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二日一早,凌枫便将群臣召集到乾元殿,发布了两道重要的诏令。一是废太子一事,诏令称:废太子凌昱身为太子却图谋不轨,意欲弑父夺位,是为谋逆。本当处死,但念在昱能诚心悔过,不再抵抗,故废其为庶人,终身囚于辛平宫,不得踏出宫门一步。太子昱之家人尚不知情,应得赦免,也被废去世袭爵位,与废太子昱一同囚于辛平宫。第二道诏令称:凡朝堂中散在的废太子余党若能放下武器主动归顺者,朝廷皆既往不咎给予嘉奖,或加官进爵,或封侯拜相;如有不愿归顺者,皆夷灭三族。
此二道诏令一出,朝中大臣有不满者私下议论起这两项举措,这毕竟是关乎朝纲社稷的大事,皇上此决议下的难免有些武断和仓促。但说归说,却始终未有人敢站出来批驳皇上这两项决议。新帝刚一上台便出台的这两项举措不但引得朝堂内外众人窃窃私议,在民间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对这位新帝此举是褒贬不一。
有人说这位新帝一继位就表现出迫人的果决和凌厉的气势,比先帝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叛逆一党以铁腕手段诛之,杀伐果断,毫不留情。然而却也有人说新帝连企图谋逆的废太子一家皆只废而不杀,足可显见其忠孝;对待废太子余党以收编先于诛杀,足可显见其仁慈。
然而不可否认,新帝的这项举措收到的成效也是甚为显著。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便有不少散在的废太子余党纷纷归顺新帝。凌枫也正如他在诏令中所承诺的那样,许这些人以军政要职。此事在宫中一传开,越来越多的人放下了武器选择归顺。因此,只有一些因从小便跟着凌昱的一些心腹死士因为死忠不愿归顺而被处死,只有三十来人。这也是大胤立国以来经历的数次政变剿灭逆臣最少流血最少的一次。
至此,朝中叛党皆被剿灭殆尽,一部分归顺新帝,天下臣民皆心向大胤这位年轻有为的新帝。
凌枫以其特有的政治手腕严厉打击了朝中叛臣,收复延揽了一部分原太子党羽并能优待他们,赢得了朝廷内外的一致称赞。至此,凌枫很快就顺利摆平了朝中颇为棘手的两件大事,足可彰显其成熟英明的政治智慧。
这几日凌枫很早便下了朝,至废太子一事顺利解决后并没有什么大事亟待他亲自解决,于是每日下了朝之后他便早早来到兰亭轩陪伴紫荆,有时一呆便是一整日。他陪她一起剪花锄草,教她勾勒笔墨丹青,也会和她一起逗弄两个幼小的婴孩。紫荆望着他有些疲惫的侧脸,刹那间有些心酸,又带有些许满足,仿佛这一刻眼前的这个男人并不是这个王朝的主宰,只是那个爱她的夫君,他们只是一对安享幸福的平凡夫妻。
朝堂中经由对废太子一党的大清洗之后逐渐安定了人心,渐渐再无人质疑新帝的地位。凌枫又下令王肃清仍为中书令,韩翃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荀烨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平为门下侍中,又将朝堂上曾经的倒太子一派悉数贬谪出京到地方去担任刺史。此次许王素节却是无论如何也未想到,自己竟也有算错的时候,真正偷鸡不成蚀把米。他双拳紧握,一声不吭,却心有不甘。至此,王肃清真正成为了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际掌权者,他和韩翃一起共同裁决军国大事。
这一突然的任命让在朝的诸多官员心生疑虑,看不清皇帝的真实想法。不过此间大局已定,满朝文武又将目光集中到了皇帝的后宫之事上,一时间有不少朝中要员建议皇帝立即立后,皇后乃一朝国母,立后也可安天下民心。
凌枫早在还是襄王时便已娶有一位正妃,这位襄王妃在人们眼里虽身世成谜却天资聪颖、色艺双绝,曾赢得过先帝的赞赏。她如今已为皇帝育有一子一女,这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朝中有不少人认为立这位襄王妃为后乃顺理成章之事,如今皇帝夜夜留宿她的兰亭轩,可见对其宠爱之盛。皇帝似乎也有意立她为后,却又似乎还有所顾忌。然而却也有不少人反对立她为后,此其原因皆为她身世不明,没有一个配得起这国母的高贵身份。双方各执一词,相争不下。
凌枫有些头痛地望着朝中相争不下的两派大臣,若真要立紫荆为后,她的身份又该如何处理?自己可以给她想要的一切,却又如何堵住这天下的悠悠众口呢?
紫荆在一片争执声中醒来,却发现自己已不在兰亭轩。她快速起身赤着脚跳下床,发现门只是虚掩着,紧接着便见凌枫正端坐在龙椅上与大臣商议着什么。她忽然明白了自己此刻身在何处。外殿廷议之声不大不小的传来,竟是在商议要不要立她为后之事么?原来他竟还是不放心她,非要带她来此旁听。呵,紫荆苦笑,封不封后,她本就不在乎。说到底,她只是不想他为难。
凌枫挥手示意诸臣不要再作争执,只听他冷静却又透着威严的声音传来:“诸位爱卿好意,朕已心领。不过立后乃朕之家事,朕自有主张。朕确有此意,立王妃为后。”
“陛下此言差矣!”门下侍中陈平出列:“陛下家事非一人之家事,乃当朝国事,皇后人选关乎国家社稷,还请皇上三思。”
此言一出,反对立紫荆为后的一派大臣也纷纷附和:“请皇上三思!”
“够了!”凌枫神色突变,冷声大喝:“朕意已决,立紫荆为后,卿等又能奈我何?”
一声大喝,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众臣纷纷望向盛怒的皇帝,皆不敢再多言一句。
突然一声不高不低的声音传来,打破了沉静的大殿:“皇帝好大的口气,连哀家也奈何不了你么?”
(二)
这一声清晰而又冰冷的质问如平地一声惊雷乍起,惊得众臣纷纷回头,跪地叩首:“参见太后娘娘!”
端坐正位的凌枫显然也是微微一愣:“母后,您怎么来了?”
来人正是自政变以来许久未曾露面的柳太后,今日的她已和昔日在中宫承庆殿彷徨失措的皇后早已判若两人,一身朝服衬得她气势逼人,不怒自威。只听她一声冷哼:“哀家方才听闻皇帝和众臣商议要立后,皇后乃一朝国母,关乎国家社稷,这也是哀家所关心的。皇儿不要忘了,这江山可不是你一个人的,是你从先帝和哀家手里继承来的。哀家作为一朝太后,有权过问朝中之事。试问皇后乃天下女子的表率,哀家即以太后之身,如何过问不得?”她一面走一面说,此刻已走至大殿中央离凌枫不到一尺处站定,犀利的眼睛直视凌枫,凌厉的气势骇得周围众臣噤若寒蝉。
却见凌枫依旧神色未变,面对太后如此咄咄逼人的质问依然冷静从容。他的嘴角露出一抹冷笑:“母后怕是言重了吧。不错,这江山是朕从先帝手中得来的,也是朕与天下臣民共享的。而皇后乃朕之发妻,是朕一人之皇后,岂容他人干涉!”最末一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众臣无不为之震撼,皆大惊失色,面面相觑。
柳太后听罢不由哈哈大笑:“皇帝的口气倒是不小!竟敢这样与哀家说话!如此说来,皇儿是铁了心不成?”
凌枫冷冷道:“是。立后之事朕自有主张,还请母后不要干涉!”
这时门下侍中陈平突然走至太后身边,压低声音道:“太后娘娘,皇上性格执拗,还请太后多劝劝皇上。”
柳太后并未回答他,只闻她一声冷喝:“今日朝会就到此罢,诸位爱卿都散了吧。哀家还有些话要与皇上说。退朝!”
待得众臣悉数退出大殿,大殿中只余凌枫与柳太后二人,凌枫起身缓步走至太后身前,淡淡道:“母后有什么话要对儿臣说,就请说吧。如果还是关于立后一事,恕儿臣无法听命。”
柳太后冷笑:“皇儿说话做事还真是不留余地啊,与你父皇当年一模一样。”倏然间声音渐转狠厉:“立后并非儿戏,岂可因皇上一己之好恶贸然行事?你铁了心要立那个女人,不计后果为了一个女人连满朝文武都不放在眼里,你这么做让朝廷,让哀家颜面何存!”
凌枫面对柳太后一声声严厉的质问只是苦笑摇了摇头:“紫荆乃儿臣之发妻,是儿臣两个孩儿的嫡母,儿臣即位为帝,紫荆成为皇后乃顺理成章之事。若儿臣不能立紫荆为后,儿臣便违背了昔日的誓约。可儿臣是一国之君,怎能做那忘恩负义之人?倘若儿臣真做了那忘恩负义之人,连自己最爱之人都能弃之不顾,儿臣又有何能力去保卫我凌氏江山,又如何配为一国之君?儿臣只是不明白,立紫荆为后并未妨碍母后的利益,母后又何以执意反对?”
太后望着凌枫几近恳求的眼神,神色逐渐缓和下来,语气也不再如之前那般冷硬:“皇儿,不是母后执意反对,你要明白立后并非皇帝一人之私事,而是关系到各方力量的权衡,不是你喜欢谁就立谁。自我朝开国以来,凡历朝皇后皆出自三品官员以上之家或是凌氏同宗,皆为世家嫡传之女,无一例外。这是我朝开国以来的既定国策,母后答应过先帝要为凌氏先祖守住这片江山,以保它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怎可允许你一人就将它颠覆?母后不允!”
凌枫静静地听完太后的一席话,怔了半晌,才道:“母后您忘了,紫荆早在与我成亲之前便由父皇下旨由王大人收她为义女,与语鸢一同享有相国千金的尊号。既是相国千金,便理应有资格受封为我朝的皇后。难道不是么?”
柳太后摇摇头,一脸严肃:“你还是太天真。紫荆终究只是相国大人的义女,并非嫡传之女,与王大人并无同宗血亲关系。母后知道你喜欢她,你可以封她为四妃之一,这皇后还是应立更有背景的世家之女。皇儿可明白?”
凌枫无奈地叹了口气:“紫荆是儿臣明媒正娶的正妻,她曾陪我半生戎马,多次出生入死。儿臣曾与她许诺,我若为帝,她必为后。如今却迫于形势竟要食言了么?若此番不能立她为后,确是让她受委屈了。”
柳太后道:“她若真心待你,为你受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她若真的爱你,又何必只在乎这一个封号?她若能在这宫中安守本分,专心侍奉皇儿,不要妄图得到不该她觊觎的东西,母后自会应允让你给她一个四妃的品级,封号由你自己选,地位仅次于皇后。你可满意?”
凌枫皱了皱眉,有些不敢相信:“母后真的应允将紫荆立为四妃之一?”
柳太后道:“她毕竟是相国大人的义女,又有先帝的认可,只是封个四妃并不难。只是母后还有一句话须得提醒你:倘若她有一天对你有异心,做出什么出格之事,哀家也定会毫不留情地将她逐出后宫,让你永远再见不到她。你明白么?”
凌枫抱拳向柳太后行了一礼:“母后所言,儿臣谨记在心。立后之事,儿臣再找机会与群臣商议,考虑之后再做定夺。”
柳太后满意地点点头:“不愧是哀家的皇儿,你能想明白就好。”
凌枫点头道:“儿臣多谢母后提点。不知母后还有何事?”
柳太后沉思了会,终还是缓缓道:“你大哥一事,你能网开一面,饶他一命,母后甚感欣慰。说来母后还真该谢谢你饶了昱儿一命。罢了,哀家只想看他一眼,这便告退了。”说罢便再未看凌枫一眼,毅然转身缓缓离开了大殿。
喜欢枫尘荆语请大家收藏:(321553.xyz)枫尘荆语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