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珠听了姚传崧的话一愣后瞬间明白过来爷爷指的什么。
自己上学的这几年, 上面局势似乎明朗了起来, 下面的人也没有最初的几年那么猖狂了。而姚家村下放改造的几人更加轻松了。去年姚明珠回家, 张卫华在琢磨着统一规划生产, 村子四周平地机械化耕种的事情, 下放改造的人里有个研究农业生产的人就参与了进来。
其他几人因为识字和算术的关系, 在村里或多或少都做了些有利的事情。张卫华想着生产也没有在乎这些人是下放的, 只要有能力的就用。
而姚家村的农民呢,因为跟着张卫华生活好了起来,于是也不管这些斗争的事情, 一门心思想着再富裕点。于是对下放的人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心思。
至于下乡的青年,也想要村干部的好评,推荐, 返城和上学。如此一来, 也不会有人傻傻的跟村干部作对。
一时间姚家村空前和谐。
姚明珠算了算时间,发现现在已经是72年了, 76年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 随着几位重要人物的离开。另一位伟人出来主持工作后, 国家慢慢开始平稳和好转起来。
还有四年的时间, 姚明珠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喜悦。快了, 快了, 黎明快到来了。
“美华的事情,我在会议上跟学校提了一提。”顿了顿,姚传崧感叹, “教育还是得靠知识分子啊!如今的推荐上大学的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高考不恢复, 葬送多少有学识的人才啊,可惜可惜!”
姚奶奶这时却从外面进来,听到了最后一句话,皱了皱眉头,“这话还是少说的好。”
姚传崧咧嘴一笑,“不说不说,这不是跟阿珠聊聊么!”
姚奶奶手里的六儿松开姚奶奶的手,奔向了姚明珠,“麻麻,麻麻!”
姚明珠把六儿抱了起来,“跟祖奶奶去哪里了?”
"拿,拿,七,七,七……。”六儿说话晚,说出的话姚明珠有时候靠猜测。大多时候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只是今天这话,姚明珠忍不住看向奶奶,“什么意思?奶奶,什么七?”
“这不是快过年了么,学校给你爷爷发的津贴,我去拿了。后勤负责的不知道在哪里弄了些橘子,也发了一篮子。”姚奶奶说。
六儿小短腿跑了过去,抱着橘子,仰着小脑袋,“切,切,七……。”
姚明珠笑了笑,心里情不自禁地高兴,上前抱着六儿亲了一口,“六儿真乖,真孝顺。”
姚传崧轻咳一声,“六儿,祖爷爷呢?”
六儿圆溜溜的眼睛转悠了一圈,奶声奶起地说,“七,七,七……。”
姚传崧笑了笑,“好好好,乖六儿。”
三人逗玩了一会六儿,姚传崧就离家去了学校,下午又一节课。姚明珠也跟着一起离开,她下午三节课要上。
姚传崧上完课后,学校教导处主任告诉姚传崧,学校行政办主任找他有事。
姚传崧拿着教案去了行政楼。
见了行政主任才知道,上次会议姚传崧提议让张美华回来教数学运用这一块,学校当时没有应下来,如今寻找一圈才发现,当初去苏国留学的人,安市并没有多少。即使有的也不是这个专业,张美华虽不是建筑学,但数学运用这一块却是有些相通。何况她也工作了几年。由张美华教导数学运用,然后姚传崧经验丰富,两人也就能把建筑学这一块给扛起来。只是张美华具体的情况,学校却不知道,于是找了姚传崧来询问。
说实话,姚传崧知道的却不是很多。简单地告诉了行政主任。行政主任了解后就让姚传崧回了家。行政主任说,他们去当地了解了解。
姚明珠晚上就知道了这件事。
姚奶奶埋怨姚传崧亏还没有吃够苦,竟然多嘴说这些事情。
姚传崧却有自己的考虑,张美华的孩子在他们家快七岁了,总靠着儿子儿媳养着也不是个事儿。这孩子还是呆在自己父母身边比较好。
只是姚明珠和姚传崧都没有想到,学校放寒假,姚明珠和爷爷奶奶带着孩子回姚家村过晚寒假和春节返校。竟然被学校告知,张美华不愿意回来。原因是她已经在乡下结婚生子了。如今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
姚明珠震惊了,姚传崧也有些吃惊。
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那就是说张美华下乡不到三年时间就嫁人了?
姚奶奶却是理所当然地道,“你们以为一个女人独身一人在乡里日子好过么?”顿了顿又感叹了一句,“张美华嫁人虽然有些意外,但也算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你们想想,她一个年轻的女人被以敌寇分子的罪名下放到东北那边的农村。孤苦伶仃一个人,想要在村里好好过日子,难啊。”
姚传崧想着了姚奶奶年轻时的日子,顿时愧疚得说不出话来。张美华这样一个新时代,留过学的女人都只坚持了三年的时间。怡舞却一人带着孩子过了几十年,想到几十年的时间里国家发生了那么多大事,姚传崧心里难受得要命,也悔恨不已。如今真是有些想不明白,当初为何会诈死当卧底。
姚明珠呆呆的,上辈子张美华可是成了有名的企业家啊,公司估计几百个亿的那种大企业,怎么如今竟然在乡下嫁人了?姚明珠有些不敢相信。何况张美华还有两个孩子啊,怎么就这样丢开不管了么?她这么狠心?
姚明珠怎么也无法说服自己承认爷爷说的事实。想了想,对姚传崧说,“爷爷,我想去东北一趟。”
“你去那边干什么?”姚传崧不解,随即想到张美华,忍不住问,“你要去看张美华?”
姚明珠点点,没有亲眼见到,她有些真的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姚传崧却摇头,“不行,你一个人怎么能去那么远的地方。”
姚奶奶也赞同姚传崧的话,“你可把这想法给我打住了,六儿三岁多点,你跑那么远,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咱们可怎么办。”
两位老人一直反对着姚明珠前往东北,姚明珠怎么也劝说不了,只好把计划放在了一边。想着赵国良父母下放的地方,姚明珠拿起纸笔写了一封信。
原本想把张美华的情况说一说,但姚明珠忽然觉得不能写。张美华的事情还没亲眼所见,不能让人担心。于是只把两个孩子的情况说一说。并把自己的打算也告诉了赵良国父母。
姚明珠原来是计划张美华若是能回来就把孩子还给她,如今这种情况下,孩子估计在自己家要呆个好几年,那自己就不能像现在这样扔给父母带着。姚明珠想着九月他们就要上小学了,想着把孩子转到城里来上学。于是回家把自己想法说了一遍。
姚耀荣非常积极地同意姚明珠这个决定。因为如今村里更加忙碌起来了。
姚家村在张卫华的带领下,分区域轮流种植,同时科学地使用田地和肥料。
姚家村的粮食越来越多,农作物也越来越好,牲畜也过剩。后来张卫华就一直想着销量的问题。原本是直接送到镇里的国营厂收购。可镇里的国营厂还要收购其他村的,于是姚家村就剩下了大半。
为了不浪费这些东西,张卫华在市里和市外联系了三家国营工厂购买姚家村的农作物和蔬菜,然后申报到镇里,镇里申报到县里,县里又送到市里,市里相关部门核实了三家国营工厂后,同意了这趟买卖。同时直接放权,若是姚家村产值在增加,可以直接跟这三家企业交易。
姚家村的村民乐坏了。能直接交易就有钱拿啊,有钱就能买东西的。虽然有粮票的限制,但也有些其他东西能用钱直接卖的,只是要多花钱而已。
所以当张卫华开了动员大会,希望明年姚家村的畜牧,农业,蔬菜等方面产量要提升一倍。客户已经找好了,到时候,除开交了公粮和村民自己分的,多出来都卖给这几个国营单位。换来的钱到时候平分到每个人的手里。
这一消息顿时炸开了锅,临近几个村子也知道了这一情况,纷纷羡慕不已。
以前姚家村娶媳妇还稍微有点难,如今其他村都希望嫁到姚家村来。于是年轻的,未婚嫁娶的就成了香馍馍。
田家的田兆光和田昭华就是如此。还好俩人去了部队,要不然田家门槛都踏破了。
姚耀荣高兴的是,他被张卫华指派了一个工作,那就是统计土地面积,跟一个老的下乡改造知识分子核算整个姚家村的面积,然后重新规划各种粮作物种植面积,以及套种,间种等方法的运用。
套种间种是姚家院子里开始种的。玉米地里种黄豆,边缘种高粱等。张卫华暑假到姚家找姚明珠要本子,一眼看到后就想着村子里全部利用起来。于是把这个任务也一起交给了姚耀荣。
姚耀荣如此被重视,自然想表现一番的。想着先规划好,到时候好让人刮目相看。只是有孩子在家里总归不得清净。双胞胎里的秀秀简直跟个男孩一样,在院子里奔跑撒谎,有时还把村子里的小孩都带到姚家院子玩耍。
每次姚耀荣都要盯得紧紧的,因院子里有两个地窖入口啊。万一这些熊孩子一不小心找到了入口,跑进去探险了怎么办?于是听到姚明珠的话后,立刻举双手赞成。
喜欢明珠重生在六零请大家收藏:(321553.xyz)明珠重生在六零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