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第二天刚好是周六,孩子们都没去上学,到村子里找小伙伴们玩儿去。董海云医院不休息,去上班了。
崔子信和李秋香挑着一担桃酥去往镇上叫卖。
王素娟拿着崔楚依买的毛线,去找村里的王大娘学习织毛衣,崔楚依把毛线拿给她才知道,原来王素娟也不会织。
崔建军拉出来家里珍藏的几块木头,准备刻个招牌。崔子礼和崔子俭在一边拿着酿酒的方子研究酿酒。
崔建军直接挑了两块木材,都是锯好的,当年就是准备做牌匾用的。
这木材看着不错,颜色从里到外由浅黄到暗棕;材色较均匀,可见深色条纹。木材有光泽,具轻微或显著清香气,纹理交错,结构细而匀。
崔子礼也是识货的“爸,这木材不错啊,放这么长时间还不显暗淡?”
“那是,这可是你外公专门给你娘留的,那年你外公给一个大户人家打嫁妆,什么也没要,就要了几块好木头,都在我这儿了。我和你娘结婚太匆忙,也没来得及用上。不过给你们兄弟俩刻个牌匾也是好的。”
“来,依依,还是你来写,把店名写上,嗯,描边,你写好我再刻。”崔建军指着木板给崔楚依说完,就拿着雕刻用的工具,一样样细细检查着。
雕刻是个技术活,费劲。崔建军好几十年没做了,怕刻不好,这么好了木材浪费了,就先做了几个小件小小手感。
崔楚依很快就写好了,一个写的“百味酥”,一个写的“百味酿”。做糕点的,酿酒的店名就都有了。
这边崔楚依刚写完,就看到崔建军手里一只木簪成型了。簪身微曲,居然还有凤纹线条,簪头是一朵盛开的兰花,花瓣清晰花蕊细致,崔建军正在做最后的打磨。
“爸,你手艺不错嘛,做好给我吧?”崔楚依越看越喜欢。
“咳咳,依依啊,这个不好,你要想要,爸一会儿再给你做一个啊!”
“爸,这个就挺好的,你不是还要刻牌匾吗?不用给我重新做了,没事的。”崔楚依不在乎的说。
“这个不好,爸好长时间没动刀了,好多地方没处理好。”崔建军把簪子打磨好了,拿在手里细细看着。
“我觉得挺好的啊……”崔楚依直接把簪子夺了过去,笑着说道。
“依依……一会儿爸再给你做一个啊!这个你给我。”崔建军看崔楚依把簪子拿走了赶紧哄着她。
“依依,你就别逗爸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娘最喜欢兰花了。”崔子礼在一旁有点看不下去了。
“哈哈哈……”崔楚依拿着簪子笑了起来。
“依依,我发现你现在变坏了。”崔建军无奈的说。
“爸,我可有“人质”啊……”崔楚依举着手里的簪子威胁道。
“咳咳……”崔建军被呛了一下。
“爸,给你也行,你得帮我再做一个,嗯,我要桃花的。”崔楚依讲条件。
“行行行,真是上辈子欠你的。”崔建军也应承了。
“呵呵,爸,你来看,我写的好不好?”崔楚依看崔建军应了,也就不逗他了,指着木板上的字,让他来看。
崔楚依写的还是隶书,居匾额中间,布局合理,字迹分明。崔建军看了连连称赞。
“好了,那没事去找娘了啊!”看崔建军觉得可以,崔楚依就准备出去了。
“去找你娘干嘛?”崔建军有点急。
“放心,爸,我去找我妈织毛衣,好些毛线呢,她自己要织好长时间。你那簪子留着当惊喜吧,我不会说漏嘴的。”崔楚依和崔建军挥挥手往外去了。
崔楚依家在村北头,王大娘家在村子中心靠南,崔楚依去她家差不多要穿过整个村子。虽然今天是星期六,但是一路上见得人也不多,家家户户都去地忙去了,挣工分。孩子们周末也要去,一个孩子劳作一天也是六个工分的。就只有家里有人去单位上班的,家里可能不会全部出去上工,比如说崔楚依家里。
王素娟今天去的王大娘家也是这种情况。王大娘本来姓什么没人知道,就只知道夫家姓王,结婚两年就没了男人,那男方家的父母说她是扫把星,把她赶了出来。
娘家在十里外的另一个村子,爸妈都不在了,就一个大哥,关系也不好索性就在靠山村住下了。
那会儿还没有对自主营生做限制,就做了点小生意,又收养了个孩子,母子俩靠着她挣得那俩钱也过得下去。
后来限制了农民自主营生,家里就一个女人和半大小子,经常吃不饱,王大娘收养那孩子,叫王军,自己跑去找村长崔红军开了介绍信当兵去了。每年拿回来的有补助,家里才缓过来。
王军也确实孝顺,当兵发的工资每个月只留几块钱,剩下的都给王大娘寄回来了,王大娘也就不用每天都去上工挣工分了。
崔楚依差不多走了十多分钟才到了王大娘家,王大娘家是刚盖的房子,三间大瓦房,说是准备今年腊月给王军娶媳妇。
这里都是这样的,男女双方看一眼,觉得合适了,就立刻看日子成亲了,有时候甚至不用看,父母觉得合适就行。虽然国家早就说不允许包办婚姻,但是在农村,自由恋爱结合的非常少。
“王大娘!我妈在你家吗?”崔楚依走到王大娘家大门口,敲门问道。
对于村子里叫人都是在院子里大声喊,崔楚依还是有点不适应,毕竟,她以前出门去别人家的时候都是要投拜贴的,哪怕关系再好,也要有拜贴有回帖才能去拜访,要不然是很不礼貌的。
可在靠山村,不仅有在门口大喊的,更有直接就进人家屋里的。崔楚依只好变通一下,去别人家就在门口敲门。
“是初一啊,你妈在这儿呢。”王大娘在里屋喊道。
崔楚依听到有人应,就推门进去了。
王素娟就在院子里坐着,正在低头数针呢,所以刚刚崔楚依叫人也没有应。
王大娘家的院子挺大的,左边有一块菜地,种的应该是白菜萝卜,这个时候也都成熟了,已经拔了。还有一席地是韭菜,割了一半,还没冒头,拿麦垛子盖着,另一半长势还算喜人。
右边是盖的茅房,靠近大门,往里有一颗石榴树,现在树上什么都没有。
大门正对是一排青砖绿瓦的大瓦房,三间,带一个厨房。王素娟就在门前坐着,低头数针。
“妈”崔楚依刚走近,王素娟就数好了,把手里的针和毛线放下抬头“依依,你怎么来了?不是给你爸帮忙吗?”
“我也来学习织毛衣啊,爸那边我又帮不上忙,把字写好我就出来了。我这不是买的毛线多吗,怕你一个人织不完,我同你一块儿,两个人要快点。”崔楚依一边说着,一边坐在王素娟旁边的凳子上。
“没事,我一个人行,我刚刚问你王大娘了,她织一件毛衣六七天就行,我这就算不会,两天也能学好,上手就快了。年前你和你三哥的一定都能织好。”
“我在家也没事,考试完了也不用紧张复习了,咱俩一块儿呗我也学学。”
母女俩正说着话,王大娘从厨房走了出来,手里还端着一碗水“依依,来喝糖水。”说着,把要递给了崔楚依。
“谢谢王大娘,我不渴。”崔楚依连忙拒绝。好吧,其实,她也是不习惯用别人的餐具。
“来,王大娘,你坐,我也想学织毛衣呢,你教我可以吗?”崔楚依站起身来,让王大娘坐。
“可以啊,很好学的,依依你坐吧,我去屋里再搬个凳子。”王大娘说着话,不等崔楚依拒绝,就回屋拿凳子去了。
王大娘拿个凳子出来,三人坐在一块儿,一个教两个学,没一会儿王素娟和崔楚依都上手了。
两人在王大娘家一直呆到上工的村民们回来才离开。
回到家,崔陌如已经把午饭做好了,吃过饭,崔陌如也和崔楚依王素娟一块儿去王大娘家织毛衣。
崔楚依三人连续十来天都是上午去王大娘家,中午回来吃饭,下午继续去。
崔楚依一共买了有十五斤的毛线,给家里除了崔子礼夫妻和崔子信夫妻,其他人,大的小的一人赶了一件新毛衣。不是说不愿意给他们织,主要是毛线不太够,家里人多崔楚依第一次买毛线也不知道该买多少。不过一人还是有一条围巾的。
崔子信和李秋香周六去镇上卖桃酥就当天回来一次把孩子带回镇上,这十几天就一直没有回来了。桃酥确实卖的不错,可能因为镇上有个厂子吧,上班人多,手里有俩钱,那天做的桃酥第二天全卖光了。
崔子信和李秋香在镇上一边卖桃酥,又把另外两样点心也做出来一块儿卖,一边又去找铺子,牌匾崔建军三天就做好了,崔子信租好店铺就挂了上去。
店铺的位置不错,在镇上人民饭店对面,基本上经常去饭店吃饭的,手头也不紧,去饭店吃饭都会注意到“百味酥”,所以,这几天生意也还行。崔子信夫妻俩直接就从食品厂出来了,还办了停薪留职。
这边崔建军把要做的两块牌匾都做好就和崔子礼一块开始酿酒了,崔子俭在家没事就去帮忙。三人的成果还是不错的,到了冬月二十八,也就是十一月二十八,王素娟三十九岁生日的时候,已经酿好一窖了。
喜欢大唐贵女沦落七十年代请大家收藏:(321553.xyz)大唐贵女沦落七十年代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