个帝王说出口了!
……
太子和大阿哥崇拜的小眼神简直快要溢出来……
这一刻,他们眼里的皇阿玛,简直是光芒万丈!
……
所有人都呼啦啦跪下了,包括李华华。她第一次清醒的认识到,面前的这个人,是历史中的的康熙皇帝,那位“千古一帝”!盛世明君!
康熙亲手扶起李华华,并示意其他人平身,他语气淡淡,继续道:
“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光是鼓励农耕,轻徭薄赋是远远不够的……”
“自古以来,历史中的明君不知凡几,但是天下却一直都有饥民!朕不敢说自己会做得比他们更好,但朕,却明显比他们更幸运……”
他握住了李华华的手。
“去年,昭妃曾报于朕,她曾见过几样良种,乃是自海外之地传入大清。南方诸省已有多地种植,朕便命人找来了这些良种试种……”
康熙眼里的激动显而易见,他拍拍太子的肩膀,“天佑我大清,这些良种不挑地力,产量亦高于五谷!如今这片皇庄仍会种植的这些新的作物,朕希望你们也能亲眼见证,这些良种在我大清的土地上扎根!”
“保成、保清,朕今日便命你二人亲自参与到新良种的种植当中,以皇子之尊,为天下百姓种植新粮做先锋!”
“也配合昭妃,试验出让这些良种更高产的方法!”
然后他变魔术似的,将李华华之前递给他的那页纸拿了出来。
“如今你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让土地肥力增加!”
“农家肥二号”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两位阿哥眼前!
康熙指点着自己手上的那张纸,非常严肃的给两个儿子科普起来。
“……”
咔咔咔,两尊雕像出炉了!
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
此前还被自家皇阿玛说的热血沸腾,恨不能瞬间顶天立地,为大清抛头颅洒热血的两位小男子汉,咔咔咔僵成了石头。
农,农家肥制作?
为什么皇阿玛说得这么有道理,但是他们还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呢!
刚刚跟两位阿哥打过照面却只是互相行过礼然后就乖乖站在一边充当花瓶的李华华,整个人瞬间不好了!
康熙简直是太坏了!坏的整个人冒黑水儿啊!这不是往死里坑她么!
太子殿下总算反应过来,他难以置信的看着自家皇阿玛,皇阿玛这是要让他们去种地吗?种地也就罢了,还要经手这么埋汰的活计?
“堆肥”?给田地增肥?这究竟是什么鬼?
他跟大阿哥这两尊化石,简直要倾刻间裂成八瓣!
康熙可能也看到了儿子发青的脸色,他难得反思了一下自己,觉得自己这样确实有些不厚道。锻炼孩子也不差这一次两次的,等大清皇家军校开始办起来了,有的是摔打儿子们的机会!只是儿子们还小,军校开起来也需要一段时日,所以,暂时就用这个锻炼他们吧!
毕竟要找个将太子和老大都支出来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十分不容易呢!
于是他淡淡补充道:“可以让奴才们帮忙做,但是具体的流程和做事的方法,你二人必须得一清二楚!”
太子跟大阿哥对视一眼,均暗暗松了一口气,可算是逃过一劫!
太子眼角的余光扫到了李华华,小脸儿顿时有些不好,今天这事儿,不会是昭妃搞出来的吧?要不然皇阿玛怎么会想到这么埋汰的事情?小太子非常善于推锅,非常巧,这次还真是因李华华而起。
太子殿下极为气愤,他跟昭妃之前可还有梁子结着呢!
李华华非常心虚的看地上的蚂蚁,不敢直视两位阿哥!
康熙心里暗笑,他既有心早早就开始为昭妃造势,就不能让她跟阿哥们太过生疏,这也是他让两个年长一些的儿子们过来的用意之一。
太子之前跟李华华见过几次,虽然也并不是什么好的体验。大阿哥此前却从未跟李华华接触过,顶多在宫宴上远远见过几面,李华华认识大阿哥,大阿哥不认识他。
这次可算是正式认识了。只是还没等三人彻底熟悉起来,康熙竟然自己拍拍屁股就走人了,有关农家肥二号的试验非常自然的落到了他俩儿子头上。
这一番神来之笔,让所有人都懵了。
康熙却并不解释,安排好皇庄的护卫力量,径自回宫了。
听闻这一消息的明珠和索额图第一次不约而同的摸不准康熙的脉。
康熙回宫之后,却是直接去了慈宁宫。
太子和大阿哥离宫,太皇太后是有耳闻的,她对康熙的这一举动也是一头雾水。
先是昭妃离宫,对于献给她“羊毛制法”的昭妃,太皇太后是有好感的。虽然昭妃是汉人,但也是太皇太后难得一见的身处后宫却没有野心之人。
她对皇帝竟然会真的放纵昭妃离宫还存有疑虑,但是却并不打算做什么,皇帝曾经的剖白至今仍震撼着太皇太后。纵观皇帝近些日子的举动,太皇太后不难看出其中的逻辑,皇帝是铁了心的要干出一番大事了!
已经苍老的太皇太后,求稳的心态让她下定决心劝劝皇帝。哪知道她还没有行动,不过短短几日,皇帝竟也跟着出了宫,还接走了太子和大阿哥。
知道消息的时候,太皇太后心头便是一跳,向她汇报这件事的苏麻喇姑亦是满眼的忧虑,因为最近皇帝的举动,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主仆二人互相对视,眼底是如出一辙的担忧。
万万没想到,康熙一回宫,便来了慈宁宫,而且还直接提到了之前的那卷圣旨。
那卷曾经在慈宁宫掀起过巨大波澜,他们都以为会悄然淹没在康熙二十三年元宵寒夜的圣旨……
那时的他们都有默契,那道圣旨现在不会被拿出来。
因为上一个皇帝,同样有过这样一道草拟的圣旨,只可惜他还没真的颁布下去,就带走了他最心爱之人的命!
那一次,是满蒙力量在后宫的又一次对峙。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太皇太后最终为国家计,站在了蒙古那边,然而最终,他们谁都没有赢!
这一次,康熙挟着更大的野心而来,他岂会不知,那个即将被他放在风口浪尖,遭受无边嫉恨的女人,究竟会面临多大的风险?
“你将太子和老大支去皇庄,是为了保护昭妃?!”
太皇太后悚然而惊!她满目骇然,苍老的眼睛突然间锐利非常,紧紧的盯视着康熙:
“玄烨!你究竟想干什么?!”
……
喜欢清穿葛朗台请大家收藏:(321553.xyz)清穿葛朗台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