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革职查办与留职察看
“刑部尚书明康接旨——”传旨的安公公还没进明侯府,就嚷嚷开了,那“旨”字,更是音调拖得长长,大有绕梁几转的韵味。
只是那抿着的樱桃小口传出来的旨,终是阴阳怪调,如此再这般的刻意一拖,越发的尖锐。
明侯府中的人闻听圣旨到,手忙脚乱迎了出来。齐唰唰的站了一排,恭敬的嗑下头去。
安公公只拿眼望这一群人中看,也没看到明康,只得尖着嗓子问道:“明大人呢?还不快出来接旨,是想抗旨不遵么?”
该接旨的主角不出来,这些配角齐唰唰的站一排,有什么用?
李昌上前小心回话:“回公公话,明大人一大早就出去了,还不曾回来,自不知有圣旨到。这圣旨,公公是等他回来再传呢?还是着人代领?”
安公公翘着兰花小指,哼了一声:“这等大事,岂可着人代领?杂家还是等明大人回来再宣旨。”
可不,圣旨上写着要将明康“革职查办”,要是着人代领了旨,革谁的职查谁的办?
李昌赶紧恭敬的将传旨的安公公迎进了明侯府,遣开了全府的人,出去找明康。留下安公公一人在那儿喝着茶。
北静王府
当今圣上稳稳的坐在主位上,静静的看着明康,清瘦的双颊在明黄龙袍的衬应下,越发的睿智肃穆。
“好大的胆,都着令传旨,要将你革职查办,你居然躲北静王府来,避旨不接,还敢设计让北静王将朕哄来此处。”
看了半响,终于是吐了这么两句出来,不过语气,已不如早朝时的怒气中烧。
听语气,明康也知当今圣上现在已经算是冷静下来了,于是上前行礼:“事关天下黎民、社稷安危,下臣只有斗胆了。”
“皇上,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北静王在一旁静静的拿捏着说词。
北静王年事已高,早年的征战,落了一身病,一向只是清养过日子,难得过问一下政事,此番肯替明康出面当说客,圣上也不得不给了几份薄面。
“皇上应该知道兵部侍郎遇害一案,微臣正在努力彻查,现在的蛛丝马迹都指向尚书令,而此时尚书令参微臣一本,就是先发置人。”
圣上不语,早朝时,尚书令当众发难,参了明康一本,想在想想那些罪名都令人火大——滥用职权、图谋不轨、勾结兵部、流连烟花……林林总总,给明康网罗了不少罪名。
皇上虽然英明,杂听之下,还是龙颜大怒,当时就下了一旨,要将明康革职查办。
“现在你有证据,能力证清白?”皇上慢慢摩挲着拇指上的汉白玉板指,脸上的神情不愠不火,令人着实捉摸不透。
“微臣自是能力证清白,可现在却没有十足的证据,能板倒尚书令。”明康小心措辞着,力证清白倒不是多大的问题,不管是他经手的案子,还是他的行使的职权,都可昭日月:“微臣只是担心,如若不明不白的革了职,案子移交他人,所有关键的证据证词,会被人动手脚。事关兵部……”
兵部,一向是比较敏感的……圣上脸上的神情依旧不变,只是摩挲汉白玉板指的手指,却是不经意间停了下来。
“圣旨已下,你要朕出尔返尔?你可知君无戏言。”圣上不紧不慢的追问了一句,现在想想,圣旨下得有些冲动,许多事并不是很证据确凿,可是他能承认自己有错么?
圣意,岂是随便可猜测,又岂是随便可以左右。
明康当然是明白人,世上一向忠臣多,但明事理的忠臣少。
估计那些忠臣也并非真的不懂察颜观色,而是想做一个死谏的忠臣,以便清史留名——史书上大抵都见着那些以死犯谏的忠臣,留得清白在人间了。
明康不想当死谏的忠臣,他还年轻,世上大把的事要他来做,但也不想做奸臣,负天下负苍生的事,他不屑做。
所以,他就要做到识时度势、知进识退。
此时他就不能说,圣上,万望你收回圣旨。
他就只能说:“圣上一向英明,自有定论。”
虽然这是满堂上下千穿万穿都不会穿的马屁,但这马屁,可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阶石。
“好吧。”圣上英明的一笑:“既如此,我就再追加一道旨意,留职察看吧。”
留职察看,当然不是革职查办能同日而语的。
明康赶紧谢主隆恩。
圣上起身摆驾回宫,在经过明康身侧时,不急不缓的吐了一句:“连流烟花……我是不信的。”嘴角的笑意,乍现即收。
明康躬着身,眼光只能轻轻瞥见那抹明快的明黄色,圣上的话,却是一字不差的听在耳中。他心中,却想起了《道德经》中的一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是滴,治大国,若烹小鲜。而圣上,显然却是个中高手。
喜欢小手勾勾,美男收请大家收藏:(321553.xyz)小手勾勾,美男收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