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桓容

第三百一十七章

桓容 来自远方 4292 2021-04-02 19:25

  见过桓容, 桓伟桓玄和桓胤等获准出宫。

  知晓太后许几人留宿宫外, 桓容很是不放心, 特地令平蚝随行, 并令殿前卫护送, 务必照顾周全。

  几人兴冲冲出了台城, 一路赶到青溪里, 都是满怀期待。偏偏事情不巧,桓祎出门在外,不在家中。

  “事不凑巧, 我已让人去找你阿兄回来,需得等些时间。”

  隔着屏风,周氏正身坐定, 声音柔和, 莫名让人觉得亲近。

  桓伟几人上前见礼,口称“阿嫂”和“叔母。

  桓敬走出屏风, 无需婢仆帮扶, 有模有样的向桓伟和桓玄见礼, 口称“叔父”。动作很是标准, 奈何手短脚短, 又穿着厚袍,礼行到一半, 还是没稳住,直接向前栽倒。

  “小心!”

  桓伟反应最快, 来不及多想, 抢上前抱住桓敬。

  地上都是木板,摔倒未必会受伤,疼上一阵不可避免。对此,桓伟和桓玄相当有发言权。

  “危险”解除,桓伟和桓玄松了口气。桓胤、桓振和桓稚玉凑上前,见桓敬被桓伟抱住,仍不忘行礼,不由得当场失笑。

  因为这场突来的插曲,叔侄几人生疏顿消,感情突飞猛进。

  周氏见儿子无事,命婢仆送上茶汤炸糕。

  桓伟干脆抱着桓敬坐定,口中嚼着炸糕,不忘喂给侄子蜜水。桓玄和桓胤几个坐在旁侧,一边说话,一起等桓祎归家。

  因有两艘海船停靠,桓祎近日都在码头。见到周氏派来的健仆,知晓两个兄弟和侄子到了家中,当即放下手头事,策马返回家中。

  “怎么这时过来,可禀报太后和官家知道?”

  常年的海上生涯,桓祎晒得皮肤黝黑,加上五官硬朗,身材高壮,无形之中,就会给人威慑之感。

  桓伟和桓玄早已经习惯,知道自家兄长看着吓人,实则性格极好,极容易亲近。

  桓胤桓振同桓祎不熟,难免咽了下口水,生出几分谨慎。

  桓稚玉抬起头,见到桓祎的样子,不由得想起桓豁。

  说来也奇怪,桓豁相貌英武,浓眉虎目,身形高壮,生出的儿子固然像他,偏偏都只像那么一点。随着年纪渐长,言行气质更是南辕北辙,和亲爹完全不一样。

  尤其是桓石秀,和桓豁桓冲站在一起,十个里有九个会以为他和桓冲是父子。

  谁让桓豁和桓冲长相相似,偏偏前者一身古铜,妥妥的型男代表。后者怎么晒都黑不了,典型的名士风范。

  以桓石秀的性格气质,自然更像桓冲。

  不是骠骑大将军和桓太尉感情好,对彼此了解甚深,八成会生出误会,酿成一场“惨剧”。

  相比之下,反倒是桓祎更像桓豁的亲生儿子。

  “和大君比起来,从叔更类大父。”

  听到这番童言童语,桓祎先是愣了一下,旋即开怀大笑。笑够之后,探手一捞,就将桓稚玉捞到了怀中。

  桓稚玉呼扇着长睫毛,对桓容和桓祎一言不合就抱人的举动,当真有几分无奈。

  桓敬看向从兄,明明是三岁稚子,脸上却出现安慰神情,仿佛在说:抱着抱着就习惯了,阿兄节哀。

  “阿兄,阿母已经许可,允我几人留在阿兄府中。”桓伟见桓祎心情颇好,趁机开口道,“阿兄,豹奴和阿全阿生还没看过海船,阿兄可能通融一下?”

  “想看海船?”桓祎挑眉。

  几个小孩同时点头,满是期待之色。

  桓祎斟酌半晌,道:“倒也不是不行。不过,三桅大船停在广陵,有两艘能行河上的货船,现下就在建康,可以带你们去看看。”

  “多谢阿兄!”

  “谢叔父!”

  “先别忙着谢。”桓祎话锋一转,虎目扫视几个小少年,正色道,“到了船上必要听话,不可调皮。尤其是你,阿豹,别看阿宝,上次你调皮,动静可是不小,宫内太后都有听闻。如不是官家说情,又有豹奴三个,你今日可能出宫?”

  被桓祎揭破,桓伟脸色发红,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见他确有反省,桓祎放下桓稚玉,将桓敬交给周氏,夫妻说过几句话,就要带桓伟等人出府。

  “阿父!”桓敬突然出声,“阿父,儿也要看船!”

  周氏无奈的看向桓祎,最终咬牙牙,道;“夫主无妨带上阿敬。”

  桓祎早向桓容表明心计,桓敬不会列入皇太子人选,日后出仕也将为武将,为桓汉开疆拓土。

  早在半年前,桓祎就曾带着桓敬上过海船。

  周氏最初担心,后见诸事安排妥当,便也渐渐放开手。只不过,安排在桓敬身边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务求不出半点出差错。

  再有一点,身为桓容的嫂子,周氏常入宫给太后请安,自然十分清楚,未来的皇太子,很可能就在桓胤和桓振几人中间。

  让儿子多同三人接触,幼时结下友情,未必不是件好事。

  一行人离府之后,行过秦淮河北岸,恰好遇上刚从坊市归来的王静之和几名士族小郎。

  因为宫中的海船模型,桓伟、桓玄同王静之等人都混个脸熟,个别交情相当不错。迎面遇上,自然要停车见礼,彼此打声招呼。

  “殿下这是去哪?”王静之一身蓝色长袍,长相气质都似同王献之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

  “去看海船。”

  桓伟向王静之介绍桓胤、桓振和桓稚玉三人,言明此行目的。见对面的少年们面露好奇,当即开口相邀:“阿静可有要事?若是没有,何妨同我等一起前去?”

  机会难得,少年们明显意动。

  桓祎仔细打量,认出为首的少年是王静之,身旁的都是谢氏、郗氏和庾氏郎君,当即点头答应。

  平日里再稳重,终归是少年心性。

  王静之等人见桓祎点头,都现出些许兴奋。各自吩咐健仆往家中送信,将马车并到一处,随桓祎通同往码头。

  少年们年纪相仿,彼此很有话聊。尤其是桓胤和王静之,言谈间颇为投契。

  一行人浩浩荡荡行往码头,沿途吸引不少目光。

  郎君虽小,风华已现。

  有小娘子玩笑的将绢花掷出,正好落在少年的车辕之前。

  王静之等人见多节日盛景,此番的对象换成自己,不由得脸色微红,下意识令健仆加快车速。

  桓稚玉和桓敬分外新奇,四只大眼睛圆睁,仿佛四颗黑葡萄,好奇的看过来,铁石心肠也会融化。

  不知不觉间,未来的桓汉鼎臣走到一起,稚嫩的班底开始成型。

  看到同行的少年,桓祎脑海中闪过一个模糊的念头,却因速度太快,始终没能抓住。恰好行过的几名朝臣,见到这一行人,不免心思微动,望着远去的一行人,久久陷入沉思。

  太元七年十一月,桓胤、桓振和桓稚玉抵达建康。

  后史官修书记载:皇太子年少灵秀,怀陵王通达事理,武陵王聪慧非凡,帝甚喜。

  太元七年十二月,桓容定下北伐之策,之前埋伏在秦国的钉子,陆续被启用,纷纷开始行动,一张大网无声无息张开。

  同月,秦璟追剿高车、乌孙残部,秦玚堵住西逃之路,逼得高车和乌孙部落狼狈逃往漠北。

  此战损失过于惨重,狄氏部落灭绝,更有几部勇士十去五六,数年之间,再不敢生出南下的念头。

  乌孙离开游牧之地,被迫同高车部落一同迁徙。

  因为背后追着秦国大军,必须共患难的缘故,双方起初还算交心,互相帮扶着逃命。随着深入漠北,追兵越来越远,危险渐渐接触,矛盾开始出现。

  漠北本就贫瘠,草场有限。

  虽然少去狄氏部落,高车六部变为五部,后加入的乌孙却是人数更多,势力更强。

  有限的资源,又遇上天灾,各部都要活下去,摩-擦乃至冲突在所难免。

  如秦璟预期,高车和乌孙逃回漠北,朔方的战火熄灭,漠南危机解除,漠北的战火却刚刚点燃。

  太元八年,元月

  秦璟班师回朝,得长安百姓夹道相迎。

  同月,桓汉向长安递送国书,交接最后一批粮食,要求秦帝兑现承诺,押送战俘往南,冲抵粮款。

  秦璟没有食言,看过国书之后,斩乌孙昆弥及抓获的部落首领,再次清点战俘,按照之前约定,送人往南。

  两国互相遣使,互递国书时,背后的动作同样不少。

  北地的士人结伴南下,南地的商队接连北行。

  边界军队调动频繁,似乎都知晓对方的盘算,却始终压在台面下,谁也不打算立即揭开。

  这种气氛之下,吐谷浑和西域都受到影响。

  只要是消息灵通的,都能嗅到些许风声,猜测一场大的变故即将发生,很可能会彻底改变南北政局。

  太元八年二月,桓汉荆湘灾情缓解,朝廷赈灾之策初见成效,得百姓赞颂。

  然而,钢刀之下仍不乏铤而走险之人。

  数名赈灾不利和贪墨官银的职吏被押送入京,依法惩办。

  太元八年三月,桓石秀和桓嗣上表,一为向天子禀报边州和西域变化,二来暗示桓容,桓胤、桓振和桓稚玉入京数月,也该放回家了吧?

  桓容的回信很简单:不放。

  如此简单粗-暴,桓石秀和桓嗣都没能料到。不约而同写信给桓豁和桓冲,询问这事该怎么办。

  当朝骠骑大将军和太尉的回信同样简单:遵官家安排,勿要多言。

  四月,西域鄯善王杀桓汉官员,归顺长安。

  秦国并州刺使接受桓汉招纳,举旗归汉。青州刺使左右摇摆,态度尚不明朗。冀州刺使杀桓汉来人,上表长安。

  一石激起千层浪。

  强压数月的盖子,突然间揭开,建康和长安都不打算善罢甘休。

  太元八年五月至六月间,两国之间飞骑往来,边境列下重兵,天下震动。

  七月,如预料中的,双方终于谈崩。

  桓汉集六万大军,以西府军为主力,号称十万,授太尉桓冲大纛,以刘牢之为先锋将领,由姑孰出发,兵锋直指长安。

  京口处,谢玄和郗融统领北府军,和荀宥率领的幽州兵汇合,北伐彭城。

  秦国同样集结大军,号称二十万,由长安出发,直袭汉中。

  战鼓声中,旗帜烈烈。

  谁能一统华夏,谁又能斩获九鼎。

  双方势均力敌,苍凉的号角声中,大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喜欢桓容请大家收藏:(321553.xyz)桓容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